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农民素质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3-24赵艳红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区素质农民

宋 爽 赵艳红

(1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按照国家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雄安三县原住农民将进入城市就业。农民的工作方式由务农变成务工,开始向市民转变[1]。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当前就业培训应重视素质教育,开展素质培训,从根本上解决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身份转换问题。

1 雄安新区农民培训现状

1.1 雄安新区基本情况。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等3 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下辖29 个乡镇。新区常住人口104.71 万人,农业人口约60 万人[2]。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前,容城、安新、雄县三县原有大量污染企业,新区未来的工业开展要点包括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工业、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等产业。对于高污染企业必将采取关停的措施。如此会导致城乡大量居民失去工作,此情况下对原住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必不可少。

1.2 雄安新区农民培训现状。雄安新区自建立以来,便开始按照《雄安新区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方案》 开展培训工作。农民就业创业培训自2017 年至今,体系逐渐成熟。随着培训的深入,课题组发现雄安原住农民培训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当前雄安新区农民就业培训多以绿化师、建筑师、理疗师、面点师、茶艺师等职位的技能培训为主[3],就业培训内容偏重技能,涉及素质培训内容较少。技能能让农民较快获得一份工作,但要使农民真正转为市民,素质培训必不可少。

1.3 素质培训。农民素质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基本性质、基本素养。对雄安新区原住农民进行素质培训,概括起来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现代意识等方面的培训[4]。

2 农民素质培训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雄安新区的长远发展。雄安未来将是国际级城市,人力素质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会有各种高素质人才进入雄安新区,但当地原住农民素质也是使新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新区原住农民生活质量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划入最底层,则会引起当地农民的不满,进而影响新区发展,所以对原住农民进行素质培训意义重大。

2.2 有利于雄安原住农民的长远发展。雄安原住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工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对当地原住农民进行就业培训,一是让失去土地的农民再次就业,让其融入城市生活;二是提升农民自身素质,促进其生活质量提高,加速身份转变;三是对原住农民进行素质培训提升其自身素质,同时也能提升其家庭整体素质,利于原住农民的长远发展。

3 当前农民素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素质培训有效供给不足。当前的培训当中,虽规定培训机构应当设有新市民教育的课程,但短短几节课不足以提升雄安农民的整体素质。课题组对雄安新区参与培训的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参与培训前后的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如图1。

此次调查对象涉及电工、绿化工、建筑工等偏技能的工种和茶艺师、旅游服务等偏服务的工种。分析发现,培训后得分70 分以下的48 位农民中,45 位是技能型培训的农民,71 分以上252 位农民中178 位是服务型培训的农民。由此得知,技能型工种的整体素质虽有提升,但提升幅度略显偏低,而偏重服务类型的培训,其学员的素质提升较快。当前就业培训当中,培训机构更重视就业快、见效快等技能工种的培训,技能型培训虽对雄安新区当前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但雄安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技能能够让雄安原住农民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但原住农民今后融入城市发展,还需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

3.2 培训机构对素质培训不够重视。雄安新区当前所进行的就业培训,主要是优秀的企业为进行招工,委托培训机构对雄安新区原住农民进行培训。当前的培训机构中,素质和技能是占比较大的两方面,为了解培训机构是否重视学员的素质培训,课题组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2。

据图2 可知,147 个人选择一般重视,37 个人选择不重视,结果说明当前培训机构对素质培训重视不够。培训机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培训后立即就业,当前的就业更看重的是技能,但从长远来看,让农民实现就业,素质与技能并重。

3.3 素质培训的内容、时间、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当前的就业培训当中,素质培训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各个培训机构的素质教育大多只是停留在书面的知识上,并没有进行深入学习。

表1 素质培训中存在问题

根据表1 显示,雄安新区原住农民在培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培训内容、时间、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当前培训内容简单,新区原住农民文化水平低,难以通过几节课程提高,素质教育应在长期熏陶中不断提升。文件规定素质培训课时不能少于8 课时,当前关于素质培训时间多是集中在一天或者两天里,时间安排不甚合理。课程设置上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比所占比重较轻,不能引起培训机构与受培训者的重视,难以产生预期影响。

4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的对策建议

4.1 增加有效供给,去除低端无效供给。增加培训的有效供给,培训机构须明确雄安发展需要素质人才,原住农民若要长久生存,在重视技能培训的同时,自身的素质培训同等重要。前期素质培训未能及时跟进,造成有效供给不足,故后期应增加重视程度。首先,增加素质培训的课时,使参训学员对此有明确的理解。其次,增强师资力量,高素质的老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去除低端无效供给,要求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当某一类型的培训供给过多时,会造成劳动力过剩,以致很多人无法成功就业[5]。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进行调控。

4.2 调查农民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雄安新区当前主要进行的培训是对原住农民就业培训,农民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参差不齐,根据课题组为期八个月的实践发现,大多培训机构对农民需求不了解。培训前的调查至关重要,在了解学员情况之后按照学员不同水平和培训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工作[6]。对于综合素质较高且具有强烈欲望参训的学员,应进行深入培训。针对综合素质较低的学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增加素质培训的课时。针对培训欲望较弱的农民,加大培训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扩大其视野,提升其积极性[7]。

4.3 完善素质培训方式、时间、课程。素质培训对雄安原住农民来说尤为重要。针对当前素质培训方式,应做调整以促进新区农民素质提升。将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当前培训短期居多,调查近两年培训效果显示,短期培训能让农民获得工作,但并不足以支撑其在城市当中立足。适当增加长期培训,不断地提升其技能素质,才能保证其成功转为市民。培训时间上,将素质培训的课时分散于每日之中,将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学员生活中。课程设置当中应适当增加课时,提高素质课程所占比重。

4.4 发掘科学培训方法。世界各国在开展就业培训时很注重素质教育,这从不同角度为新区就业培训方法提供了有益参考。第一,技能培训需与素养提升相协调,注重技能培养同时也重视人文课程,在雄安新区的规划中可看出其所需的是素质人才,提升农民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素质培训[8]。第二,注重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有效把知识内化,从而提高素质修养[9]。新区大多培训学校以传统培训方法为主,只有极少学校创新培训方法,借用田间学校模式对学员进行素质培训。田间学校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员需求为导向,是在政府推动下的多方合作、上下互动的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10]。这种培训方法取得的效果极为显著,除技能外更注重培养学员职业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科学的培训方法值得当前培训学校借鉴,同时也需要不断发掘更加科学的培训方法。

5 结语

在雄安新区农民培训工作快速发展之际,在技能培训获得重视同时素质培训也不能缺失。雄安新区现进行的培训虽比较重视素质培训,但当中还存有不足,针对不足,课题组提出相关建议。有些建议稍显欠缺不够成熟,课题组今后会更加关注雄安新区的培训工作,力求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基金项目:雄安新区乡村双创人才培养教育实践研究(ZX201805-4)

通讯作者: 赵艳红,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农民培训、 教育。

猜你喜欢

新区素质农民
宜宾市三江新区
耕牛和农民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