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噻肟钠围手术期应用对急诊创伤患者感染情况影响研究

2020-03-26赵雪丽

河北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温伤口情况

谭 俊, 张 鑫, 赵雪丽

(1.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药剂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湖北 利川 4454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交通伤的几率出现了明显升高[1]。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创伤的患者达到了350万人,有着较高的伤残人数[2]。在我国,创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所有的死因中排在第5位,尤其对于青壮年,创伤死亡是第1杀手[3]。对于急诊创伤来说, 其具有并发症多一级复杂和紧急的特点,同时具有处理困难一级死亡快速的特点,有效的控制感染能够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4]。对于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患者的感染治疗,主要是运用抗生素,包括了头孢以及青霉素等。其中,青霉素由于没有毒性而在对于急诊创伤患者围手术期抗感染的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头孢较为安全和成本较低,这使得其成为最为主要的抗菌药物。头孢噻肟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于多种菌种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该药物在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鲜有应用。因此,本文主要是对该药物应用于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患者感染情况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对其临床作用等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急诊收治的创伤患者,时间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间,共包括了120例,患者的年龄为(45.5±6.1)岁;其中女性患者为52例,男性患者为68例。将其简单随机分组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60人,对照组为60人,实验组中包括了女性患者25人,男性患者35人,对照组中包括了女性患者27人,男性患者33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5.3±6.4)岁和(45.7±8.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另外,该研究严格遵循规范和标准,患者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满足以下标准纳入研究:①研究对象均是机械性致伤因子导致的结构性破坏创伤;②患者自愿参与研究;③患者为急性创伤且发生的时间在24h。排除标准:①患者不愿参与;②患者具有精神类疾病或者心肺功能疾病;③患者具有严重的慢性感染疾病;④患者对于研究所用药物有排斥反应。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根据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相应治疗,其治疗方案为在手术前的30min给予氨苄西林钠的注射,在手术后进行青霉素钠的注射,每天进行2次。②实验组:在手术前30min,进行头孢噻肟钠的注射,在手术后同样进行头孢噻肟钠的注射,术前为2g,以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稀释静脉推注,而术后为1g,采用静滴的方式进行,每天进行2次。患者均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3d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对采集的静脉血进行离心的处理,并标记患者的信息,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

1.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3.1感染情况:主要是通过对患者体温以及白细胞水平和CRP浓度水平等来对感染情况进行确定。

1.3.2疗效评价: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主要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来进行[5]。其中,症状完全恢复正常为痊愈;而明显好转但是仍有一些指标没有达标为显效;症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但是部分指标没有达标为有效;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加重为无效。

1.3.3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例数及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标准:①切口肿胀、发红、发热等现象;②切口部位有脓性液体,且菌培养阳性,符合1项及以上则为切口感染。

1.3.4愈合情况:对两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愈合分级为: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其中甲级指愈合良好,无红肿发热等;乙级指愈合不佳,有红肿发热等,无脓液;丙级指愈合较差,有脓液,需引流包扎治疗。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情况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温、WBC、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2,11.577,19.503,P均<0.001),手术前,手术后,术后3d,患者的体温、WBC、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74,13.340,24.665,P均<0.001),且不同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应用主效应分析,同一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间,体温、WBC、CRP出现降低趋势(P均<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 WBC CRP水平变化比较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佳(95.00%VS7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两组治疗后切口感染情况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5.92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感染情况比较

2.4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U=2.395,P=0.031)。见表4。

表4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普及率极高,这也使得交通伤的发生几率在逐年增高。研究表明,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创伤已经是成为第一杀手[6]。对于创伤型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同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这使得对于疾病的救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救治的过程中,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抗感染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该环节对于降低致残和死亡率有着重要作用,其中头孢噻肟钠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但是应用于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抗感染的作用没有得到证实。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是对该药物对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感染患者的作用进行观察,对该药物治疗急诊创伤围手术期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有效的探究。

通过研究能够看出,患者于正常水平相比其在手术前CRP以及体温和白细胞等明显较高。研究表明,CRP在机体的急性感染中有着较大的作用[7]。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在发生感染或者说炎症时会产生[8]。根据患者的CRP,这说明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不仅如此,白细胞水平以及体温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这也说明了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在进行手术后3d,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以及CRP和体温都出现了下降,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更低,这主要是头孢噻肟钠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革兰阴性细菌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运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效果不佳[9],这也是急性创伤患者的感染难以被控制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头孢噻肟钠则对于阴性和阳性的细菌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治疗各类感染中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果更佳显著,其恢复的效果更好。根据表2,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效果明显更好,这也说明头孢噻肟钠在治疗急性创伤围手术期患者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仅如此,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任何的不良反应,这也说明运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不单是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安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创伤患者在入院手术前,伤口大面积暴露,容易滋生细菌,且伤口在送诊过程中,清洁未彻底,同时手术过程中,细菌会随血液进入身体,严重者会诱发全身感染甚至导致死亡[10]。

本研究显示,在本院急诊创伤患者,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χ2=5.926,P<0.05)。说明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能明显控制患者感染情况。本文研究还发现,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后,治疗后,实验组甲级愈合率为51.67%,乙级愈合率为43.33%,丙级愈合率为5.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31.67%,乙级愈合率为38.33%,丙级愈合率为30.00%;两组比较(U=2.395,P=0.031)。两组治疗后伤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对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11]。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患者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促进伤口愈合。

猜你喜欢

体温伤口情况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