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丹 掌控“大数据”时代

2020-03-23齐鹏

数字商业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容量希捷边缘

齐鹏

近年来,云端存储一直是数据领域的一大趋势。在IT4.0时代,并非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传到云上,边缘存储可以有效地充当“中间地带”的角色。

根据希捷科技赞助、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圈将增至175ZB,而中国也将成为最大的区域数据圈。近些年,随着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成为全球经济与科技的热点,大数据产业更是千帆竞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

作为大数据生态圈中的一员,希捷见证着大数据产业的飞速演进。与此同时,依托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希捷从数据创建、物理设备、数据安全以及数据流等四个方向投入研发,支持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发展。此外,希捷还携手业界合作伙伴,根据大数据产业的动态变化,通过联合创新,共同助力数据生态圈健康高速的发展。

“大数据具有变革性、颠覆性的力量,改变着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已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生产力。希捷科技致力于研发先进的存储技术和产品组合,并携手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性能卓越和成本友好的存储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掘并实现新的价值增长点,推动大数据产业的持续发展。”孙丹表示。

希捷的未来

众所周知希捷自己做的设备大量服务于合作伙伴,对于被问到希捷是否希望能够从幕后走到台前,接着自己推出面向大数据、AI应用的一些系统这个问题孙丹表示,从战略角度来说,希捷不会走向台前直接做最终用户的系统,因为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所以希捷还是以OEM或者生态的合作伙伴(为主)。现在有一些垂直行业的合作伙伴,比如广电,是希捷目前落地最多的。未来3年希捷不仅做硬盘,还有SSD和系统,这三块都是希捷未来发展的重点。

孙丹认为,希捷的新增长点或者说新产品发展空间将会很大。从未来的趋势来讲,可以肯定的是,云计算这块的量会越来越大,到2025年,差不多5年以后,公有云占比可能超过30%,企业级云计算这一块整个加起来近70%,这一块是希捷最大的机会点。从未来5年来说,希捷还会在云计算这块发力。同时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人工智能,边缘数据这一块会越来越多,边缘数据中心在5年内会翻一倍的数据量,边缘数据,比如无人汽车就是典型的应用,安防也是一块,边缘数据越来越多,这也是希捷未来发力的重点。除了云还有边缘,这两块是希捷看到数据量最大的。当然云肯定在希捷这里是最大的,在云计算里面客户最大的担心就是成本,或者说最大的痛点就是成本,一定要把成本降下来。现在很多产品体验还很差,比如微信的数据,你的历史图片很快就看不了了,原因是什么?因为它承受不了这个成本。网盘都要收费了,也是一样的道理。

客户最担心的是什么?成本。希捷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大容量的硬盘。只有通过容量增大,成本才能降下来。所以大容量盘是希捷数据中心产品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希捷即将推出20T, 再往后都是大容量硬盘。随着大容量产品出来,客户另外一个痛点也显现出来,就是性能,容量大,IOPS就下來了,为此,希捷推出了新的技术—多读写臂技术,下半年希捷多磁臂的产品要出来,希捷这个产品出来了以后会非常受欢迎,等于是说把硬盘变成了两个单磁臂盘,性能提高了一倍,这是希捷技术上的创新。这个对于客户来说一方面要容量,一方面要性能。

存储的新机会

未来的数据应用和传输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希捷和垂直行业都是有联系的,提供所谓的端边云的解决方。比如无人汽车、物联网,都是典型的有端有边有云的;包括安防,最早落地人工智能,也是很典型的“端、边、云”。比如,手机就是“端”,最前端的数据,安防来说,端就是摄像头,然后有一个所谓的小的园区的机房,那个是边缘的数据中心,最终还要上到云。所以这个是最典型的,从摄像头到小的园区的数据中心到最后希捷所谓的云。而且现在摄像头都带人工智能,直接做人脸识别,一边收集一边马上做决策了。所以为什么希捷前年就推出了AI硬盘。就是因为它负载的变化,希捷都是根据客户的场景变化推出希捷的产品。其应用是整个安防产业人工智能场景方面最早的。

