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后果法”:提升大班幼儿野趣游戏中“规避安全风险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3-26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关键词:野趣游戏幼儿

蔡 红

(萧山区衙前镇第一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209)

一、问题的提出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从自由中获得的乐趣,能够弥补频繁的擦伤。我的学生相比你的学生,也许受的小伤更多,但他是快乐的。你的学生也许不太受伤,但他们处处被妨碍、被限制,感觉沮丧。”从幼儿园目前开展的野趣游戏状况来看,笔者有以下两点认识。

(一)基于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健康目标解读

《指南》明确阐述了幼儿园健康领域目标:“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并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这充分说明,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规避安全风险的能力,保证各项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基于对野趣游戏的风险认知

萧山区衙前镇第一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拥有6 000余平方米的户外场地,其中有约4 000平方米的小树林与草坪,为开展户外“野趣乐游”生态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户外野趣游戏中,幼儿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且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较差,缺乏主动规避不安全因素的应变能力。

基于此,笔者尝试采用“自然后果法”开展提升大班幼儿规避安全风险能力的实践研究,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过失经验,不断提高安全风险的意识,积累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培养自信、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

二、研究的相关概述

(一)概念界定

“自然后果法”是指当幼儿遇到不安全因素时,用意识不足产生的结果去影响幼儿的下一次预测经验,从而使他们感知到这些行为的不当、玩法的不合理等产生的危害,引以为戒[1]。

规避安全风险能力指幼儿能清楚地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并能结合现状清楚地预见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2]。

(二)研究目标

1.在充满野趣的游戏场地中,运用“自然后果法”,形成一套适合本园的野趣游戏防御体系。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野趣游戏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升规避安全风险能力。

3.提升家长安全育儿的观念,做到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助推幼儿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三、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成因分析——二“找”原因,安全“析”元素

1.一找:因素分析,掌握安全弱势

在野趣游戏中,任何危险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一定的因素造成的[3],或是物的因素,或是人的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因素和环境材料因素进行有效的观察与分析。

2.二找:出现状况,学习防御自护

幼儿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教师需要在游戏过程中采取正面引导,并辅以随机教育。在日常活动中,我园设计了幼儿规避风险行为的分类指标和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出现状况 教师指导自我解决 幼儿主动寻求各种办法,稍有感受到安全威胁,便立即停止危险行为,亦或是自己去寻找一种新的规避安全风险的途径游戏暂停 游戏中,所隐含的危险排除后,幼儿便再次进行游戏结束游戏 当幼儿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危险时,就先结束游戏,期待思考后继续游戏预知 在游戏前,幼儿可采取一些能保护自己的措施,如用软垫、软木,尤其是在攀爬梯子前看看稳固性等自然躲避 当危险就要发生时,幼儿能下意识地躲开,甚至跳开,或者采用其他辅助物维持身体的平衡寻求帮助 幼儿积极向老师或同伴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努力化险为夷风险躲避 游戏中存在安全隐患,而幼儿却没有意识到,最后并没有危险事件发生幼儿自护

(二)策略支架——四“巧”并奏,安全“增”意识

1.一巧:巧投材料

野趣游戏比起室内自主性游戏,具备更多的挑战性。因此,笔者挑选的材料都是既环保安全,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在本园野趣“五大营”游戏中,笔者投放了以下材料:

2.二巧:巧用场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在前期创设游戏场景时,本园组织教师通过“玩中学”园本项目研讨考虑游戏场景设置、材料和场地的安全性等,从中找到环境和游戏场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调整和落实。同时,本园充分考虑幼儿游戏的需要,安排不同年龄段的自主游戏时间,充分利用场景进行游戏。

3.三巧:巧选内容

教师精心选择户外富有挑战性、安全风险较小、深受幼儿喜爱的野趣游戏内容主题,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预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案例1:在“小小特警在行动”游戏中,男孩们最喜欢手拿武器在“泥泞之路”上穿越一道又一道的崎岖小道。初次尝试“泥泞之路”时,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差,脚踩在轮胎上,很容易因身体重心不稳而摔倒。但他们会从容地从轮胎上爬起来,继续前进,在游戏中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选择平衡身体的方法。有的幼儿选择小心翼翼地走在轮胎内侧。有的幼儿身体协调性较好,很快就能学会一脚踩在轮胎上,另一只脚踏上油桶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幼儿经过一次次跌倒、爬起,慢慢熟悉路途中的障碍,勇敢地大步前行。这也是“自然后果法”的体现。

