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改善及预后影响观察

2020-03-28孙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舒适度支气管肺部

孙娟

(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三门峡医院 三门峡472000)

以发热、咳嗽、气促以及肺部湿啰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气温变化较大时或寒冷季节多发,对患儿生长发育及生命安全均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改善肺部通气与肺泡分泌功能、控制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等为主,而护理工作对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以患者为核心,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优质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还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2~3]。我院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12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 10 例;年龄 2~9 岁,平均(4.35±1.26)岁;病程0.6~3 d,平均(1.47±0.42)d。对照组男 19 例,女 11例;年龄 2~10 岁,平均(4.40±1.22)岁;病程 0.5~3 d,平均(1.45±0.44)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经X线胸片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预计住院时间≥2 周;患儿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肝炎病毒感染;伴有其他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病情监测、遵医嘱进行饮食与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1)环境护理:由于患儿机体抵御能力尚且薄弱,极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将病房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整,定时打扫、消毒、更换床罩,并合理限制探访时间,在为患儿提供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的同时防止交叉感染。(2)病情监测与护理:时刻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改变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定时进行体温测量,必要时行物理降温,若高热一直不退立即告知医师处理;做好咳嗽、咳痰的护理,当患儿有痰咳出时,及时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避免堵塞患儿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对痰液黏稠的患儿可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雾量大小;所有输液操作均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以防感染发生。(3)健康教育: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太低易对医护人员产生误解,降低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儿家属介绍该病病因、治疗方式、护理要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强调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获得患儿家属的理解,提高护理配合度。(4)心理护理:针对年纪较小患儿,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其交流,通过拥抱和抚摸予以关爱和支持,取得其信任,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针对年纪较大患儿,可利用玩具等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并对其提出的合理需求尽量给予满足;同时还需重视患儿家属的心理变化,通过倾听患儿家属的主诉,并针对性予以鼓励及支持,帮助其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更好地照顾患儿。(5)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针对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优质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患儿应多进食富含丰富营养、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喂食时应注意少量多次,避免呛咳。两组均于2 周后观察护理效果。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氧饱和度。(2)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包括气促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3)自主舒适度,包括生理与心理因素、环境及护理服务等内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舒适度越高[4]。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FEV1、FVC、PEF 及氧饱和度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 FEV1、FVC、PEF 及氧饱和度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氧饱和度(%)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FEV1(L)护理前 护理后FVC(L)护理前 护理后30 30 t P 1.46±0.54 1.48±0.55 0.14 0.89 2.87±0.62 3.28±0.69 2.42 0.02 2.01±0.22 2.03±0.24 0.34 0.74 PEF(L/s)护理前 护理后3.65±0.23 4.00±0.10 7.64 0.00 2.83±0.54 2.85±0.56 0.14 0.89 4.19±0.25 5.80±0.35 20.50 0.00 82.59±2.24 82.63±2.22 0.07 0.94 91.68±2.33 97.36±2.56 8.99 0.00

2.2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气促改善、咳嗽消失、退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阴影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对比(d,±s)

组别 n 气促改善 咳嗽消失 退热 肺部啰音消失 X线阴影持续 住院对照组观察组30 30 t P 4.23±1.21 3.25±0.87 3.60 0.00 7.22±1.43 5.10±1.24 6.13 0.01 3.67±0.89 2.13±0.23 9.18 0.00 7.34±1.12 5.78±1.23 5.14 0.01 7.81±0.86 6.21±0.55 8.58 0.00 9.57±1.21 7.34±0.87 8.20 0.00

2.3 两组自主舒适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自主舒适度评分(89.32±3.26)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细菌和病毒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患儿抵抗力较弱,容易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此外,由于患儿年龄小,生理及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许多不可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恢复。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价值。既往临床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多为被动的遵医护理,存在滞后性和诸多护理缺漏,难以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患儿预后并不乐观。优质护理是一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及强调人性化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对基础护理的进一步强化,综合多个方面的护理内容,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从而使得整体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5]。优质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对病情的严密监测、病区环境的严格管理、合理科学的饮食指导以及在精神层面上对患儿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缓解患儿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适感,提高其身心舒适程度,并大大减少其治疗抵触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改善病情,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6]。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FEV1、FVC、PEF 及氧饱和度水平,自主舒适度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气促改善、咳嗽消失、退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阴影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有助于提高患儿舒适度,改善患儿肺功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舒适度支气管肺部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