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复杂铜硫矿浮选分离与综合回收试验研究①

2020-03-25周利华

矿冶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铜矿磨矿黄铁矿

周利华

(1.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 龙岩364000;2.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361000)

铜硫矿是铜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矿石,铜硫分离一直是铜矿物选矿回收的重点和难点[1-3]。石灰是硫化铜矿和黄铁矿、磁黄铁矿浮选分离的矿浆pH 调整剂和抑制剂。石灰在矿浆中水解产生的OH-在黄铁矿、磁黄铁矿表面生成亲水性薄膜Fe(OH)3,以及在矿物表面生成Ca(OH)2、CaSO4等含钙矿物,与捕收剂发生竞争吸附[4],起到抑制作用。石灰具有使用成本低、生产操作稳定等特点,在矿山企业广泛使用。但石灰易造成矿浆较高碱性,易导致浮选矿浆管道结垢和影响尾矿水环境,还会对主金属铜和贵金属金、银有不同程度抑制。相比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针对性强、来源广泛,特别是无毒、环保,因此,清洁有机抑制剂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5-6],也取得了一定成果[7-8]。

某复杂铜硫矿硫铁矿含量高,铜硫矿物难以分离,本文在现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选矿优化试验,着重开发黄铁矿、磁黄铁矿清洁高效选择抑制剂,拉大铜硫矿物可浮性差异,旨在提高铜选矿指标,并综合回收金、银,为该铜矿资源综合回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1 试样性质及试验设备

1.1 试样性质

试样主要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 可知,矿石中可回收的主要元素为铜,金、银贵金属可综合回收。黄铜矿、辉铜矿是主要铜矿物,需最大限度回收;黄铁矿、磁黄铁矿可浮性较好,为干扰铜元素回收的主要因素。

表1 试样主要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试样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铜矿、黄铜矿,还可见少部分蓝铜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方解石、云母、榍石和石榴石。黄铜矿和辉铜矿为铜的主要赋存矿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硫铁矿主要赋存形式;黄铜矿与黄铁矿、脉石矿物交代共生,还有少量辉铜矿包裹在石英、磁黄铁矿内。原矿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见表2。铜硫均易上浮进入铜精矿中,因此,回收铜矿物的关键在于铜硫分离,降低铜精矿中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含量,以保证铜精矿品质。

表2 原矿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质量分数)/%

该矿石中金主要为银金矿,还有少量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中,部分分布在黄铜矿、辉铜矿中,少量分布在脉石中;银矿物主要是碲银矿、辉银矿、金银矿,还有少量自然银、硫铜铋银矿、辉铜银矿和银黝铜矿。银矿物与黄铜矿、辉铜矿密切共生,部分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相互连生。

矿石中铜主要为硫化铜矿物,辉铜矿和黄铜矿为铜元素主要矿物形式,这部分铜矿物可浮性较好,容易通过浮选的方法回收。矿样中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矿石中铜的物相分析结果

试验用纯矿物由该矿采场挑选而得。

1.2 试验药剂和设备

试验用磨矿设备为XMB-Φ200×240 棒磨机,浮选采用XFD 型系列单槽浮选机、XFG 型系列挂槽浮选机和XFG 型系列挂槽浮选机。浮选试验药剂有Z-200、BK905、LP-01、乙黄药、氧化钙、腐殖酸钠、羧化壳聚糖、巯基乙酸等,其中Z-200、BK905、LP-01 为工业级药剂,其他为分析纯药剂。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方案的选择与试验方法

硫化铜矿物具有较好的天然可浮性,浮选是目前国内外处理该类矿石的主要方法,铜硫矿物浮选工艺包括“铜硫混浮-铜硫分离”和“铜优先浮选”[9-10]。混合浮选工艺铜硫分离较困难,硫精矿常含铜较高,降低铜回收率,生产上“铜优先浮选”更为广泛。该矿石现场生产以石灰为pH 调整剂和硫抑制剂,经“一粗两精三扫”流程得到单一铜精矿,本次试验未进行选硫试验研究。粗选为pH=11 的高碱工艺,伴生金银回收利用率低。为提高铜硫分选效果,提高铜金银综合回收率,本文着重研究低碱工艺下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抑制剂,最大限度加强伴生金银的回收。浮选原则流程见图1。

图1 铜优先浮选原则流程

实际矿物试验开发适合于该矿石性质的选矿药剂制度和工艺,着重考察有机抑制剂羧化壳聚糖在铜硫分离中的抑制效果;纯矿物试验考察羧化壳聚糖对矿石中主要矿物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浮选的影响,纯矿物试验用量3 g。

