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 职业农民精准培养的困境及思考

2020-03-24李秋丽颜玄洲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老龄化农民培训

王 可 李秋丽 颜玄洲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坚持农村优先发展,确立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关键就在于农村人才,培养优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基本要务。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又培养出优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在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转变的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和原生态农民就成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培养对象。

2006 年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 岁以上的占25.0%[1]。根据辽宁省调研团队的数据,2008 年,辽宁省的农业从业人员中,50 岁以上的占45.3%。2010 年对四川和重庆10 051名农业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51 ~60 岁的占24.0%,60 岁以上的占29.7%。2016 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年龄36 ~54 岁的47.3%,年龄在55 岁以上的占33.6%[2]。大量数据表明,50 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在整个农村劳动力总数中占有很大比例,每年“老龄化”农民比例持续增长。因此“老龄化”职业农民的精准培养模式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老龄化” 职业农民的概念

关于职业农民的概念不少学者进行过界定,而“老龄化”职业农民的概念却很少提及。本文主要从狭义上界定“老龄化”职业农民的概念,主要指年龄在50 岁以上的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

2 “老龄化” 职业农民的来源

2.1 原生态农民。据2016 年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本户生产经营人员及雇佣人员)1 289 万人,种植业、畜牧业分别占整个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67.7%和21.3%[2]。年龄在36 ~54 岁的占比47.3%,55 岁以上的占比33.6%,未来5 ~10 年,这类老龄化且有农业经验的农村劳动力会更多。而且他们农业生产经营的从业方向较固定,不会轻易放弃现有的固有资产投入其它行业。因此,原生态农民将会成为“老龄化”职业农民的主要来源之一。

2.2 返乡农民工。由于年龄等局限性因素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开始返乡,通常从事过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同时进城打工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更新了观念。因此,返乡农民工也将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来源之一。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开始大规模的劳动迁移,到目前的21 世纪20 年代,现在年龄基本在50 岁以上,由于现在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大,50 岁的农民劳动力优势越来越弱,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当今,我们应把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重点放在“老龄化”返乡农民工身上,尽早把“老龄化”返乡农民工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老有可依。

2.3 留守农村妇女。在农村,大量“老龄”农村妇女留在家中照顾小孩和老人,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其中部分“老龄”留守农村妇女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强度会大幅降低,为“老龄”职业农民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建议政府对留守农村妇女加强技术培训,帮助她们掌握技术,成为新一代的“老龄化”职业农民。

3 “老龄化” 职业农民精准培养的困境

3.1 “老龄化”职业农民培养体系不健全。政府在给农民培训之前没有充分调研,不太了解农民的技能需求,导致培训没有针对性,普遍存在政府的有效供给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的弊病。如课程缺乏教学大纲、授课标准;培训过程中重视讲解理论知识,没有顾及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区分不同年龄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理论课程和实操课的教学比例;由于受到培训农民的吃住行等众多客观原因的限制,不太容易满足全部参与培训农民的需求。政府在组织村民培训过程中定期会实行一些短期的操作技能培训,大多集中于市县级培训或培训机构进行的学习,理论讲解的时间多于实践教学和现场指导。对农民培训机构教学质量的考核,过度看重参加人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学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培训内容“不接地气”,特别是针对大部分的“老龄化”农民,严重偏离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导致农民所需技能得不到满足,培训内容过度注重形式,降低了农民学习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农民的培养,更别提“老龄化”职业农民的精准培养了。

3.2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老龄化”农民知识水平较低。一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程度较低,制约着“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在美国和日本,年龄在55 岁以上的农场主占60%以上。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农场主虽处于老龄阶段,但他们的机械化程度高,已经成为了职业农民。“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有关。提高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强度,机械化程度越高,农民的工作年龄也可以相应延长。二是“老龄化”农民现有知识水平普遍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调查,当前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及相关工作的农民,以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居多,存在很多文盲、半文盲,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时必然要考虑年龄和知识文化水平这些因素,要针对“老龄化”农民,科学全面地设计培训内容。同时,老龄化农民需求的不同也制约着培训内容的选择,在操作、理论知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决定了课程设计内容、教学质量以及老龄化农民的差异性。

