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观察

2020-03-28陈来恩李许涛宋颖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乙型肝炎

陈来恩 李许涛 宋颖民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 漯河462000)

作为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可发展为肝癌或肝衰竭,病死率高达50%~90%[1]。该病的根本致病原因为感染HBV病毒,且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目前,西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调节免疫,但存在用药时间长、易耐药、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且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临床效果[2]。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属“肝着”范畴。本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 7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58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 12 例;年龄 21~70 岁,平均(42.3±1.9)岁;病程1~17年,平均(7.4±3.3)年。试验组男 15 例,女 14例;年龄 20~68 岁,平均(42.7±2.1)岁;病程 2~15年,平均(7.1±3.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中的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 版)》[4]中肝郁脾虚证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重度肝炎患者;合并其他类型嗜肝病毒感染、肿瘤、心肺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或肝衰竭患者;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国药准字 H20100064)0.5 mg 口服,1 次 /d;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国药准字H20050667)400 mg 口服,3 次 /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942)200 mg 静脉滴注,1 次 /d,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停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组方:柴胡9 g、白芍15 g、陈皮6 g、白术 15 g、法半夏6 g、党参 15 g、茯苓 15 g、甘草 6 g。辨证加减:纳差者加神曲15 g、麦芽30 g、山楂15 g;睡眠较差者加夜交藤30 g、酸枣仁15 g;黄疸明显者加茵陈30 g、大黄10 g、赤芍30 g;胃胀者加枳壳15 g、川厚朴 15 g、青皮 10 g、大腹皮 15 g。1 剂 /d,每次 150 ml 口服,2 次 /d,早中餐后 1 h 口服,每月服用2 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治疗前后免疫功能(CD4+、CD8+和 CD4+/CD8+)。(3)治疗后 HBeAg和HBV-DNA 转阴率。(4)不良反应(发热、乏力、失眠、抑郁)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肝区无疼痛,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HBV-DNA 呈阴性;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区疼痛减轻,肝功能好转,HBeAg、HBV-DNA 中一项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肝区疼痛稍有减轻,肝功能改善不明显;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肝区疼痛无减轻,甚至进一步加重,HBeAg、HBV-DNA 未转阴。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 CD4+、CD8+、CD4+/CD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对照组组别nCD4+(%)治疗前 治疗后CD8+(%)治疗前 治疗后29 29 30.4±1.9 30.6±2.4 38.7±1.8*#33.1±1.4* 28.6±1.2 29.4±1.5 23.4±1.3*#26.1±1.7* 1.1±0.4 1.0±0.6 1.7±0.7*#1.3±0.4*

2.3 两组治疗后HBeAg 和HBV-DNA 转阴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HBeAg 和HBV-DNA 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HBeAg 和HBV-DNA 转阴率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16 例(55.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发热7例,乏力5 例,失眠3 例,抑郁1 例;试验组7 例(24.1%)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 例,乏力2例,失眠1 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曾经感染过HBV 病毒的人数高达7.5 亿人,其中有1.3 亿左右属于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由于乙型肝炎或其他相关疾病死亡的患者数量在30 万左右,在所有传染性疾病中占据较高的比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消除HBV 病毒。如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抑制HBV 病毒复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适用于病毒复制较为活跃且具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乙肝患者[5]。中医领域将慢性乙型肝炎划分为多种证型,其中肝郁脾虚证较为常见,病因为肝气郁结或食用过多油腻、生冷食物,损害脾胃功能,导致水湿停滞,进而引起肝气不舒、脾失健运等,出现气滞血瘀致疾病反复发作,长久不愈[6]。因此临床可用疏肝健脾法进行治疗[7]。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白芍具有柔肝止痛、敛阴养血以及平抑肝阳的功效,二者配伍,一散一收,可以达到解郁舒肝、益阳柔肝、调理气血的目的[8]。六君子汤有着良好的燥湿化痰以及益气健脾的功效,与白芍、柴胡共同使用,可以达到健脾疏肝、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 HBeAg 和 HBV-DNA 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乙型肝炎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中医观点:脾为什么重要 脾虚症状的自查与调理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