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培育鲫鱼鱼种试验

2020-03-24徐学伟

黑龙江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鱼种稻田

摘要:在黑龙江省绥滨县绥东镇开展了稻田培育鲫鱼鱼种试验,鲫单产6.2㎏/亩,水稻单产平均单产566㎏/亩,水稻增产2.5%,纯增效益94.2元/亩。

关键词:稻田;稻鱼共作;鲫;鱼种

稻鱼共作模式是黑龙江省绥滨县主要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鲤鱼为主要养殖品种,但鲤鱼市场价格低,影响了种养效益。研发市场价格高的鱼类作为稻鱼共作模式的养殖对象是提高种养效益的有效途径[1]。孔令杰等(2020)选择经济价值高的柳根鱼作为稻田养殖试验对象,取得了较好效果[2]。鲫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不仅市场销售价格远高于鲤鱼,而且适应浅水环境。2020年,选择鲫鱼为作为稻鱼共作模式的养殖对象,开展了利用稻田培育鲫鱼鱼种的试验,采用的是传统的平板式,不投喂的养殖模式,旨在为稻鲫共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1 材料方法

1.1 田块选择

地点选择在绥滨县绥东镇兴安电灌站,稻田面积120亩,还有一处越冬池,面积16亩,水源为松花江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温度适宜,能够满足稻渔综合种养的需要,适合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田块选择了60亩,共6口连片的废弃的鱼池,每个池塘面积都是10亩,地势平坦,倾斜度低,保水力好,这些鱼池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已不适合开展渔业生产。鉴于该地已经种植水稻多年,利用原有池梗稍加修整,即可满足稻田综合种养的需要,且每个田块都能实现单排单注。

1.2 田间工程

为保障稻田养鱼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到池梗不坍塌,水大不漫梗,不跑鱼,春整地时,对地块原有池梗进行了加高加固进一步整修,由于该地块紧靠松花江堤,地势较低洼,丰水时,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稻田水位太高漫梗跑鱼,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把稻田内埂培高到50cm、底宽60cm、顶宽40cm,邻界田加高到60cm、底宽70cm、顶宽50cm。为保证水田内水体交换更加彻底,有个良好的水体环境,有利于稻鱼的生长生活,进出水口都对角设置,并在进出水口安装了两层拦鱼栅,材质是铁丝网的,网眼以不跑鱼不阻水为宜,其高度和宽度都大于进出水口20cm,埋于两边及下端泥土里夯实,上端高于田埂10cm。由于放养的是鲫鱼夏花,个体规格较小,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正常水位即可,所以采用的是传统的平板式生产方式,即不挖渔沟渔溜,这样减少了工作量,减轻了劳动强度,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1.3 水稻插秧

种植的水稻品种为“龙粳31”。5月17日开始插秧,利用机械插秧,行距和株距分别为30cm、13.3cm,每穴4~6株,5月18日插秧完毕。

1.4 鱼种放养

鲫鱼夏花鱼种来源于黑龙江省肇东市,品种为彭泽鲫,规格在2.5cm左右,6月11日放养,这时水稻已经返青完毕,田面水位加深8cm,放养密度为200尾/亩,根据田块的面积确定放养数量,做到田块面积测量准确,鱼苗数量放养精确。

1.5 水位调控

在水位调控方面,鲫鱼夏花鱼种入田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先浅后深,前期浅水能促使秧苗扎根,水深6cm~8cm,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需要大量水分,水可加深到12cm~18cm。后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一般水深保持在12cm左右。

1.6 施肥

在施肥方面,遵循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春整地时,根据县农业部门的测土配方的结果,使用水稻专用掺混肥作为基肥,用量为20kg/亩。经过耙地和水整地把肥料埋入土壤里起到提高肥效的作用。该肥的特点是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要特性及当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土壤环境状况研制而成,并添加了多种中微量元素,可均衡水稻整个生长期对大、中、小微量元素的吸收。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加快作物生长,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水稻地块有明显增产作用。在水稻生长期使用尿素追肥一次,使用量是3kg/亩。

1.7 农药施用

在农药使用方面。春整地时使用丁草胺进行封闭,用量为130mL/亩。水稻生长期使用了一次杀虫剂高氯甲维盐,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无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所以正确使用对鱼类危害很小,用量为60mL/亩。该药物为液体,在使用时选择在晴天的中午进行,尽量把药物喷洒在水稻的叶和茎上,减少药物落入水中引起鱼类不良反应。

1.8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查,重点检查田埂有无坍塌现象,有无跑鱼、病鱼、偷盗及禽畜危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及时清除拦鱼栅上的污物,确保水流畅通无阻。

2 结果

2.1 产量

9月10日开始捕捞。在每个田块的一角处都开挖了面积为1m2,深0.5m的集鱼坑,然后开始把稻田里的水缓缓放出,共收获鲫鱼鱼种288kg,平均规格60ɡ/尾,成活率60%,

产量6.2kg/亩。另外收获了麦穗等小型杂鱼85kg,产量1.4kg/亩。水稻于10月8号开始收割,共收获水稻34000kg,平均单产566kg/亩。水稻增产2.5%左右,平均亩增产量14.2kg/亩。

2.2 经济效益

收获的鲫鱼鱼种全部放入自家越冬池越冬,按照当地实时价格12元/kg计算,鱼产品效益74.4元/亩(野杂鱼没有产生经济效益),水稻價格2.8元/kg计算,水稻亩增加收入39.8元。扣除成本20元/亩(包括鱼苗款、材料费、人工费等)。纯增效益94.2元/亩。

3 分析与讨论

在不投饲的情况下,本试验稻田培育鲫鱼鱼种的效益比目前绥滨县稻田培育鲤鱼鱼种的亩增效益高近40元/亩。同样的稻田环境、同样的技术措施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不相同,由此可见,稻田培育鲫鱼鱼种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今后绥滨县大面积推广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另外,本试验农药、化肥用量还和附近相同种植模式不养鱼稻田进行了对比,用量分别减少45%、20%。

本试验在捕捞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培育的鲫鱼鱼种,同时还收获了一定数量的麦穗等小型杂鱼。从试验结果来看,鲫鱼鱼种产量偏低、规格偏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郑远洋(2017)的报道有差距。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源为松花江水,稻田在进水时过滤不严格,过滤效果不理想,致使一些的小型野杂鱼进入稻田,与养殖的鲫鱼争食,致使养殖的鲫鱼规格偏小,成活率偏低。今后利用江、河等自然水域作为水源进行稻田养鱼时,一定要严格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凶猛鱼类进入稻田,避免与养殖鱼类争饵和捕食养殖鱼类,造成养殖鱼类规格小,成活率低。另外,为了提高稻鲫共作经济效益,在今后的生产中可以尝试适当加大放养密度、增加饲料投喂量来增加鲫鱼产量。

参考文献:

[1]孔令杰. 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调研报告[J]. 黑龙江水产,2019,(1): 9-12.

[2]孔令杰,张旭彬,徐学伟,等. 寒地水稻—柳根鱼共作试验[J]. 黑龙江水产,2020,(5): 28-30.

[3]郑远洋. 稻田养殖方正银鲫技术要点[J]. 黑龙江水产,2017,(2): 25-27.

(责任编辑:孔令杰)

猜你喜欢

鱼种稻田
我来讲故事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冬放鱼种技术
一颗巧心在稻田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