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探讨*

2020-03-24

中国食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业秘密菌种食用菌

王 晨

(郑州大学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是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组织推荐的膳食结构中的重要部分。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食用菌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1]。近几年,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关于食用菌的研究也在逐渐加深,这对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以及研究加深,我国食用菌在出口方面遭遇了知识产权纠纷,引起了我国对菌种知识产权的重视。我国以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等的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食用菌科技成果的有效形式。但是,我国新型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长期未得到重视,使得我国食用菌行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现有的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存在着保护类型单一的缺陷,为此探讨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在食用菌菌种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下,探讨了新型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力争构建完善的新型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3]。

1 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研究

1.1 新型食用菌菌种法律法规保护

1.1.1 构建食用菌菌种法律法规保护体系

要实现食用菌菌种保护,首先要实现其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的完善。2000年7月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其中第十一章《附则》第七十六条规定“草种、食用菌菌种的种质资源管理和选育、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参照本法执行。”《种子法》的出台,使食用菌菌种管理有法可依。管理部门有力的法律武器,可更好地保护食用菌菌种。

制定菌种等级管理制度。《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规定菌种、菌种场为三级,但没有严格限制不同等级菌种场之间母种、原种的流通顺序,菌种场任意销售母种、原种会导致食用菌质量出现很大的风险。因此应制定菌种等级管理制度,严禁越级买卖、越级生产菌种,保证食用菌菌种质量。

食用菌菌种保险方案也是食用菌菌种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的一方面。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食用菌菌种容易出现变异等问题,培育事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食用菌行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针对我国食用菌行业的特殊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方法,为我国食用菌菌种制定相应的保险方案,以此保护食用菌菌种,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可持续发展。

1.1.2 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使得市场对食用菌菌种的需求逐渐加大,但是人们对于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够深刻,导致我国食用菌在出口方面出现了知识产权纠纷,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菌种知识产权的重视。因此讨论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必须基于知识产权视角。首先分析新型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类型[4-5]。

1) 商标权保护

商标权保护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指的是商标主管机关依据法律规定授予商标所有人,并规定注册商标享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权利。商标权保护主要分为两部分,集体商标保护[6]及证明商标保护[7]。

集体商标保护与普通商标保护具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集体商标保护与普通商标保护差异对比表Tab.1 Comparison between collective trademark protection and common trademark protection

证明商标保护指的是菌种由某组织控制,由另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菌种,用以证明该菌种的产地、原料、制造方法等特征的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不但可以提升新型食用菌菌种的品牌效应,还可以提升菌种的出口优势[8]。

2) 专利权保护

专利申请情况是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食用菌产业相关专利分布图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食用菌产业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据了总量的2/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占据了1/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较少,只有0.44%。

3) 品种权保护

食用菌主要是依靠菌丝进行无性繁殖,通过子实体获得母种。品种权与专利权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保护客体、授予权利的形式条件与实质条件、保护期限等方面[9]。

4) 商业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指的是可以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拥有实用性而采取的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对于食用菌产业来说,主要包括食用菌育种方法、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管理经验、营业信息、客户资料等。商业秘密保护类型具有非公开性、利益相关性、非排他性以及期限保护非法定性。

1.2 食用菌菌种育种环节保护

食用菌育种方式主要分为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等方式。3种育种方式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杂交育种。食用菌菌种育种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在新型食用菌菌种育种环节中,严格遵守食用菌母种、原种流通规则,菌种遗传资源、生物多样性、培养基配方、新型菌种育种方法、工艺采用专利权保护;菌种品牌采用商标权保护;育种菇房的整理、肥料的配给与选择采用商业秘密保护[10]。

1.3 新型食用菌菌种生产环节保护

目前,新型食用菌菌种生产正在向集成创新、吸收再创新的方向发展,创建了“1+X”和“2+4”多茬栽培、多品种栽培、周年生产的模式,并对菌种原料配方、培养料等多种技术进行了创新,推广了菌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11]。

在新型食用菌菌种生产环节中,以食用菌菌种管理保险方案为后盾,原料配方、生产方法、基础设施发明、辅助材料发明采用专利权保护;专有属性技术、技术秘密采用商业秘密保护,例如菇房整理与选择、温度、湿度、水分控制、肥料选择、播种密度、肥料配给等专有技术等。

1.4 新型食用菌菌种加工环节保护

加工方法一:初加工散装食用菌。该种加工方法主要是对食用菌进行简单的盐渍、干制、糖制加工;加工方法二:加工型产品。该种加工方法是食用菌加工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真空包装木耳、菇粒小包装系列、精制干香菇、精制杏鲍菇等;加工方法三:药品及保健品加工。随着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食用菌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以及保健功能,例如食用菌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以及抗肿瘤的作用,食用菌多糖本质上是一种天然多糖类化合物,可以采用适当手段对其进行提取,制作成胶囊产品,以供药用与保健[12]。

在新型食用菌菌种加工环节中,加工方法、配方、使用的机械设备、外观设计、辅助工具等采用专利法保护;加工方法中的关键环节、操作技巧等采用商业秘密保护。

1.5 新型食用菌菌种流通环节保护

新型食用菌菌种流通主要包括包装、保鲜、存储以及销售等环节。食用菌保鲜是现今流通环节中问题比较大的部分,食用菌保鲜期较短,若是环境变化大,会引起食用菌褐变,为此部分企业使用荧光增白剂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造成食品安全问题[13]。

新型食用菌菌种销售方式主要分为2种方式,分别为零售以及批量销售。零售方式主要是由散户使用。散户规模小,形不成产业规模,一般在集市上将食用菌作为农产品出售;批量销售方式主要是加工企业使用。加工企业规模大,流水线作业,将产品在各大超市进行销售。

在新型食用菌菌种流通环节中,产品包装、包装袋外观设计采用专利权保护;食用菌保鲜技术、存储技术、产品销售渠道、价格制定方法采用专利权以及商业秘密保护;产品商标以及原产地标志采用商标权保护。在食用菌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下,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了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的保护,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2 结论

提出的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极大地增加了保护类型,充分说明提出的知识产权视角下新型食用菌菌种保护途径具备更好的保护效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但是提出保护途径保护类型依然存在着上升空间,需要根据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不断更新、优化。

猜你喜欢

商业秘密菌种食用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检察官:四方面完善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浅论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