目前算力日趋多样化,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各种类型的加速计算都在大力发展,存储作为承载来说也会新的需求和挑战。孙丹总认为:传统云计算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能反而出现分布式是一个最大的趋势,现在叫雾计算,分布式存储是未来最大的趋势。但是这一块我觉得现在是初始阶段,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包括从计算到存储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可能看到的分布式最常见的就是区块链应用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价值是交换,把客户把剩余的存储空间放出来。现在还有一些雾计算方式是把未来的所谓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分布式的存储作数据中心。

以前部署很大的数据中心成本很高,现在希捷大家进行分布式的存储,提供数据中心的存储,这也是希捷跟生态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最新的做法。我觉得现在还是区块链的初期阶段,因为它还没有什么应用,坦白来说现在基本上都是做虚拟货币,没有新的应用。比如现在所有的应用,比如所有服务方面的应用都是中心化的,未来要去中心化,就是分布式存储,对于存储的挑战就是未来分布式怎么管理?有很多安全性方面的挑战。

希捷也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在即将到来的5G和大数据时代当中继续保持优势,希捷在国内去年增加了实验室,主要为了接近客户,研究新的客户方向。新的方向刚才讲了,希捷未来更多会在边缘。因为在云计算这一块已经做了很多的技术创新,主要挑战是大容量以及性能,这个是很传统的挑战。剩下的就是边缘的,包括未来分布式存储的,这些都是新趋势的挑战。这一块希捷怎么去接近客户?

比如希捷现在专门有负责无人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垂直行业的,有专门的负责人和专门销售跟他们一起做产品。明年上半年你们会看到的新的解决方案是从边缘到数据中心怎么传送数据,也是做这些新的技术创新。所以希捷的战略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早一点推向市场,一方面希望大容量方面是领先的, 比别人早推出,容量比别人大,这是占领先机。性能方面就是双磁臂技术,剩下的就是边缘数据,就看希捷要做的新产品的研发。

同时有一些数据会推到数据中心做深度学习。所以现在这一块是边,希捷在边根据他的负载做人工智能;云是传统的云,中间缺一块运输,希捷做中间数据传输这一块的解决方案。所以从边到传送到云就好了。云就是大容量,因为最终大数据全在云上,做机器学习的,前端一方面采集一方面要做决策。现在最大的瓶颈是网络。为什么做分布式呢?就是因为网络挑战很大。还是以安防为例,安防的图象想通过网络传过到后面,再做决策后传送回来,那个需要的带宽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CDN有前景。一定要做成分布式的。

前端开始做决策也是一样的,我等数据推送到后端,后端再推回来已经来不及了,罪犯已经跑了,一抓到就要马上做决策把这个人锁住。包括无人汽车,后备厢基本上就是硬盘,因为产生的数据全在后面,如果要传到网上肯定来不及。为什么最早做无人汽车的时候把这么多的数据怎么传到云?因为云要做深度学习。怎么把数据快速传到数据中心里面,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不能通过网络的。即使5G出来,成本太贵了,通过网络传的成本不如直接传。而实时数据的需求要求前端必须要做决策。

在先进技术上希捷也在不断的探索,据了解,希捷早就有客户在测多读写臂技术,其中有互联网的客户还有OEM的客户。在热辅助磁记录(HAMR)方面,有一些客户拿到工程盘也在测。其实热辅助磁记录(HAMR)希捷在全世界差不多出去上万片了,已经不是实验室阶段,早有广泛的应用了。因为希捷搞了10来年研发了,其实很快就大量的客户了。确实这个技术是下一代的希望,因为现有的技术很难突破面密度壁垒。

猜你喜欢

大容量希捷边缘
像少年一般飞驰 希捷Fast SSD评测
“不惑”之后,希捷如何“智载四海”?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日志系统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大容量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对并网的影响
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锅炉化学清洗应注意的问题
吉林延边: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大容量”资源库
卢佐:希捷的希望
是祸是福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