4.四巧:巧设规则

(1)解读规则。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创设游戏情境等方法,引导幼儿了解规则,并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案例2:在“抢占高地”游戏前,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贝贝和轩轩在游戏中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他们在上下坡跑动时发生了碰撞。两人倒在山坡上,额头上都迅速起了“大包”。事后,老师和幼儿分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身体躲闪能力差。经过这次事故,幼儿在游戏时会认真遵守游戏规则,加强了游戏中的防御避险意识和自护能力,有效降低了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2)共守规则。在游戏中,教师要与幼儿提前约定游戏的规则,并运用鼓励、示范、奖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案例3:主题游戏“搭建消防车”开始,孩子们很快与小伙伴一起合作,用梯子、木板、啤酒桶、纸箱等材料搭建了一辆简易的消防车。两个啤酒桶竖着分开放,上面架一块木板当车身。两个梯子架在车身旁当上车的位置,一块木板架在车身一侧当下车的位置。刚开始,有的孩子会堵在上下车的位置,让后面的孩子无法上车,引起同伴的争吵、埋怨、告状。当老师表扬另一组幼儿能遵守小伙伴共同的约定时,大家意识到应该共守规则,才能有序上下车,不造成拥堵和等候现象。孩子们自觉地共守规则,让游戏顺利开展,满足了所有人的游戏需求。

(3)共创规则。为了让幼儿在野趣游戏中体验规则的实际用途和重要性,老师依据幼儿的个性差异特点,与他们共同建立活动规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幼共同制订游戏常规,并通过随机教育、个别指导、有效监督、表扬和鼓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逐步内化幼儿的活动规则,将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4:如在“我爱战前训练”游戏中,几位男孩纷纷爬上野战营越野车的车顶。但由于车顶地方有限,爬上去的孩子较多,太过拥挤,很多孩子就只能消极等待。老师看到这一场面后,及时介入,引导幼儿协商怎样才能尽情开心地玩又不用拥挤等候。幼儿一起商量后,共同制定出游戏规则:一次只能上去4人,每人停留一小会儿,循环往复。在共同制定规则后,孩子们欣然接受,并好好地执行。

(三)自主应对——两“招”妙计,防御“强”自护

1.一招:体能训练,增强身体素质

笔者还通过学习方法和体能训练等途径,帮助幼儿积累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他们应对风险的自然能力。

案例5:在“海盗奇兵”游戏中,幼儿利用木架、梯子、轮胎等材料设计组合了“高架天桥”。潇怡站在高架梯上,慢慢往高架桥另一端走去。遇到桥上的障碍物时,她连忙扶住黑转盘,跨了过去。走到桥尾时,她先蹲下来看了一下桥与地面的高度,然后果断地跳下。但不幸的是,由于下半身支撑平衡能力发展不够好,她迅速倒在地上。她拍拍手中的泥土,表情有点异样,但很快调整好自己,继续挑战。在几次尝试后,在离地面一定高度时,她渐渐找到了方便又安全的跳下去的方法。她的动作、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动作的灵敏性等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具备了一定的规避风险能力。

2.二招:甄别风险,助推风险管理

在野趣游戏时,教师要学会甄别“正风险”和“负风险”。所谓“正风险”,是能够引发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幼儿认知能力、动作发展能力的成长,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控风险。总而言之,受伤的可能性、伤害的严重性和风险的优点这三个因素决定了风险系数。在游戏中,教师要学会甄别风险,才能在游戏中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案例6:在“小小消防员”游戏中,由于“火点”在树的高处,两个幼儿一起合作搬来长长的梯子,并将长梯架在树上。一开始,一个幼儿着急往上爬,另一个幼儿跟在后面。但由于“火点”太高,他们爬到一半,感觉梯子不够稳,很容易晃动。另一个幼儿连忙爬下来,主动扶住长梯的一侧。第一个幼儿才放心大胆地快速爬上长梯,伸手去“灭”树上的“火点”。游戏顺利进行,教师在一旁静静观察。在户外游戏风险管理中,教师应区别对待及甄别这两类风险。

(四)巩固强化——二“元”跟进,守规“避”风险

1.一元:场景回放,风险意识巧交流

在野趣游戏中,老师会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对比较危险的举动,老师会用照片记录下来,在游戏结束后播放给幼儿看,让他们明白哪些是会造成受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规避安全风险的能力。