2.2 磨矿细度试验

合适的磨矿细度为铜矿物解离和选矿成本控制的最佳平衡点。固定Z-200 用量60 g/t,在pH =11 的矿浆环境下,进行了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结果见图2。矿石中硫化铜矿物单体解离度较粗,磨矿细度增加铜精矿品位先增加后降低,磨矿细度达到-74 μm 粒级占65%后回收率增加不明显,-74 μm 粒级占65%条件下铜矿物解离状况较好,综合考虑磨矿电耗成本及铜资源回收效率,该磨矿细度为最佳且与现场生产相一致。

图2 磨矿细度对铜浮选的影响

2.3 调整剂硫化钠用量试验

矿石中氧化矿含量15.15%,矿石氧化率较高,这部分氧化铜矿不易回收,从而影响铜回收率,常用硫化钠活化的方法提高氧化矿选矿回收率。磨矿细度-74 μm粒级占65%,Z-200 用量60 g/t 条件下,进行了调整剂硫化钠用量条件试验,结果见图3。由图3 可知,硫化钠用量在800 g/t 时,铜回收率达到峰值。针对该矿矿石性质,使用硫化钠能硫化部分氧化铜矿石,活化和改善铜浮选效果。

图3 硫化钠用量对铜浮选的影响

2.4 抑制剂种类及用量试验

清洁有机抑制剂应用于抑制硫铁矿方面的开发成为一个重要趋势[11]。磨矿细度-74 μm 粒级占65%,硫化钠用量800 g/t、Z-200 用量60 g/t,研究了抑制剂种类和用量对该矿石铜硫浮选的影响,结果见表4。由表4 可知,羧化壳聚糖对铜金银选别效果较好,稳定铜选矿指标基础上提升金银综合回收,“石灰+羧化壳聚糖”组合使用效果更好,降低了矿浆pH 值,金矿物以黄铁矿包裹金为主,金回收率提升较为明显。

表4 抑制剂种类和用量对铜、金、银浮选的影响

2.5 新工艺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并确定精选和扫选条件,进行了全流程闭路试验,试验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见图4,闭路试验结果见表5。新工艺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含铜24.63%、含金3.41 g/t、含银952.05 g/t,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84.45%、32.58%、75.70%。相比现场生产原工艺,稳定和提高主金属铜选矿指标基础上,金银选矿综合回收率提升较大,在低碱矿浆环境下能较好改善伴生金的可浮性,部分解离金和含金硫化矿物得到综合回收。

图4 新工艺闭路试验流程

表5 新工艺闭路试验结果

2.6 羧化壳聚糖对纯矿物浮选的影响

该铜硫矿铜资源的回收关键技术难点在于辉铜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浮选分离。羧化壳聚糖与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作用后其浮选回收率会发生变化。在pH=8.5、Z-200 用量20 mg/L、羧化壳聚糖用量250 mg/L 条件下,研究了羧化壳聚糖对这4 种纯矿物的选择性抑制性能,结果见表6。由表6 可知,羧化壳聚糖作用于矿物表面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浮选回收率降低明显,辉铜矿、黄铜矿回收率变化较小,可见羧化壳聚糖对矿物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利于该种复杂铜硫矿的高效分离。

表6 羧化壳聚糖作用前后单矿物回收率对比

3 结 语

1)某铜硫矿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铜矿和黄铜矿,黄铜矿和辉铜矿为回收铜的主要矿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为主要干扰矿物,黄铁矿为金矿物主要载体矿物,部分金赋存在黄铜矿和辉铜矿中,银主要赋存于黄铜矿和辉铜矿,部分被包裹于黄铁矿中。

2)清洁有机抑制剂羧化壳聚糖为硫铁矿较好的抑制剂,对铜硫具有高效选择性抑制作用,硫化钠活化部分氧化铜矿后,石灰+羧化壳聚糖组合使用后,粗选pH值由11 降到8.5,浮选闭路试验可得到含铜24.63%、含金3.41 g/t、含银952.05 g/t,铜回收率84.45%、金回收率32.58%、银回收率75.70%的铜精矿。

3)羧化壳聚糖的使用改善了矿石浮选环境,能降低矿浆浮选pH 值,具有清洁高效抑制的特点,稳定并提高铜选矿指标的同时,矿石中贵金属金银矿物得到高效综合回收。

猜你喜欢

黄铜矿磨矿黄铁矿
基于Simulink的批次磨矿产物粒度组成预测研究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3⁃戊基⁃4⁃氨基⁃1,2,4⁃三唑⁃5⁃硫酮浮选分离黄铜矿与闪锌矿及其机理①
氧化预处理对铜钼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①
磨矿介质对磨矿细度的影响
黄铜矿吸附O-异丙基-N,N-二乙基硫氨酯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海石湾煤制备超纯煤磨矿试验研究
天然、改性和合成黄铁矿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青海某铅锌矿磨矿动力学试验研究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