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失替

2020-03-29姚苏丹

对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通则王力音韵

姚苏丹

探讨对联声律及它和律诗声律的关系(四)

句中节奏点平仄交替,不宜要求一节一替。失替不能等同于失对。失替不应定为违律。

前文已说明,处在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是对联声律的核心,是对联在声律方面的对仗,不能违背。而一句之内,音节平仄交替,是否也是同等重要呢?我觉得适当的交替有助于音韵美的形成,但并不是不交替就是违律。而且不一定要一步一替,特别是不能把领字、衬字、单音节字等一律纳入交替之中一步一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人创作的对联是检验联律归纳、总结得对不对的依据。

我们还是看一看古代和近现代联家的实践吧。查历代作品,不符合一步一替的名联、佳联很多。不交替不是个别破格,而是广泛地被联家们正常地使用着。例如中联会编的《清联三百副》里就有二十三副(例句从略)。

其他流传的名联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羽陵古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明·陈继儒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明·解 缙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清·顾嘉衡

坐到二更,合眼便睡;

心无一事,敲门不惊。

——清·何绍基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清·曾国藩

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

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于右任题关帝庙楹联

《对联话》还有这样一段:『上海徐园有题联云:﹁无事棋酒着酌;有时琴诗弹谈。﹂』吴恭亨评曰:『造句极工妙不凡。』还有古联『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所有节奏点,甚至所有字平仄都不交替。

那么,失替的要求是从哪里来的呢?前人关于联律的论述中,没有音步平仄交替的要求,没有失替违律的说法,在著名的联话著作《楹联丛话》《对联话》里都没有。其他早期联论里我也没见到。现代论著逐渐出现了这一要求,但均不是有古典联论做根据,而是根据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的律诗格律的要求:『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但王力先生并没有说这些律诗格律就是联律。王力先生是说过:『对联一定要讲平仄,平仄不协,就不宜入选。』但怎样是『协』或『不协』呢?他也没有说失替就是『不协』。拿他本人的代表作《题桂林小广寒楼》来看,上下联首句『甲天下名不虚传』『冠寰球人皆向往』,就没有交替。(『甲天下』和『冠寰球』是对仗词组,不是领字)看来,王力先生也不会是主张『失替违律』论的。很可能是现代一些联人,误把诗律做了联律,自套枷锁,作茧自缚。

应如何看待句中节奏点平仄交替呢?笔者认为:音步适当交替,可以增加韵律美,音步一步一替,可能是句中音韵安排的一种很好的,甚至是最好的方式,如同马蹄韵在多句联句脚音韵安排中的地位一样:是最好的;但不是必须的,唯一的。只是一种好的写作技巧,而不是必须遵循的规则。多句联句脚音韵安排不符合马蹄韵不是违律,同样,单句联句中节奏点平仄安排没有交替,也不是违律。更不用说,只是没有一步一替了。根据前人创作的实际情况看,只要说明注意句中音步适当交替,尽量避免连续连平连仄就可以了。决不能把失替提到和失对一样的高度,作为是否违律的标准。《联律通则导读》是这样写的:『平仄交替指一句之内的各个节奏点,原则上应按一平一仄的规律进行交替。越是诗律节奏的语句越应做到平仄交替,而词律节奏、骈文节奏及古文节奏的语句,可以在保证平仄对立的情况下,对于平仄交替适度放宽。平仄对立的重要性要优于平仄交替。』这实际上是承认了平仄交替只适用于律句联,缺乏普遍适用性。而对非律句联放宽到什么程度,也并没有具体规定。并且在『联语示例』里列出了俞樾《题临海东湖湖心亭》联:

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这等于又承认了不交替是合律的。这说明制定《通则》的人已经认识到失替不是那么重要,不能和失对相提并论。

综合以上说明可见,硬要把失替算作违背联律是难以成立的。而广大对联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也已明显感觉到这一点,如《对联》杂志二〇一六年第三期杨振生、朱天运二位先生《关于楹联欣赏与评审中的几个问题》就提出『在楹联写作中,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对是第一等的(我们叫『铁律』),一般情况下是必须保证的;而当句中二字平仄交替则是第二等的(我们叫『铜律』,即没有铁那么硬),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放宽,不交替也不为错,特别是对非律句式而言,更是如此!』

《联律通则》该条很可能是总结前人成果不够准确,或说明不够清晰,致使个别联友误把失替看得和失对一样重,把所有没能一音节一交替的作品全斥为违律,甚至认为不是联。如有联友就说:『失替和失对是并列要求的,无轻重之分。』『﹁可上可下;(哥)又东又西(双)﹂只是谜语,不称作联谜。』

我的以上看法确实有和《联律通则》不完全一致的地方,这也就是我希望《联律通则》作修改或进一步说明的地方。

在这里补充一句:我认为不仅联友们要对《联律通则》深入学习、全面理解、灵活运用;而且《联律通则》也应在总结不够准确、表达不够清晰以及不能适应楹联发展的地方做适当的修改,使之更趋于完善,更有利于促进楹联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通则王力音韵
保险理赔知多少
王力手迹
艺术百家:王力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你到底是谁
通则有路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保险业首个团体标准《农业保险服务通则》发布
通则有路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