案例7:小杰初次挑战从油桶上往下跳,双臂上下摆动了两下平稳自己的呼吸后,纵身跃下。由于没控制好身体平衡,他的双手双腿磕在草地上。小杰揉揉膝盖和手心,感觉有点痛。但他马上再次兴奋地站上油桶往下跳。这一次,小杰前后摆动手臂,起跳平稳,并有了一定的高度,落地也比之前稳多了。在第三次挑战时,他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运动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利用镜头回放,教育其他幼儿学习小杰的正确示范,丰富他们对规避风险的认知。

2.二元:分享研讨,风险图示巧制作

在野趣游戏中,幼儿都很投入,但也经常出现种种问题。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是观察者,要及时抓拍镜头,以便在游戏结束后,通过情景再现给幼儿一些关于安全的提示,支持他们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勇于挑战和尝试,在教师可控范围内体验“危险性”。

案例8:在完成“特警行动”游戏后,幼儿有如下讨论。

幼1:特警游戏很好玩,我们就打来打去、跑来跑去,但是这样太乱了,小朋友很容易受伤。

幼2:琪琪和明明吵架了,因为两个人都要爬梯子去摇铃铛。

幼3:乐乐刚才没抓住绳子,从网绳上摔下来了。

在讨论中,幼儿提出了游戏中的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游戏中的安全问题,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使用路线图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带着各自的训练计划设计路线图,在训练单中加入明确的要求,如训练次数、指挥员、休息区、等待区、训练时间等。幼儿根据各组制定的训练计划和线路图开展游戏,玩得更顺畅了,也避免了安全事故。

(五)家园协作——二“助”安全,携手“护”成长

1.一助:家园沟通,宣传户外野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应积极主动与家庭沟通和联系,通过开展亲子安全主题活动、亲子野趣俱乐部活动、《安全救护知识》和《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安全知识,还要通过家园小报、家园联系栏、校园网资讯等平台,向家长宣传幼儿参与户外游戏的益处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培育幼儿自我防御能力的意识。

2.二助:家园合作,达成户外野趣安全教育的共识性

幼儿园通过入园观摩、野趣游戏理念分享、臻野亲子运动会、臻野亲子毅行活动等形式争取家长的理解、认同、信任、参与,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建;通过信息平台、校园微网站推送,向家长宣传户外野趣的价值和游戏中幼儿学到的安全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向幼儿讲解一些户外野趣游戏的安全常识,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经过一年野趣游戏中培养幼儿规避安全风险能力的实践研究,本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运用“自然后果法”,提升了规避安全风险的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如在野趣游戏中运用“自然后果法”帮助幼儿自主学习,用失误产生的后果去积累下一次游戏的防御经验,让幼儿能利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因人文关系、材料使用等引发的矛盾冲突,积累自我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强化“安全意识观”,消极保护转为积极促进

皮亚杰指出:“游戏是一种幼儿在已有经验上的自发练习。幼儿不会去选择自己不会玩的游戏。同样,幼儿也不会去玩自己没有安全把握的游戏。”如在野趣游戏中,教师看到有个别孩子因材料使用不当而受了点小伤,会以此为契机和幼儿讨论,分析原因和应对方法。

(三)建立“三线信任关系”,形成了有意、良性的互动

在野趣游戏实施的这两年中,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心态从最初的不放心、不放手,到现在的大力支持、大声鼓励,以便让其勇敢前行,体现了教师、家长对幼儿能力的信任。由此,教师敢于放手,让幼儿拥有了一片属于他们的游戏的广阔天地。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在游戏中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感情循环。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尝试、敢于挑战、敢于冒险。由此,家长看到了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更加支持幼儿园野趣游戏的开展。

(四)反思

在野趣游戏中,教师也在思考幼儿园野趣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幼儿需要怎样的野趣环境,野趣环境与幼儿经验获得之间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主张运用“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在小小的受伤和教育引领下,学会规避安全风险,更好地健康发展。幼儿只有适度体验了“安全危机”,才能获得更好的规避安全风险的经验。但教师在游戏背后要把风险控制在幼儿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对幼儿个性、水平、能力等方面做出合理判断。

猜你喜欢

野趣游戏幼儿
长城野趣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夏日荷景
咏钓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