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对中职数控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互促进作用探索

2020-03-30黄直钦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作用校企合作

黄直钦

摘 要:中职院校开展数控车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企业需求,若可以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对学校、企业和学生均具有一定好处,就学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使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动向,并结合已掌握到的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使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学生而言,可提前做好接触社会的准备,结合企业需求,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就企业而言,可有效提高员工结构调整方面的能力,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数控车;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中职“数控车床加工技术”课程“以产代考”课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建设,立项编号:GXZZJG2018B132。

数控车课程在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均有所开设,社会上对该类人才的需求亦逐渐递增,但由于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1]。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校企合作中职数控车课程改革这一新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是一大变革,也是中职院校培养全面型综合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应用于数控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打造更佳的教学环境,使三方都受益[2]。

一、以学生为本,提高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实践操作放在了次位,导致理论掌握得很好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常会因为没有实际经验而未受到重视[3]。现今,就业竞争逐渐加剧,社会缺少的不仅是拥有学历的人,更多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的人才。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实践型技术人才,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控车理论知识,还可以熟练地将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在数控车课程教学进行校企合作后,教师应该要有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的意识,因为学生除了是学校中的一员,同时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员之一。就数控学这一门课程而言,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生产力,才是真正掌握了该课程的技能。让学生成长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劳动技术,才能收获步入社会前的第一桶金。

二、在中职数控车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中职院校数控车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满足企业需求前,离不开数控车专业实践教学[4]。在数控车教学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非常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可将抽象的理论学转变为具体化的操作,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增加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实训车间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指导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了解,让其认识到学校和企业的差异,使其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找到或是消除自己的薄弱项,这对学生文化素质具有培养作用。在实训车间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可以对学生踏实肯干和文明生产及吃苦耐劳等良好作风加以培养。教师还可以使用企业制度来评价和管理学生,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并组织定期开展数控车操作竞赛,让学生在竞賽中得到成长。详细操作可以是在实训车间内挂上企业操作规范和张贴安全标语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以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三、以企业需求作为导向,汇整教学内容

学校在对专业课程计划加以制定时,要对数控车行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需求和调查结果,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课程计划,还要对企业员工的基本信息加以分析,例如专业素质和能力结构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素养等进行培养。此外,学校在明确教学培养目标前,还应了解数控车专业的教学任务和职责等,这利于教师按照总目标执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了解,例如对于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时可适当降低学习难度。传统教学中具有的基础课程应该保留,加大专业数控车课程执行力度,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5]。

四、对陈旧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中职院校数控车专业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若想让学生达到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保证所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人才[6]。要让学生达到企业员工的水平,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职业道德技能等。从学校角度出发,不但要对数控车专业教育规律加以了解,还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建立一个委员会,用于沟通双方之间的关系和明确教学任务,并及时反馈企业需求。

如有必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和实训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实训课程中,适当穿插一些理论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认识,在实际操作前期,教师应演示一遍,并指导学生注意观看,若是碰到操作难度较大的知识或是重点知识,可邀请安排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在一旁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让其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中,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7]。教师的授课方法更应具有实践性,在企业允许的情况之下,将课堂安排在企业车间中,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提高办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实习生

在高校林立的现今,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院校由于自身特色不足或是没有具备相应的资金而被迫倒闭,很多中职院校不得不提高自身办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鼓励学生及老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校企合作可有效提高办学质量,对数控车专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8]。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先提高办学质量和口碑,其中和企业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可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的数控车实习生。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因此所选择的实习生会更加注重其是否能为自身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均是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培养数控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可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学生通过企业锻炼,可提前了解社会,为真正迈入社会做好准备。就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可提高其员工结构调整方面的能力,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艳.校企合作下中职药剂学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65-65.

[2]燕峰.校企合作下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课程内容开发[J].职业,2018,488(26):87-88.

[3]高宝华.数控专业教学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18).

[4]车和兰.中职数控专业能力本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6(20):124-124.

[5]陈承禄.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电子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人生十六七,2017(8):101-102.

[6]李化山.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中职数控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6(35):157-157.

[7]张震.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德育实施方式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3):296.

[8]林健清.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6):120-122.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作用校企合作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