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

2020-03-24林海华覃佳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5期
关键词:职校微课课程

林海华 覃佳照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当代教育环境下的一种主流教学趋势。微课程便是以在线教学或移动教学为目的的实际教学方式,建设微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是一举多得的教学策略,但是有部分教师对微课程内涵理解得并不深刻,也就造成了建设微课程后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首先应当知晓微课程的概念,其次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设微型在线网络,以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鍵   词]  微课程建设;在线教学;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034-02

从新时代的教育环境分析,传统时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为当代学生全面的进步与发展带来良好的效益,所以当代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由传统时期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的模式转变。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教育教学活动也在追求更高的效率,为了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各种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基于此,职校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了解微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主动探究微课程建设是因为什么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思考,以优质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笔者将结合自身从事职校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微课程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做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微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国家大力支持微课程建设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先进思想,并且重点指出了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从科技和教育着手。然而从当下教育领域的现状来看,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并且一定程度上科学技术已经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在了一起。微课程作为科技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兴教学方式之一,教师须知微课程建设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应当在国家大力促进教学信息化、支持微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中,为微课程建设的发展增添一份助力,让学生在微课程建设的推动作用下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省市积极参与微课程建设

微课程的建设在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后,随之也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参与开展微课程建设,致力于以短小、精悍的视频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课程主题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吸收更多的知识,进而得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应当了解微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发展趋势,所以学生对单调的微课视频显然已经产生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应当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探究微课视频制作途径的多样化,给予学生画面上的新鲜感,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知识、获取技能的热情。这该是职校教师在建设微课程过程中为之奋斗的目标,以求在省市积极参与微课程建设的环境下实现微课程建设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三)教师对微课认识存在差异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尽管有不少人对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解读,但是对微课程概念的定义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并且关于微课的认识这一观点国内外也并不统一。研究微课程建设的教师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对组成微课程建设的元素也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所创设出的微课形式或多或少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可能是为了统一认识的缘故,有不少微课大赛在全国各地开展,这也是微课程建设的现状之一。基于此,职校教师要知道无论微课程如何建设,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提升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微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主题是什么,进而通过学生的反馈构建人性化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的目标。

(四)微课建设促良好习惯养成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终生都是有利的,在一切节奏都在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时间无疑是紧张至极的,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填满了学生一天的时间,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无法喘息,这都是当代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常态。学生仍旧在以争分夺秒的态度对待学习这件神圣的事情。微课程建设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基于此,职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如今是一个忙碌的时代,人们的自由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更是紧凑的,应当时时刻刻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微课程视频的时间,以微课程建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将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使学生在茶余饭后都能够提升自己,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二、微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向专题化趋势发展

专题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具体的数量依学科、学习对象和专题内容而定。一般情况下,专题指的是某个单元/章节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部分版本教材的安排都将一个主题设置成了一个单元/章节。所以说微课程建设像专题化趋势发展,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针对微课程建设应当注重向专题化趋势发展,将分散的微课集中起来,建设具有系统性的微型网络课程,从而形成专题化体系,再引导学生对近期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自我练习、自我讨论,以求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终极目标。

(二)向移动化趋势发展

从目前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是应用微课程较为广泛的领域。在科学技术还没有如此发达的教学时期,微课程一般是以电脑中的PPT为依托建设的,其中功能最强大的是利用PPT设计自动播放,然后转换成时间在5分钟左右的视频,但没有移动的功能,这仅仅是在课堂上实现微课程的建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的学习设备也在逐渐增多,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都可以当成是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所以微课程建设在朝着移动化的趋势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职校教师,我们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学习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进行微课程建设,让学生能够利用手中优质的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开启网络学习,将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以求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

(三)向合作化趋势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总是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践行新课程改革中的生本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由此可知,在新世纪的社会环境下,合作是从事任何职业必须要具备的意识和能力。根据实践调查,从不同教育阶段的微课程建设来看,佛山、广州、日照等多个地市的中小学在开展微课程建设联赛,高等教育领域中也有“全国首届高效微课教学比赛”的应用典型,由此可见跨区域、跨校际微课程建设朝着合作化趋势发展,速度迅猛。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应当合作共赢,所以具备合作理念,拥有包容的心态是从事这份职业的必备素养,积极学习“全国微课程共建共享联盟”中的观点是必须要有的,进而充分了解微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有效的微课程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向智能化趋势发展

智能化是指在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一种属性。智能与非智能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被动和主动,而且智能化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程是一种以短时、高效为特点的课程,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建设智能微课程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所以说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也是微课程建设的一种趋势。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进而将其重点归纳,再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作出智能诊断,最终达成智能微课程的有效建设,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程建设与传统时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它的建设完美地避开了传统教学时期的弊端,简单、实用、智能、娱乐,这都是微课程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高效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基于此,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我们要積极学习微课程的建设方法,以有针对性的手段让微课程建设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现实价值,以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视野被扩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进步与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章飞.微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31):51.

[2]杨曼.我国微课程资源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15(10):68-71.

[3]胡世清,文春龙.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46-53.

[4]臧新.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0):58-59.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职校微课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