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数字课程的构建与教学实践
——以《平面设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

2020-04-02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赵英娇

广东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训室实训岗位

文/中山市建斌职业技术学校 赵英娇

姜大源教授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采用基于行动导向、建构优先的原则,在教学模式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与传统项目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求知和做事很好地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图1 基于工作过程数字课程构建总框架图

表1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适合从事的岗位群统计表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积极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教学改革,构建学习领域课程,编写学习情境,开发校本教材,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学习APP等兴起,给我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数字课程的构建

下面以《平面设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从课程重构、实训室改造、数字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岗位调研论证

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组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企业、同行中职学校以及近三年毕业生进行调查,详细了解企业平面设计职业岗位群、岗位任务、工作环境、生产流程、岗位技能和能力要求。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广告设计、淘宝美工、包装设计等岗位。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淘宝产品设计的岗位需求明显增加。

(二)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实训室改造

1.课程对接岗位,重新编写学习情境,开发校本教材

盘活、整合原有课程资源,按照“项目对应任务,教学过程对应工作过程”的原则,重新引进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甄选项目案例,编写学习情境,开发《平面设计综合实训》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一步与岗位需求对接。与第一版校本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遵循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的原则,引进真实项目载体;二是遵循知识建构规律,项目任务由易到难。每个学习情境设置三个项目任务,举一反三。三是遵循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需求,增设资讯和网络拓展学习内容。新版教材注重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网络学习。

2.创设真实的企业环境,建设配套的一体化实训室

在原电脑室只能进行电脑设计的基础上,增添素材采集、作品打印输出、理论教学(一体机、数位屏、数码相机、喷绘机)等设备;对室场重新规划布局,建设了“资讯讨论区”“电脑设计区”“制作输出区”“作品展示区”“校企工作室”五个区域。基于“五区一体”实训室,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并让学生从工作任务需求出发,进行方案设计—电脑设计—成品输出—作品展示,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一体化实训。

(三)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搭建网络课程

平台是支撑,资源是保障。有了平台,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共享。课题组以超星学习系统平台为支撑,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教学环节需要,对《平面设计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配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习情境、导学案、工作页、微课、学习资讯、实训操作演示、练习测试、网络拓展学习资源等。

图2 工作过程系统化六步教学环节下的课堂翻转流程图

表2 传统课堂与信息化课堂评价方式的对比

打破资源孤岛,建设《平面设计综合实训》数字化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共建共用。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进行网络学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学校、家庭自主学习。

二、“互联网+教育”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翻转课堂”一体化教学

全面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平面设计综合实训》数字化课程资源为基础,利用微课、导学案、资讯等资源,借助学习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评价、在线答疑和在线交互,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进行管理和跟踪,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考、评、测”一体化教学。

(二)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互动式、泛在式的网络学习

依托《平面设计综合实训》数字课程网站,学生可以登录电脑,或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借助课程及网络海量资源,通过在线答疑、点赞、积分排行、讨论区、在线调查、学习社区等互动空间,以及选人、抢答、发红包等活动创设紧张、活跃、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单一的课堂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实现“高效、实效、多维度”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同伴互学的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互相鼓励借鉴和自信多元发展的平台。

(三)进行多元评价,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借助学习平台,可对学生作业、作品进行自动评分,也可通过积分、点赞,师评、生评等进行互评。可对结果进行评价,也可对学习过程、参与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信息化课堂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评价及时,而且多元化。这大大减轻了老师工作量,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让老师、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与学的策略。

两年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平面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越来越完善,课程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以及完成作品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全面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提高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大力推进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材和实训室建设;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出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胆尝试,让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猜你喜欢

实训室实训岗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