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02江利婷于翠香查丽玲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中位数深层

江利婷 周 松 于翠香 查丽玲

情绪劳动是指个体通过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来呈现服务对象所期望及组织所要求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1]。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及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身体的疾病,还需时刻关注患者及家属心理的健康。这决定护士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治疗和照护服务时,不仅仅需要付出体力和脑力,还需管理患者、患者家属及自身的情绪,即付出越来越多情绪劳动。有研究[2-4]指出,护理行业是一个高密集情绪劳动和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行业。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的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的重要阶段,需要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临床思维,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该阶段也是其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若实习护生持续出现不良的情绪劳动状态,不仅会影响其临床实践的效果,还会产生实习倦怠,从而动摇其职业信念和择业意愿,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力资源缺失[5-6]。目前,国内外对护生临床实习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压力、临床带教以及职业防护等方面,对护生情绪劳动的关注和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优化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策略提供一定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月广东省某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全日制护理专业实习生;②实习时长≥1个月;③知情同意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请假时间累积超过30d;②因病、事假等原因调查期间不在场者。剔除标准:①答案明显规律或逻辑混乱;②问卷填写内容缺失率≥10%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是否在班级或社团担任干部、选择护理专业意愿、对护理职业满意度、实习时长、有无实习困难9项。

1.2.1.2 情绪劳动量表

本研究采用 Grandey等[7]编制、骆宏等[1]翻译及修订的《情绪劳动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以及表层扮演3个维度,14个条目。其中,条目1-7为表层扮演,条目8-11为情绪表达要求,条目12-14为深层扮演。各条目均采用 Likert 6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赋分1~6分,量表总分为14~84分,得分越高表明受试者情绪劳动水平越高。根据量表总均分对情绪劳动水平进行分类,<2分为情绪劳动处于低水平,2~4分为中等水平,>4分为高水平[4,8]。该量表已在国内护士群体中广泛应用,信效度良好。本研究中该量表各个维度及总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3、0.761、0.805和0.881。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依托问卷星网站录入调查问卷,设置防重复填写,避免重复提交。研究者在调查前取得医院护理部和科室护理带教组长的同意与配合,首先向科室护理带教组长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再由带教组长在实习护生微信群中组织护生填写问卷。依据知情同意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研究对象在了解研究目的及相关信息后,选择“同意”后可进行问卷填写,问卷填写完整方可提交;选择“不同意”则跳至提交问卷页面,结束问卷填写。科室带教组长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要求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并在规定时间(5 min)内完成。本研究采用匿名形式,承诺对所有资料绝对保密,保护研究对象隐私。问卷回收后,由2人核对检查,及时剔除无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63份, 其中有效问卷155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男18名(11.6%),女137名(88.4%);年龄<18岁16名(10.3%),18~20岁34名(21.9%),21~23名88名(56.8%),≥24岁17名(11.0%);独生子女27名(17.4%),非独生子女128名(82.6%);本科及以上102名(65.8%),专科53名(34.2%);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97名(62.6%);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护理专业68名(43.9%),父母意愿32名(20.6%),认为容易找工作41名(26.5%),学校调剂14名(9.0%);对护理职业满意度中十分满意13名(8.4%),满意61名(39.3%),一般64名(41.3%),不喜欢17名(11.0%);目前实习时长为1~3个月14名(9.0%),4~6个月36名(23.2%),≥6个月105名(67.8%);存在实习困难45名(29.0%)。

2.2 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51(46,57)分,条目均分中位数3.64分。3个维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依次为表层表演24(20,27)分、深层表演15(12,15)分、情绪表达要求14(12,17)分,三者条目中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表演5.00分、情绪表达要求3.50分、表层扮演3.42分。

