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3-24林月圆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林月圆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赋予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生活化、拓展课后练习、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策略性的探究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作系列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語文核心素养由四个部分组成: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语文核心素养源于语文而又高于语文,它既包含语文教学目标,还涵盖德育目标、美学目标与文化传承目标,多维度的目标构成系统的知识教育体系,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它从多个维度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担当,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主体性地位未能引起重视,参与度不高。不可否认,初中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升学压力,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每一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尽可能地压缩时间,尽全力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传递丰富的语文知识内容,从短期的教学效果来看,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是从学生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很可能出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当顺利升入高中之后,才发现学习的语文知识内容已经丢了一大半,出现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未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违背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课堂参与度出现下降的趋势,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方法落后,很难体现出核心素养。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策略,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直接把语文知识内容传输给学生,减少了学生理解与思考的过程,只需要借助记忆,就可以掌握语文知识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体现出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只能达到浅尝辄止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初中语文的最核心的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及素养,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语文学科真正地成为学生的母语、工具学科。其培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四维目标”需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之上,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就无法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在实处,失去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善于使用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置课堂提问,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不断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先提出问题,文章中两次提到了北海的菊花,作者用意何在?文章中的动作描写给我们呈现出精彩的画面感,试着分析“母亲”的“悄悄”、“偷偷”和“眼睛红红的”表达出她的什么样的情感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真的研究问题,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再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是围绕课前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带领学生从结果出发,论证观点,帮助学生建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语文教学时时刻刻体现出语文核心素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在实处。

2.联系生活实际,让教学内容“接地气”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把语文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的重要途径就是“生活”,对于生活,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让语文教学“接地气”,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学习郑振铎的《猫》时,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要求学生观察猫的生活习性,并将其记录下来。猫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动物,学生会记录猫贪睡、爱玩、时刻保持警惕等特点,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猫的各类图片,先让学生喜欢猫,让学生觉得猫非常可爱,然后进入文章。通过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只有懂得取悦主人的猫咪才可以被疼爱。人往往主宰着其他动物的命运,看似可爱的背后实则是一种悲哀,所以作者决定不再养猫。“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感同身受的感觉,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效果。

3.改革评价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动力

语文核心素养并不说结果导向性理论,而是注重学生切实的情感体会,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地改革评价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在评价时适当地表扬学生,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作文点评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文章概括为“好”与“不好”,而要就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评价,强调作文点评的过程性与延续性,对写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提出指导性建议。在提出建议的同时,要切合实际的表扬写作任务完成比较出色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写作知识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担当,牢记使命,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地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到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金力.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J].学周刊,2020(02):88.

[2]侯素卫.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03):30.

[3]马顺学.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7-6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