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高职高考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24胡旭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导图知识点

胡旭沁

[摘           要]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程的高职高考课堂教学及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思维导图的基本理论作了简单的阐述,探索了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复习中。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引入改进了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

[关    键   词]  高职高考;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理论复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154-02

一、计算机专业高职高考现状分析

随着我省高职高考的改革,将以往一卷式的专业考试改为专业技能和理论两步走的方式,两次考试时间由省考试院统一规定进行,技能操作考试放在第五学期末进行,专业理论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并放在下一学期的四月份进行。中职学校可以分阶段侧重开设相应课程,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近年来,笔者连续几届担任高三年级高职高考理论课程——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的内容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及网页制作、数据知识与SQL基本操作、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按照考试大纲说明,理论知识考试的题量共100题,题型统一为三类选择题,卷面满分为150分,其中课程的前两个单元就占了65%的试卷分值分配,是课堂教学和复习的重点。大纲对考试内容提出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的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偏重概念和理论的部分基本为了解层次并且知识点均较为分散,如何科学地对这部分内容实施教学及知识的落实巩固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二、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对理论课程尤其是高职高考理论课程的教学,因其知识内容的特点难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更多的是“满堂灌”“填鸭式”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总显得枯燥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另外,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较差,存在畏学甚至厌学等负面情绪,导致学习更困难,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并不理想。

在理论知识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中,通过章节练习、单元测试、专题训练、综合考试等方式试图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记住和掌握课程中的考点知识,但还是有很多学生总体成绩不理想。通过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及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易失分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了解层次中知识分散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部分,这也说明了常规的理论复习和题海战术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合理有效的知识连接结构,从而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的内容和特点,将思维导图和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复习加以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接受和消化课本知識,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考试成绩。

三、发挥思维导图优势,改进理论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建的一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快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思维的表述工具,并可运用在学习归纳、项目计划、问题解决与分析等方面,提升思考技巧,大幅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图1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描述了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和各项要点。

利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可以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突破性的成效。

1.思维导图以某个关键词为中心,通过向外扩散的分支,形成树形结构的知识点关系图表,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突破传统学习思维的束缚,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梳理和记忆强化的过程,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还可以在结构图上标明主次和排序,突出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2.中职生大都抽象思维较弱,不善于学习理论性强和有太多文字的内容,而思维导图是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文字、图像、色彩和线条等来表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这种简单明了、图形化的知识连接组织方式可有效地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双向交流与沟通。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过程的整体把握,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学习活动,在关注整体的同时关怀个体,并挖掘和发展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做到因材施教。

4.借助思维导图的笔记让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可以通过线条、颜色、图像等多感观刺激,激发大脑联想,准确回忆关键词和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教师也更加容易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其对内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制订出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思维导图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不用再死记硬背,让复习变得事半功倍,达到轻松迎考的目的。

四、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思维导图的制作以“纸+笔”的手工方式为主,适用于知识概念的快速笔记、相关联系、复习和自我总结等,当条件允许时也可以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甚至手机上借助思维导图软件进行绘制。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比“纸+笔”更大的优势在于操作更快捷方便、色彩更丰富、图像形式多样和存储容量大等特点。

当前国内外流行的思维导图软件有很多,其中专门针对思维导图的特点而设计开发的软件至少有十多种,如:Axon Idea Pr-ocessor、MindMan、InfoMap、XMind和MindManager等。

(一)教学设计和备课

使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教案比传统教案更简洁,更易于观察和实施教学环节。将授课内容要点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字罗列并添加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支结构展开形成系统的教学环节。当需要增减内容时,教师只需要在分支增添或减少,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和写教案的时间,如图2所示。

(二)实施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设计的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按照授课的思维导图讲述内容,逐步拓展知识点。这样的讲课方式既传授了知识,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抬头率。

复习课时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设计章节练习或课堂活动。例如“图3 软件安装复习思维导图”(见文末)利用Xmind遍历演示模式,在教师的控制下将相关联的关键字逐层展开。通过问答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讲解该关键字与其他内容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清晰所学知识脉络和思维网络化整合。

(三)辅助学生学习和复习

通常学生在做随堂笔记时,是跟随教师的思路将知识点从上而下线性的依次记录,在这些记录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不利于内容尤其是关键知识点的记忆。为了使知识记忆更容易,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方式记笔记,将原本烦琐杂乱的记忆改为图形化和结构化的知识连接记忆,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笔记知识点中心明确、分支層次分明,以更少的词语总结更多信息,让学生能更轻松地把握学习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环节中,学生可以先按照教材中要复习的内容,将涉及的知识点绘制成思维导图,然后借助关键字进行回忆,再重新绘制新的思维导图进行对照,这样就可以明确自己掌握了多少,忘记了多少,从而进行查漏补缺。

五、结语

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专业高职高考理论课程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既能帮助教师更快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又能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开发学习潜力,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复习过程中应用了思维导图后,概念理论知识不再变得空泛难记,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政.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0(1).

[2]张志强.思维导图在中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10).

[3]孙雪央.浅谈中职学生的高考复习方法:以中职计算机专业学为例[J].中等职业教育,2010(5).

[4]庄芳.基于思维导图的案例教学:在中职PS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2).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导图知识点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知识点自测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