2.3 不同特征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得分比较

将本组实习护生按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学历、是否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对护理职业满意度、目前实习时长、实习困难以及在实习期间是否接受情绪劳动培训等内容进行分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实习护生在情绪表达要求上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护理职业满意度不同的实习护生在深层扮演的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实习时长的实习护生的表层扮演得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实习情绪劳动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本次调查发现,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得分的中位数分为51分,条目均分中位数3.64分,表明本组实习护生情绪劳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可能是因为实习护生作为医院的特殊群体,不仅要投身于繁杂的护理工作中,与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沟通交流,还要面对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使其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以符合工作要求,促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研究[9]显示,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的情绪劳动会对其职业满意度以及未来的就业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显示,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表层扮演三者条目均分中位数分别为5.00分、3.50分、3.42分,表明实习护生更加愿意选择使用深层扮演策略,即使个体内心感受与组织的情绪表达规则不一致时,其会通过各种方式(如共情、 换位思考)来调整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得自身的情绪表达与组织要求达到一致,这与赵艳君等[10-11]对临床护士调查结果相似。可能原因为随着护理学科范畴的扩展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提高,现代护理院校不仅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且也会通过增设护患沟通技巧、心理健康等辅助性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实习护生刚从学校步入临床,对临床实习充满着好奇和热情,愿意从内心深处理解、同情患者的痛苦,向其表达出合适的情绪。 研究[12-14]指出,与深层扮演、情绪表达要求相比,长期持久的表层扮演会使劳动者容易陷入情感疲劳,加重情绪衰竭、职业倦怠以及导致离职率增加等。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实习护生情绪劳动3个维度得分比较 (n=155)

注:*组间比较,P<0.05

3.2 不同人口学特征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分析

本次研究中影响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的个体特征因素主要体现以下3个方面。①性别。男性实习护生的情绪表达要求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实习护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其应变能力、心理素质、 抗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都存在明显的优势[15],能够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及时调整工作状态,时刻遵守组织情绪表达规则,使其在工作中能更自然而真实地体验和表达情绪。②对护理职业满意度。对护理职业满意度越高的实习护生深层扮演的得分越高,这与岳新霞等[16]对新疆维哈汉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的调查结果一致,可能是对护理职业满意度高的实习护生会对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更加用心,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关注自己实习过程以及实习效果,故而会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激起或者压抑其内心感受,使自己的真实情绪体验与医院要求表达的情绪相符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研究[9]表明,不适当的情绪劳动容易引起实习倦怠,会对实习护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消极影响,导致护理储备军的进一步流失。提示护理管理者与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管理能力以及情绪感知能力的培训,引导其选择合适的方式减轻情绪劳动负担。③实习时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习护生的表层扮演会随实习月数的递增而发生变化,呈现高-低-偏高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实习初期由于刚接触临床实践,还未完全由学生角色向临床实践角色转换,还未有足够应对复杂的医疗环境的能力。而到实习后期,多数实习护生面临着工作、学习、毕业以及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这导致他们情绪劳动消耗的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偿,只能通过更多地运用调整面部表情、改变声音及丰富肢体语言等来使情绪表现接近组织的情绪表达规则。对于实习护生这一特殊人群,一方面,护理教育者需为护生增设更多关于情绪管理、人际沟通技巧、冲突应对技巧等方面的课程,使其在临床实践中看待事物发生、发展时考虑到更多的心理社会因素,也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情感,同时学会倾听、加强同理心训练等,不断提高护生自身的内涵和素质[17]。另一方面,医院需重视实习护生心理状态的评估和管理,如建立和完善身心监测和咨询平台,及时发现护生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并给予引导帮助。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研究[18]表明实习单位护理人员对本专业的态度是影响学生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围同行特别是带教老师对专业的态度越积极,学生的职业信念越坚定。临床带教老师积极的言传身教能给实习护生营造正面职业氛围和前景,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职业归属感。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实习护生情绪劳动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其更愿意采用深层扮演策略;而性别、对护理职业的满意度以及实习时长是影响实习护生情绪劳动水平的主要因素。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需加大对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状况的关注,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实习护生选用恰当的情绪劳动策略,减少情绪劳动负担,预防实习倦怠发生,顺利、高效完成临床实践。考虑到本研究仅调查了广东省2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实习护生,样本覆盖面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果和结论的推广性,建议未来研究开展更大样本以及关于实习护生情绪劳动的质性研究和纵向研究,以进一步诠释情绪劳动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能力。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中位数深层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位数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
打破作风建设周期律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