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热,培育良好开端

2020-03-30顾小燕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本课美术课堂

顾小燕

高效的美术课堂给我们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还沉浸在下课快乐十分钟的学生尽快调整到上课状态,特别是对于容易受影响、控制力低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于是,我们思考利用好预备铃响后的这1分钟,进行“预热”准备,调节学生课间的兴奋点,培育良好的开端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我们不仅关注于教,更关注于学。亦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陶行知先生的理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即在教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要引导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中进行学习。所以,及时和有效地准备教学环节,可以培养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40分钟的精彩演绎。

一、唱一唱,让学生产生精神共鸣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因此“歌曲热身”是准备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手形的联想》时,就进行了这样的“预热”。师生同唱歌曲《巧巧手》,通过“唱一唱”,让学生产生精神共鸣。然后引入谈话:“小朋友们唱得真棒。歌曲讲了什么呢?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就是与手有关的,手除了会劳动、做工还会做其他什么事呢?我们的手到底有多厉害呢?我们现在就来研究……”

歌曲《巧巧手》歡快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吸引着孩子的心弦,把他们一下子带入了欢快的美术课堂,让这些孩子在享受歌曲带来的轻松与愉悦的同时,也感知到本课与手有关的学习内容,自然地进入学习的氛围,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猜一猜,使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圆的世界》这课时,预备铃一响,我便在教室里放了一个“神秘的箱子”,并告诉学生里面藏着一个秘密。好奇的学生纷纷要求看个究竟,我说不能揭开箱子看,只许伸手进去触摸,也可以用手轻轻敲打,听听它的声音。每个学生依次触摸并敲打聆听。他们有的猜这,有的猜那。我就在他们的好奇声中,展开了这节课的教学——今天我们就要画一画箱子里的宝贝……由此“猜一猜”,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就是利用了小孩子的好奇心,为他们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为了能够解答老师的提问,更在班级同学中显现自己的能力,“小小的好胜心”驱使他们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做到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堂实效就有了保障。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演一演,为学生营造多彩舞台

《下雨了》是一节儿童画创作课,对学生进行创作指导是本课的重点,而其中构图要领的掌握就是难点。于是我就充分利用了准备教学,力图化解一部分难点,提高40分钟的课堂实效。

伴着预备铃,我拿着一把伞走进教室,煞有介事地问学生:“大家会撑着伞走路吗?”孩子们微微怔了一下,便大笑了起来。我假装不理会他们,继续“严肃”地说:“不一定吧,哪些同学敢上来表演撑伞走路呢?”在孩子们争着表演撑伞走路的过程中,我还提出了很多撑伞的要求,如:请直着撑伞,请斜一点撑着,两人合撑一把伞……这样的演一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多彩的舞台。

让学生进行有“姿态”的撑伞表演,将动作变化、前后遮挡关系等画面布局的关键问题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形象地再现出来,分散了教学重难点,也就相对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表演式”预热法,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它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想一想,助学生点燃思维火花

如何展现《茂密的花》中饱满、丰富、奇异的画面,是本课的难点。课堂学习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有效的准备教学绝对是最好的辅助。

同样在预备铃响后,我用课件播放了儿童歌曲《美丽的花》,紧接着谈话:“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生活在花的世界里,周围都是花,想一想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在美妙乐曲地刺激下,学生们纷纷发表起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空气就会变得很好,到处香气扑鼻。”有的说:“那就是最美丽的世界。”……顺着话题,我再提出:“如果我们把房子建到花里,你又会想到怎样的景象?”学生照旧进行激烈的讨论,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我把家都搬到花里,每一个花朵就像一个房间,每个人都可以住得舒舒服服的,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还有的说:“我把房子建到仙人掌里,那么小偷就不敢来偷东西了。”……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准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充分想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为新课的学习培育了良好开端。

五、看一看,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

在升入小学二年级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在造型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表现在绘画上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即为“萌芽写实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引入一些系统知识的学习,逐步开始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感知,扩大到对质感的认知,并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童年是人生最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回忆童年总会让人充满无限的感慨。而《童年》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下有关“童年”的众多艺术作品。有清代的《欢天喜地》,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现代的《考试后》《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看似简单,实则给我们展现了一部丰富的历史画卷。表现形式涉及年画、油画、中国画、雕塑、摄影。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所以,我事先准备了小幅的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等作品原件,利用这一分钟让学生在传阅中眼见为实,获得直观的视觉感受,并在触摸中了解不同表现形式并感知“质感”。

这样,使学生置身其中,既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为观察评述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场景;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了观察和记忆能力,又为课上更好地进行欣赏分析做了充分准备,真可谓一举多得。

陶行知先生说:“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设法利用好这微不足道的一分钟,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自课前到课中,乃至到课后,都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猜你喜欢

本课美术课堂
欢乐的课堂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美术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漫话“共同富裕”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