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

2020-03-30胡坤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美术互联网+

胡坤

【摘  要】  “美术、音乐、体育”这些都是娱乐性较强的科目,需要教师配合新时代的教学题材,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美术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学感知力等都有特殊的需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教学题材,顺应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给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平台。本文就从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出发,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方法和实际指导策略做几点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小学;美术;互联网+;教学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学习技能都需要慢慢地培养和训练。美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学者,担负着新时代的教学使命。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视觉文化的意识,学会自主构建美术课堂,教师要发挥基础教育体系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有价值的美术题材,帮助学生享受美术课堂中的艺术魅力。

一、注重“互联网+”的价值,丰富美术课堂内容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教育事业永远都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是每个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理念。美术的视觉性处在当前的教学大潮之中,需要教师注重“互联网+”的平台,给学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美术题材,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美术课堂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美术课堂也逐渐向着“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方向转型升级,落后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时代淘汰,迎接而来的是崭新的“互联网+”教学综合平台。

这种跨时代的教学平台,其核心就是把学生的视觉素养与生活能力相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面对新的议题、新的挑战,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的社会。“互联网+”结合美术课堂,不是简单的教育在线化,而是具有新时代主题思想的教学模式,是技术推动教育的必然。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互联网融入到教学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的热点研究话题。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是一种融合的创新思维,值得每个教师的重视和应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遇到问题时互相帮助、协商解决,减少“攀比、嫉妒、埋怨”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互联网+”课堂的有效发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绘画的活动中,同时使学生情感得到发展和升华。教师和教师之间也可以建立交互的平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互动交流。遇到优质的美术作品以及教学资源,可以相互分享和传送,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出更加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计划。

二、强化“互联网+”的元素,提升美术教学实效

结合了“互联网+”的美术课堂,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思维想象、大数据应用等多重内容。教师要构建出“网状”的教学模式,才能强化“互联网+”的元素,提升美术教学实效。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 + 教育”不是简单的在线教育,而是一种新型教育的生态体系,是由内而外的颠覆性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平台下,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能自由讨论学习的价值,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美术创作的方法,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绘画天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如何体现新时代的视觉素养教育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是一个体现自己价值观念的创作体验。而对于老师来说,教育就是以生为本,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不断提供给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课堂形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传统的美术课堂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的学习内容大都被时代信息所占据。无论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都是学生所必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关注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才能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作用,带领学生感受美术这门学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带来全新的视角。

在给出美术创作主题之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让他们以“小组讨论、同桌交换”等方式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使学生学会帮助他人,接纳他人的情感体验。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要求很高,追求个性化的绘画艺术。对于画得好的同学,教师可以把他们的作品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表达需求,调动其他同学创作的热情。课堂展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多媒体PPT”“电子白板”“ipad”等设备,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强化。

三、引入“互联网+”的实例,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就要借助新时代的教学题材,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目标发生了改变,学习方向也应该呈现多样化。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意识到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价值时,就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教学,并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地探究美术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术作品不断涌现,学生会对传统单一的美术题材产生厌倦感,觉得课堂是枯燥乏味的,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寻找孩子们乐于聆听的、悦耳的音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色彩的冷与暖》《海上钢琴曲》《夜的交响曲》等,这些动听的旋律能帮助学生在绘画时激发灵感,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互联网+”的平台旨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被动式的绘画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美术知识的乐趣。如果学生遇到绘画难题,不知道怎样去解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寻求帮助,师生共同解决,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也要及时做出反馈,并引入相应的美术题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无论什么学科,教学评价都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教学评价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以为,只有通过合适的、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审美水平、美术创作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新时期的教师要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成果进行点评和分析,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能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采取多元教学评价,从不一样的评价角度、不一样的评价主体、不一样的评价策略等方面,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整改意见,师生共同完善美术课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进行艺术创作,推动美术课堂的教学发展。

总而言之,加入了“互联网+”的小学美术课堂,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创新性等特點,能把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力充分地激发出来,并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注重“互联网+”的主题,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不断地强化“互联网+”的元素,提升美术教学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作用,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让他们感受中华美术文化的时代精髓。

【文献参考】

[1]肖兴玲.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6).

[2]唐华.浅析“互联网+”混合式工作坊乡村小学美术研修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10).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美术互联网+
美术篇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用课堂留白创新语文教学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