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桓仁盘炕
——有铺火炕就是家

2020-03-24王俏

侨园 2020年12期
关键词:炕头瓦匠火炕

文/王俏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中,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盘炕”项目被列入其中。盘炕技艺是北方人民长期与寒冷的冬季相抗争的发明创造。火炕的原始雏形在东周时期已有出现,桓仁盘炕的历史可追溯至女真族这一北方民族的驻牧地时代。如今,盘炕不仅仅是为了做“床”取暖,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也承载着一代代东北人对乡土的眷恋。

据考证,火炕沿袭年代久远。沿江河山林而居的东北人,从古至今有居炕之俗,也世世代代口传心授了盘炕技艺。

辽金时期居住在辽东的女真族,“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

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沿袭其先人之俗,仍居火炕,并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烟囱不像汉族那样在房上叠起,而是距山墙约二尺,单独修筑。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部族曾居住五女山南麓瓮村一带,考古时便发现大量火炕遗存。

东北火炕有多种,有吊炕、平炕、地炕、圆炕、方炕、长炕,还有一面炕、对面炕、万字炕等。炕又分为炕头和炕梢。那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老话,是东北人的向往。平日里炕头是留给家中老人或长辈的,晚辈只有出远门回家,才被让到炕头上歇一歇,暖一暖。家中来客,尊贵的、亲近的就请到炕头,或让到炕中间的正位上。一般的来客让到炕上,在炕中间盘腿坐,这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了。

炕可谓是家中最出彩的地方,因为它维系着每个东北农村的家庭关系,不仅是睡觉的场所,吃饭、待客、娱乐等也多在火炕上进行。所以,过日子的人家在盘炕上下足了功夫。

早年的火炕是用土坯搭建的。土坯是自制的,叫脱坯,用东北大地上黏性很好的黄土。脱坯时将黄土打碎用水泡,加入铡成一两寸长的稻草与黄泥搅拌,光脚踩至均和黏稠。将宽三寸左右的四条木板子卯成长方形坯模子,模子沾水以防止粘泥,摆在向阳的平整空地上,撮一铁锹泥入模,踩实四角,刮平坯面,最后抖动着脱下模子,一块土坯就完成了。脱好的坯

排炕洞、铺“炕面”

初步成型的“火炕”

晾至半干时原地立起,这样摆放更容易干,等干透后,就可以拿来盘炕了。

成品炕面通常宽六尺有余,比床高二三十厘米,因为热气向上升,炕洞子须比灶台高才好烧,也就是不倒烟。火炕内设烧柴烟道,烧柴时烟气顺利排出而留下烟火余热。盘炕时,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是技艺的关键,即锅灶、炕体和烟囱的构建,这与烟气的走向密切关联。锅灶分为方灶、母子灶、兄弟灶,上安铁锅,下烧柴火。炕体部分贴墙而建,烟囱部分是通过墙壁延伸通到外面部分,高出屋檐数尺,通过孔道与炕相连。

在东北,每个村都有三五不等的瓦匠精通盘炕技艺,辽东地区更是如此。在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全县30万人口中,掌握盘炕技艺的民间艺人300多人,平均每百人中就有一人。

桓仁地区盘炕技艺传承人江崇生是其家族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从青年时代就由其父亲传授盘炕技艺,实践经验丰富。在多年的实践中,他的盘炕技艺不断提升,尤其对倒烟、呛火、干烧不热的“问题炕”悟出很多调治“良方”,技艺水平高超。同时,此地区的另一位盘炕技艺传承人徐福胜也是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瓦匠。徐福胜生于瓦匠世家,祖上都是建造民居的瓦匠,尤其擅长盘炕,其家族的盘炕手艺代代相传。徐福胜在几十年瓦匠实践中,盘炕200多铺,盘炕手艺广受好评。

近年来,东北开始流行“吊炕”。它有别于传统火炕,是盘炕师傅总结多年经验并结合新型建材而改进推广的,原理同于老式火炕,为悬空设计。吊炕在节能、环保及取暖功能方面更好,盘炕流程更加简捷,但对盘炕技能的要求也更高。

火炕没有进博物馆,也没有成为干枯的标本,依然是农村家庭生活的主要舞台。这是因为东北民众生活在这一独特的地域,仍然要靠自己解决越冬的取暖。不只是吃饭睡觉,女人守着针线笸箩做针线活,孩子在炕桌上读书写字,甚至说书、唱二人转都在炕上。可见,火炕在短时期内不会退出东北人的生活。

有火炕的需求,就需要盘炕的技艺,需要盘炕师傅的存在。近年来,农村中的青年人多数都前往城市生活,继续留在家乡的年轻一代极少有人钻研盘炕技艺,因此掌握盘炕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身怀绝技的盘炕师傅或年事已高,或已经离去,盘炕技艺还未传承就已失传。所以,尽管火炕在当下的东北乡村生活中仍是刚需,但盘炕的技艺却逐渐失传。如何使盘炕技艺得以存续和传承,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盘炕是东北民众赖以生存的生活技能,是民众生活经验的表达。东北人喜爱热热乎乎的火炕,就像农耕民族上三代离不开土地一样。我们的祖祖辈辈在火炕上出生,在火炕上成长。火炕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及对乡土的眷恋,是东北人们在情感和生活中不能割舍的部分,也是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一抹乡愁。

猜你喜欢

炕头瓦匠火炕
不妨多些“炕头坐坐”的深情
盖房子的故事
火炕
火炕
火炕
黄瓦匠
热炕头
小瓦匠
瓦 祸
一盘土炕挨娘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