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童谣在初级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30张珊珊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童谣教学

张珊珊

摘 要:日本童谣是艺术性的语言与优美的音乐曲调的完美结合,对于初级日语教学有着目标价值、文化价值与情感价值,能够引发初级日语学习者的兴趣,寓教于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日本童谣运用于初级日语教学中,主要有直接借鉴法与自编自填法两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童谣;初级日语;教学

童谣是指有一定韵脚格律的儿童短诗, 常以口头形式流唱[1]。日本童谣表现出了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基调,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在初级日语教学当中运用日本童谣,能够帮助学习者增加词汇量,也是训练学习者掌握日语发音节奏的重要方式。

一、日本童谣的发展历程及特色

根据童谣创作的时代来划分,日本童谣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上古萌芽期、初具雏形期、近代興盛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古萌芽期,日本童谣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日本。

第二阶段是初具雏形期,以江户时代为标志。江户时代以后的童谣被称作“わらべうた”,多以儿童游戏时唱的歌以及体现日本民俗风情的童谣为主。

第三阶段是近代兴盛期,以大正七年“童谣运动”为标志。这时期日本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如川端康成、宫泽贤治等创造出大量具有高度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日本著名的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曾评价说:“世界中で、日本の童謡に当たる存在は皆無だ[2]。”对当时的日本童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日本童谣对于初级日语教学的价值

(一)目标价值

日语初级教学阶段,多以机械式记忆为主。日本童谣大多运用反复、押韵等修辞法,便于初级日语学习者记忆重点句型、词语,帮助学生寓教于乐,从而达到记忆强化的学习效果。

日本童谣中的“反复”修辞,基本有两种模式:第一模式是段中的词语重复,第二种模式是段间反复。如北原白秋『この道』共四段,除“道”“丘”“雲”等词不同外,四段首句的结构完全相同。因为词语、句型的反复,这些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有效减少初级日语学习者的机械记忆,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语言能力,很好地契合日语教学中的目标价值。

(二)文化价值

日本童谣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产生于生活经验,是存储、传承、发展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不仅能够作为初级日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补充,更加能够有效增进初级日语学习者对日本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认识,对于初级日语教学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三)情感价值

情感,是心理过程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类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是人活动的一种动力,而消极的情感对活动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3]。日本童谣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这能够引起初级日语学习者的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三木露风作词的『赤トンボ』(红蜻蜓),共四段,每一段都是七五调的节奏,通过定格作者童年经历过的四个情景,表达出作者淡淡的乡愁,让人回味无穷。在初级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童谣中的这些情感因素,唤起学习者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童谣在初级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将童谣实际运用于初级日语教学当中,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借鉴法,即将现有的童谣直接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语法词汇知识。第二种是自编自填法,即保留童谣的曲调,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自编自填成歌词,进行日语教学。

(一)直接借鉴法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使用『一寸法師』(作詞:巌谷小波,作曲:田村虎蔵)、『俵はごろごろ』(野口雨情作詞,本居長世作曲)等童谣,练习平假名的发音,引导学生学习拟声拟态词,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て形(た形)」等的语法形式及意义。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种类、数量、特点都很丰富,对初级日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而日本童谣中的拟声拟态词形象生动地模拟自然生态,描绘儿童嬉戏等情景,能让日语学习者感到生动自然,便于理解掌握。

例:『俵はごろごろ』(野口雨情作詞,本居長世作曲)

俵はごろごろ お倉にどっさりこ

お米が ざっくりこで

ちゅうちゅうねずみは にっこにこ

お星さま ぴっかりこ

夜のお空に ぴっかりこ

いねむりごろごろ 舟こぎぎっちんこ

こげこげ こっくりこで

おやおやお目目は ぱっちりこ

ちょうちん ぽっかりこ

鼻のちょうちん ぽっかりこ

雷ごろごろ いなずまぴっかりこ

夕立ち ざんぶりこで

洗濯 びっしょりこ

お庭も びっしょりこで

雨でお庭も びっしょりこ

这首童谣中共运用12个拟声拟态词(详见表一),读起来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其中「ぴっかり」、「ざっくり」等拟声拟态词中因带有「っ」促音,所以让整首童谣读起来充满了节奏感和跃动感。在语音方面,这首童谣中包含了长音、短音、清音、浊音、拨音等,通过反复诵读可帮助初级日语学习者掌握发音学习。

(二)自编自填法

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曲调自己改编歌词,或者自己编写简单的曲调,加上歌词,帮助学生学习「これ·それ·あれ+名詞」的句型用法。

比如,可选择所学句型进行有节奏的说唱编曲,让学生跟着节奏说唱:“これは何ですか。それは犬です。あれは新聞ですか。あれは雑誌です。”此外,从语用学角度而言,これ指代距说话人近的事物,それ指代距听话人近的事物,あれ指代距说话人、听话人均远的事物,所以在练习这一句型时,可由两名学生一组,配合动作表演。在学生说唱熟练后,可将句型中的单词、句型等嵌套进学生们熟悉的曲调当中。

参考文献

[1]郭尔雅.童谣·童画·童心——《竹久梦二童谣集》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借鉴意义[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7(02):33-36.

[2]中木厚子.日本の伝統的な言語文化を育てる学習-童謡·唱歌の歌詞を見直す-[J].教材学研究,2009(20):81.

[3]顾明远.教育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27.

猜你喜欢

童谣教学
童谣琅琅,滋养童年
快乐童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湖南童谣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