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正确引导研究

2020-03-24王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中职

王冬

[摘           要]  中职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就被贴上了“学困生”的标签,中考的失利让学生心里产生自卑感,加上家长、同学的“另眼相待”,导致中职学生普遍表现出来不自信、行为习惯不好等问题。而作为班主任,对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早发现、早干预,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塑造学生认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发展专业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提高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的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德育、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行为习惯;课程开发;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25-0138-02

中考过后,一大部分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继续学习。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进入中职学校的原因大多是中考失利,学生产生自卑感,加上家长的埋怨、同学的嘲笑,从此好像“学困生”的标签就再也摘不下来了。进入中职学校后,底子薄,学习成绩也是不尽如人意,甚至个别教师会将这部分学生认为是“挑剩下的”不管不顾。长此以往,中职生对学习愈发不感兴趣,破罐破摔。一些中职生开始放弃学业、沉迷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一系列的行为偏差在初始阶段会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若不及时纠正则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甚至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行为偏差的开始,是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信号,为了让学生及时迷途知返,不仅是教师,家长、学校都需要重视,展开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学生因一念之差造成终身悔恨。

一、中职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中职学生多处于青少年阶段,心智发展及思维能力尚未成熟,遇事易冲动、情绪反复无常都是背少年叛逆期的常有表现。中职生在进入学校前选择专业时大多数都是由家长做主,看似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做出的正确决定,但独裁式的教育方法势必会迎来反弹。家长选择的专业学生并不喜欢是产生行为偏差的原因之一,加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便会在上课期间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在考试中也不会获得好成绩。成绩的下降让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积极性,开始对上课和学习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会出现打架斗殴、旷课、早退等不良表现,该不良表现正是学生学习不顺利时采取的情感宣泄方式,以行为偏差获取教师和家长的注意。

(二)学校原因

虽然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在课堂内长期处于主体、权威的角色,一时间难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不利于德育的开展。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以管理者视角评判学生行为偏差,无法改善学生的叛逆思想和行为,甚至会加剧,做出更加出格的举动。班主任做好德育的前提不仅要了解学校规章制度,而且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以及情感,否则德育在改变学生行为偏差上将毫无作用,甚至会愈演愈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将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

(三)家庭原因

现在生活节奏快,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他们缺少陪伴。家长认为中职生已经长大,并不用像幼时那样对其进行多方位关注,一心埋头自己的工作。这一现象会让中职生产生强烈失落感,会认为父母不陪伴自己是由于自己学习不好,自己是学困生的原因。父母的忽视让中职生产生叛逆感,想要获得关注的中职生便开始以另类行为博取父母的关注。如父母并未及时发现中职生的行为偏差,便会让中职生内心更加不满,甚至会与外界不良青年交往。此时父母内心对其产生失望,便以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对中职生进行说教,情况严重时还会打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加重学生的叛逆心理。

二、中职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中职生因为中考失利被家长训诫,被身边同学嘲笑,甚至被教师以反面教材对班级学生进行教育,从此“学困生”的标签便如影随形跟在他们身边,致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如不能及时调节,便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此,中职班主任首先要学会撕掉标签,肯定学习,树立学生自信心,让中职生相信自己可以正视自身优点。中职班主任需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发现学生的行为编差时不能以高姿态责怪学生的不正确行为,而是要调查让学生产生行为偏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比如家庭变故、同学矛盾、学习成绩问题等,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更好的解决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重新建立自信心,减少行为偏差的发生,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班主任要时常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育,对学生进行肯定、夸奖、关注,让学生从内心建立起改正不良行为的思想。

(二)强化学生自我认知

对于部分中职生行为习惯差问题,中职班主任需要展开针对性教育,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认知与自我反思的能力。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协同各科教师合力为学生创造健康、积极、良好、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环境来影响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环境进行思考,发觉自身行为偏差给自己生活、学习带来的影响。学生有了自我反思能力,才能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规划自身职业发展,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中职班主任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自我为教育中心的教育模式,以“朋友”的身份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切勿以大人视角评判对错,而是要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对错误思想进行正确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自身行为偏差问题。只有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才能真正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专业技能人员。

(三)紧密结合家庭教育

原生家庭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想要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就要从家庭教育做起。家长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给予学生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随着微信、QQ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使用,班主任要与家长随时沟通学生教育问题,让家长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常做心理疏导,并让家长以平常心看待学生成绩。多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并与家长进行商议,根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职生文化课学习成绩虽不理想,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别的发展机会。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与家长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不应只局限于应试教育,一定要在学生行为产生偏差的初始阶段加以引导,让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中职学校设置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的策略

(一)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的开发

行为习惯养成课程不仅要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内容,更是要在中职学校自身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中职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的地位,将其与专业教学密切融合,实现二者之间的均衡。中职学校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养成课程教学计划,给予行为习惯养成课程足够的教学时间。中职学校可以将行为习惯养成课程视为一门为专业技能教学服务的学科,将行为习惯养成课程与专业教学课程穿插起来。学生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后,可以借助行为习惯养成课程平缓心情,使他们静下心来慢慢体会行为习惯养成课程的内容,使他们在发展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借助行为习惯养成课程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选优配齐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纠正、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职学校需要做好德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保障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上升发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专心研究行为习惯养成的提升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能力的进步。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为德育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德育教师在教学中高效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或者安排语文教师开展中职学校之间的交流,分享行为习惯养成教学与培养的经验,进而科学开展德育教学任务,完成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培养对象是学生,因此,习惯养成教育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实现道德素养的发展。德育教师需要避免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习惯养成教育课程设置为情感体验式的教学,促使学生在阅读教育素材、深入思考中了解文章中主人公具备的诸如爱国主义、乐观主义、无私奉献、与人相处、和睦友善等宝贵品质,并不断将其作为榜样进行学习,从而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促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较高的道德修养。

(四)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设置要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目前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岗位的准入门槛也不断升高。社会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同时也更加注重个人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已然成为重要的考查内容。中职学校通过合理设置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可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的同步发展,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寻找心仪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也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校园形象,提高中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是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实现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职班主任开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根本指南。中职学校需要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提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程的地位,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乔旺峰.中职生德育教育之我见[J].学周刊,2017(14):26-27.

[2]吴义.情境教学模式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2017(13):83.

[3]张建国.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改革建议[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2):5-12.

[4]高丽.浅析中职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7(12):76.

[5]刘欢.“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2):44-45.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