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0-03-24徐立宇罗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徒产教

徐立宇 罗宣

[摘           要]  阐述了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的内涵,分析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背景,探究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大师工作坊”引凤筑巢,夯实校企合作根基;“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提供产教融合新平台;真实项目引入企业标准;取长补短,校企共建“双导师”;“双主体”育人,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双主体”育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认同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产教融合;软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092-02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开教学思路,深化校企合作[1],推进现代学徒制,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试点经验”。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这些都标志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从试点、总结、完善迈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2]

一、“双主体”育人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倡导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

“双主体”育人模式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要实现“双主体”育人,必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4]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把产教融合战略提升到了国家层面。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措施进行细化。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双主体”育人的背景

软件产业既是战略产业也是非常有潜力的朝阳产业。高职教育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新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这需要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这种新形势和新情况及时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随之而来的企业对软件专业人才所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做出新的调整。采用“双主体”育人模式、“双导师”指导模式、“双激励”机制等方式,将企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材相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教学环境与工作间、实习环境相融合。

院校应以学徒班工作为重要抓手,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校企双方要为“推进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造就应用人才”的目标共同努力,共同研制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专业,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高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大师工作坊”引凤筑巢,夯实校企合作根基

校企合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点,不能引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热情,不能真正融入学校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日常教学运行中,导致无法引入企业标准。“校中厂”“厂中校”即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出现的产物。特别是“校中厂”模式,在解决企业租用场地的花费的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企业还可以直接从所在学校的学生中直接挑选适合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节省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时间和成本。

然而,“校中厂”模式也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生产性与教学性无法兼顾。为此,首先,采取校企共建“大师工作坊”,延续“校中厂”模式的优势,保障企业扎根于学校的经济利益;其次,将学生/学徒身份应享受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任务、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严格执行,保障学生的学习、生产时间;再次,校企双方的管理科研团队针对企业的需求,研发一批生产性实训项目,将“实训”与“生产”相融合,既满足校企双方的需求,又能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共建、共研、共享、共赢”的局面。

(二)“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提供产教融合新平台

“大师工作坊”是企业安心植根学校共同发展的根基,“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则是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的诚意。“协同创新研发中心”,首先,作为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的机构,带领学徒班学生在学校管理下参与“大师工作坊”的真实项目。学生不用出校门,即可在校内执行“3+2”“交互训教、工学交替”的模式组织教学。其次,“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也可以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技术标准、企业文化等,从而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等进行修订,使其更好地服务企业。

(三)突出“双主体”地位,服务区域发展

“双主体”育人模式中,校企双方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通力合作。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共建领导小组,制定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共同研发项目,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现代学徒制能够帮助企业短暂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真实项目引入企业标准

为保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受教育时间不受影响,同时也能以学徒身份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学校成立“协同创新研发中心”。该中心主要承接来自“大师工作坊”的任务,因此在管理標准上,首先必须效仿企业的管理模式,其次建立一套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吻合的管理标准。对所承接任务按企业开发项目的标准进行划分后分发给不同方向及特长的学生团队。期间会有企业及学校的导师同时对该团队进行答疑、指导,并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对项目进行研发。这样的方式在保证学生在校有充分的学习时间的同时,还能以企业的要求及标准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实现以企业标准为标杆,并指导后续重新建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

(五)取长补短,校企共建“双导师”

校内教师的优势在于能系统地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传授,而企业师傅的优势在于灵活地处理项目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中所承接的各种项目,学生既可以得到来自于校内教师的指导,又可以得到企业师傅的帮助,不同角度、优势互补的学习,对其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项目研发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此外,校企的“双导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经历,也是校企两方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校内教师可以通过真实项目积累实践经验,也可以完成其每年的挂职任务;企业师傅带学生的过程,也是对其专业技能知识不断完善的过程。

(六)“双主体”育人,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基于企业开发项目的实际流程,以“中心”真实项目为载体,校企双方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技能的内在逻辑以及难易程度,从学校课程资源与企业项目资源两方面进行整合,设计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及课程资源,并在其中融入职业素养和企业标准。按“三步走”的形式完成工学交替,即教学初期:项目背景的理解和知识准备;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教学过程后:以项目文档和使用手册作为验收与移交成果。[5]此外,校企还可以共同进行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典型项目案例和电子课件等学习资源的开发等,完善该专业的教学资源。

(七)“双主体”育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多维度地考核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性质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重点考核学徒身份下的工作状态、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和社会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科学合理的、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徒培养过程中评价的客观性。

(八)“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认同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对于学生/学徒,学校和企业都应该考虑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以此对现代学徒制的运行产生推动作用。将学生在校内学习培养过程中的表现与其在该门课程中的成绩挂钩、与奖学金挂钩;将学徒在企业培养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薪资收益、职务晋升等绩效挂钩,同时根据学生的校内学习成绩发放适当的企业奖学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学生、学徒身份的管理与约束,更从中体会到双重身份给其带来的效益,从而调动学生/学徒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

经过实践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开展的成效显著,但问题也仍然存在。因为学徒制班师傅对徒弟通常按照1∶2最多1∶4的比例进行,而企业也不愿意派遣过多的技术骨干来校指导实践教学,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目前“双主体”模式的推行。“协同创新研发中心”目前只能接受有限的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而“中心”由于还没有注册实体企业,也不能对外承接项目。因此该模式还不能推广至更多班级甚至其他专业中,不能更好地凸显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育人模式的辐射作用。

为此,学校可以将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一部分条件成熟的学生以创业孵化基地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从而促使学徒模式可以推广至更多班级、专业,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怀勇,马琴.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9(24):38-40.

[2]龚小涛,赵鹏飞,石范锋.“双高计划”背景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3):39-43.

[3]王来华,王进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与探索[J].职业,2019(12):44-45.

[4]王扬南.把握质量核心 突出双元主体 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1-35.

[5]肖文红.生产性项目导向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1):13-18.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徒产教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今日菜色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如何处理好干与学的矛盾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