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转型对策研究

2020-03-24宁婵方绪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院校

宁婵 方绪军

[摘           要]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教育教学质量”中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子工程,自实施以来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阐释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发展脉络,以此阐述了专业教学团队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升级的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教学质量;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1-0132-02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作为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专业作为依托平台,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等重要举措。实施至今,专业教学团队备受学术界和高职院校的重视。经过实践的探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经突破我国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有效地整合了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并且推动了以专业为核心的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师成长、学生受惠的目标。

一、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发展脉络

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实施的,经过9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学院(系)为单位,以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的教学单位。

(一)追本溯源: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萌芽

从发展的脉络来看,教学团队的建设始于教育部提出的“质量工程”建设方针,并且随着这一工程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形成、发展、成熟。早在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函〔2006〕116号,下文称《意见》)中提出,要把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意见》将高职教学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对现有高职教学单位的组织管理体系改革指引了方向。实质上教学团队建设是突破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这在体制上为教学团队提供了存在的合理性。

(二)规范推进: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普及

2007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源于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不断转移后的迫切选择,同时也是教学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后的路径抉择,为高职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提供了要求和思考。

同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立项建设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07〕23号,以下简称《通知》),致力打造一大批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团队。虽然公布的100所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只有6所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但是也在政策层面上规定了教学团队的职责以及任务。《通知》规定要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探索教学团队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模式,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提供可推广、借鉴的示范性经验。特别提出鼓励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设校级、省级教学团队,随后各省陆续建设省级高职院校教学团队以及校级的教学团队。

(三)特色发展: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充实

早在2007年《关于立项建设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教高函〔2007〕23号)中便对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任务和组织做了方向性的规定,但是基于各省、各校差异性的存在,各高职院校对教学团队如何建设、如何运行以及如何构建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各自的内涵。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以及本土化特色不断交替发展过程中,虽然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使命日益明晰,但是如何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教学团队还在探索之中,其构成结构、内部属性、发展逻辑等问题还在不断摸索。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转型

(一)任务转型:由教学型队伍走向教研型团队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学开展沿用教研室的组织形式,这是一种沿袭本科院校教学体系的教学构成方式,与本科教研室以研究功能为主不同在于高职院校往往是教学为主。教研室的教学功能日益突出,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师协作能力却日益弱化。单一的教学功能将教师的职业角色固着在教书育人的层面,忽视了教师的研究职能和协作能力等,导致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出现了形式化和功利化的价值导向,甚至导致教师队伍的畸形蜕变。因此,高职教学团队要改变以往教研室的生存格局,适应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适时地将教学型队伍向教研型团队转型。教研型团队强调高职教学团队是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为一体的教学队伍,教师的科学研究为教育教学提供教改思路,为技术创新提供研发中心,为服务社会提供技术支持;而教育教学的职能是为学生整个生命的职业规划提供知识资源。

(二)结构转型:由专职教师队伍走向专兼结合

高职院校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的人才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间的距离,导致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便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特别是高职院校实施教学团队制度以来,教师队伍的构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结构组合由专职教师逐步转变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结构,更为重视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和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结构内容由专职理论性教師同高技能水平型教师结合,更加重视教师专业专长的优势互补,实现理论性教师和技能型教师的内容互补。

(三)资源转型:由校本资源开发走向社会资源拓展

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存在着先天的联系,其中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三大职能之一,依靠社会办学的思路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以往高校被视为学术的象牙塔,至于社会的顶层,视为学术领域的“阳春白雪”,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空间,两者的互动性较弱。高校教学团队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要符合地方社会经济产业的需求,与产业经济实现无缝连接。特别是专业办学要充分依托社会行业的资源,引入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人才,以改革现有的高职教育教学存在与行业脱轨的问题,同时要求在原有重视校本资源对专业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外,更加重視社会资源的介入,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使专业办学的资源得到更为契合人才市场的物质支持和智力助力。

(四)组织转型:由单兵作战走向团队协同合作

从教师的组织结构来看,相对中小学来说,高校教师自由时间更多,这往往就铸造了高校教师“独行侠”的形象,教师之间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便愈发变得松散,势必会影响二级学院教学队伍的长久发展。教学团队则是以教学作为合作的纽带,将单兵作战式的教学单位转变为协同合作式的教学团队,以此全面推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三、转型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升级策略

教育部颁布实施教师团队建设以来,高职院校以提升教学质量和能力为核心内容,着力打造适合现代高职院校需要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任务驱动为导向,加强教师合作的深度

教师团队需要教师之间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加强教师之间在教学、课程、专业等领域建设上的对话、沟通、协作,并且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师团队的构建,以减少教师的自发行为。实施教学团队建设以来,高职院校教学型队伍向教研型团队转变,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教学职能,逐渐地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特别是教师所属的二级学院更是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任务驱动作为合作的导向,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专长各异、技能互补的教学团队。二级学院发挥行政资源,将教学难题、学术课题、校企科研等项目委托给教学团队来实施,以项目的形式加强教学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尤其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更是需要在合作中求团结。

(二)校企合作为抓手,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合作,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接、课程体系与岗位标准对接、师资队伍与行业技能技术对接,共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高职教育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客观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合作不单单为高职院校提供了设备和技术,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提供师资培养基地和师资供给基地。一方面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高技能的员工作为授课教师,实现了结构上的专兼结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将校内的教师以顶岗锻炼、跟班学习的形式输送到企业一线,使教师重新回炉学习一线技术、积累技术经验,这实现了内容上的专兼结合。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的双向互动,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兼结合,加强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三)校内外资源共享,构建大社会资源培养教师的思路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同时鼓励、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办学,以增强学校办学的实力,培养一支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行业技术革新的教师团队。以往教师队伍的成长单纯地依托学校力量,而学校培养师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培养实质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办学理念逐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地引进社会资金、技术、师资等,已经成为培养教学队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以往政府办学、学校资源建设的师资培养思路,要树立大社会资源的概念,以社会办学为主导来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构建大社会资源培养师资的思路可以为教师提供行业、岗位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实践经验,这也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保障。

(四)团队协作为主体,实现教学团队的协同发展

倡导教学团队的实质性,一方面强调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强调教学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发展能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以教师个体为基础上的教学纽带共同体,以往的教学队伍各自为阵,呈现出分散性的沙状结构,无法实现团队的协同合力。在实施教学团队之后,高职院校为强调团队的组织性和协同性,不仅仅主张在组织形式上的协同统一,同时更主张在教学研究、课程改革、课题研究、专业建设、教材研修、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实际上的团队合作、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丁钢.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5-10.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教学质量院校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