3.3 “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未得到重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领域,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理论界与实践领域已经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董香君[3]指出,新兴职业农民培训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提出从精准扶贫的对象、需求、资金使用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育。王楠[4]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过程中要深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马建富[5]针对乡村空心化的问题提出培训留守农民、新兴职业农民、乡村精英的体系,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力。张存江[6]提出农村职业学校以培养乡村“财务自由人”为目标,补齐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短板”,大力开展“财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李秀慧[7]立足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提出以培养高级职业农民促进农民职业化的构思。王金震[8]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单位培育新兴职业农民。学者大多关注年轻化、高校式的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探究,这种培养模式不适用于“老龄化”职业农民。伴随着返乡农民工的持续增多,老龄化职业农民的数量也会增长。但众多学者把重点培养对象放在年轻人身上,而对于“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并没有进行过多探索,未得到足够的认识。

4 “老龄化” 职业农民的培养策略

4.1 完善“老龄化”职业农民培养体系。一是改革“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扎根式“进村”培养。在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中,把服务意识提到首位,采取进村培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龄化”农民的地域和年龄限制。定期安排教师入驻农村和乡镇政府开展讲座和现场答疑,对“老龄化”农民进行现场教学。二是创新培训形式:课本+音视频。老龄化农民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接受新事物较慢。因此必须要在培训课本上做足功夫,根据农民的接受程度编写或者播放视频,让农民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学习知识。三是互联网+手段:远程教育。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职业院校、网络教育学校等都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针对老龄化农民的教育方式。其中,远程教育具有简易、精准、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适合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老龄化农民由于交通不便,不能统一时间接受培训的困境。在远程教育培训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满足农民对于知识、文化、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4.2 丰富“老龄化”职业农民学历体系

4.2.1 以“老年大学”为主导的农业学历体系。如何把老龄化职业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民,扭转目前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以“老年大学”为依托,针对“素质低、知识少、技能缺”的“老龄化”职业农民,实行以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制度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老年大学关于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定位,完成规定课程,考核合格,会获得相应证书。把“老龄化”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与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根据老龄化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经历,对老龄化职业农民进行认定,颁发证书,并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制度,引导老龄化职业农民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执业技能。

4.2.2 非学历农业教育体系。除了学历教育外,农业推广和农业培训等非学历、非全日制教育也在农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老龄化”职业农民来说,学历教育难度较大,因此针对“老龄化”职业农民培养建立健全非学历农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首先,以政府农业局为主导,农业教育培训机构、农业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专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构成的“一主多元”的非学历农业教育体系。其次,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提供农业短期培训、向“老龄化”职业农民提供专项农业起步资金、专项培养基金等,“老龄化”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由农业局、教育局和高校农学院合作进行。农民参加培训期间的工资和激励奖金由财政补贴。最后,农业专业协会对“老龄化”职业农民进行生产技术、技能指导,其指导费用由政府承担。总之,要紧紧围绕“老龄化”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需要,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另外,政府应该统筹地方农村乡镇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培训质量监管,给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更加科学、全面的考核和激励,从而更加全面、持久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4.2.3 精准化培养“老龄化”职业农民为主,“年轻化”职业农民为补充。提高精准化培养“老龄化”职业农民的重视程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式,进而实现整个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最优化配置。随着农村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充分开发农村老龄化劳动力是势在必行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应该尊崇老有所为,让中老年农村劳动力发挥余热。虽然中老年农村劳动力体力不如年轻人,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因此面对“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鉴于他们年龄的特殊原因,我们应该探索出精准化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年轻化培养模式的探究,提高老龄化农民培养的重视程度,把老龄化职业农民的培养放在首位,年轻化职业农民的培养为补充。

猜你喜欢

老龄化农民培训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耕牛和农民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