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在中职幼师专业中的运用建议

2020-04-02东莞市商业学校李燕萍

广东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阶段作业资源

文/东莞市商业学校 李燕萍

图1 “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表1 学习任务清单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泰勒教学原理以及有效教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本课题创建了“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本文对该模型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并阐述该“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在中职幼师专业中的教学组织策略。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典型教学模型,如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在很多课程中实践了翻转课堂模型,总结出翻转课堂的结构模型,该模型简要描述了课程进行的流程:课前与课中。而杰姬·格斯丁(Jackie Gerstein)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明确指出了“教师建议”与“学习者活动”,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模式中清楚地知道在课堂时间应该做什么。我国的钟晓流教授根据自己对翻转课堂的理解,设计出了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在该模型中,钟教授既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也侧重了教师的“教”。而南京大学的张金磊等人对Robert Talbert的结构图进行了完善,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相对于Robert Talbert的模型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实践方式,也表明了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在翻转课堂中的工具作用。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泰勒教学原理以及有效教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本课题创建了“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四五三”指的是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任务数,首先通过专业课程与学情分析,制订教学目标与计划,创设微信公众平台,然后逐个完成三个阶段中不同的任务,实现课堂学习的翻转,最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该模式利用鱼骨图,清晰地呈现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并标明每个阶段中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步骤与内容,利用序号将师生活动一一对应,脉络条理清晰,适用于中职幼师专业。

一、“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介绍

(一)课前阶段:教师活动

1.准备与制作课前丰富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资源

(1)学习资源——微课

微课的制作不仅要体现知识性,更要体现趣味性、互动性和示范性,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教师的声音要生动有活力,带着一定的幽默感之外,在微课制作中,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点创设成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边思考边学习,问题情境贯穿整个微课教学过程,其中还可以通过插入flash动画、案例分析、教师示范环节和相关的图片等解决问题,成功地给知识点增加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微课时长不宜过长,在后期视频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注释、关键知识点的放大特写以突出重点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习资源——学习任务清单

学生的自学能力较低,在课前学习中加入学习任务单,能帮助学生明确本次自主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清单”就是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如表1所示。

(3)学习资源——PPT、文档、网络教育资源等

课前学习资源以微课为主,但不意味着每次的课前学习资源均为微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制作相应的PPT、文档形式等资源,制作要求知识点讲解明了、准确、易懂,最好能结合案例分析。另外,教师可以在优质的开放网络教育资源中,如哈佛、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等,寻找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使学生接触到国际优秀教师的最新教学内容。

(4)学习资源——作业范例

作业的形式有较大的差异,包括自测卡、测验题、项目任务等,主要分为知识题库类和项目任务类。在中职幼师专业的专业技能课,教师录制一段视频作为作业范例,学生自主练习,然后录制微课视频。幼师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教案设计,学生根据要求设计教案,并不能或很难通过自测检验所设计的教案是否符合要求,因此,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应的作业范例,建议范例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上传课前学习资源,布置课前作业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把学习资源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要求学生利用课后和周末在家打开微信平台观看学习资源,完成课前作业。

3.在线监督与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帖及学生提出的疑问,挖掘学生的学习难点及薄弱环节,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强化技能的练习或活动主题,上传到公众平台,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速度自主选择难度不同的练习或主题。

4.检查课前作业

检查与批改课前作业是课前阶段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方面是确保学生都已经按要求通过课前作业,完成了课前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前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

(二)课前阶段:学生活动

1.学习课前学习资源

在课前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材料后,在文章的下面留言,留言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班级、姓名、学习收获或疑惑,教师查看留言,一方面可以确认每个学生都学习了材料,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帮助老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程度,同时为下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材料提供依据。为了继续深化自主学习,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专用笔记本,用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笔记记录,包括收获、疑惑等,由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通过多方面的监督,确保课前学习活动按质按量完成。

2.在线学习反馈

要求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内在微信群参与讨论,对材料中有疑惑的地方可进行思考并提出困惑或疑问,师生共同讨论答疑,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与教师进行点对点的交流。

3.完成课前作业

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前学习资源后,根据学习清单中的要求,完成课前作业,并把作业发至微信公众平台。

(三)课中阶段

1.学生确定学习问题,教师解难答疑

课中阶段的第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与学习课前作业,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反复观看学习资源,并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给予个别化辅导。第二个环节,组长反馈组内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师总结与提炼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第三个环节,教师解难答疑,根据课前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把握以及组长反馈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深入讲解,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再次内化知识点。

2.学生小组协作学习,教师个别辅导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经过教师的解难答疑后,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协作交流学习,对课前作业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是课中阶段的核心环节,所占用时间也相对较长。一个小组约为5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同伴交流学习,相互监督。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各小组的讨论情景并及时加以指导,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反馈评价

经过提出问题、教师解难答疑、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之后,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成果展示形式主要为模拟教学型、展示型、演讲型、表演型、竞赛型等,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展示内容即为作业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组织好学生自主展示,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一点评,解决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教师的及时点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展示讨论的过程也是评价反馈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也可以邀请家长、其他学校师生共同评价。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加以了解,更加客观地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方面来评价学生,还有利于实现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

4.快速小测验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设计一项小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测试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再次内化知识,巩固技能。

5.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总结提升

学生根据《自我评价表》(如表2所示)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再次梳理知识点。

表2 学生自评表

(四)课后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最后的批改,上传补充的学习资源,选取精华作业并及时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以便其他学生参考学习。学生学习精华作业和补充学习资源,进一步完善作业并完成下一次课前作业。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幼儿园见习实习活动,邀请幼儿园园长或专业教师进校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等,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运用能力。

二、“四五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教学组织策略

1.课前阶段的组织策略

课前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阶段,也是课中学习阶段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课前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基于中职学生较低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提供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在线上,教师须准备与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丰富的课前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清晰明确、生动有趣,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课前学习资源后,在微信公众号相应的资源下留言,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帖及学生提出的疑问,挖掘学生的学习难点及薄弱环节,设计出促进学生知识进一步深化的更高水平的强化练习或活动主题。在线下,教师安排一个专门用于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利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在与同伴协作交流中完成与提交课前作业。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的课前作业,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学习的难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备课。

2.课中阶段的组织策略

第一,开展协作式小组探究讨论。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可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异质分组,减少组间差异;小组成员分工细化,每个小组设有组长、记录员和监督员,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轮换制,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教师认真观察每个小组的协作讨论活动并及时进行指导,根据小组表现进行评分;每次成果展示后,每个小组根据《小组互评表》进行互评,通过教师评价、生生评价,促进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学生依据《自评表》对自己在小组协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利用课堂快速小测验,通过问题探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第二,教师的解难答疑须精炼。中职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虽然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学习,但是对知识与方法还没能很好地掌握,因此,课中教师的解难答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教师要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疑问,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上要精炼,以便留有充裕的课堂讨论和成果展示的时间。

第三,成果展示的形式多样化,以模拟教学形式为主。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引领下,课中的成果展示主要采用展示型和模拟教学型,以模拟教学形式为主。为了使模拟教学更有成效,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充分,制作相应的教具和多媒体,教师的指导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课后阶段的组织策略

课后阶段分为两部分,一是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的契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见习实习活动,借助企业(幼儿园)的专业团队,邀请幼儿园资深园长进校开展相关主题讲座。二是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根据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补充学习资源,与精华作业一并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参照精华作业与补充学习资源,进一步完善作业。

猜你喜欢

阶段作业资源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作业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