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23徐淑萍苏小会

卷宗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模式

徐淑萍?苏小会

摘 要:针对新形势下高等计算机教育面临的挑战,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差异而多元化,文章提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对策,重点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考核手段等方面的培养过程进行了探讨,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JGY33)。

1 引言

根据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协会调查,目前市场对软件人才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质量的软件人才在市场上更是稀缺,虽然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在20万以上,但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并不够理想。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传统模式下培养的软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开始出现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1]。本文就是立足于解决学校与市场之间存在的这种矛盾,寻求一种易于实现的解决方法,使得学生在学校能够尽快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构想

根据软件人才就业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建立紧密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关键。应用型软件人才所应具备的技术素质包含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管理和其它广泛的应用领域知识[2]。

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从教学双方同时入手,确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构想。该培养方案按照“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的思想,从教学双方同时入手,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学习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教学双方的互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用性的软件人才。

3 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新的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构想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我们围绕培养目标,创新性的提出了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课群,创新课程体系。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的结合,使课程体系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不断加速,同时给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以及课程之间内在的关联,构建了软件工程课群、软件技术课群、计算数学基础课群、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群、网络技术课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群,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软件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

2)研究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提出教研对策。从软件核心课程的整体目标出发,挖掘课程内容知识关系和课程之间相互关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教学过程建模,构建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ASP技术及应用等八门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建立了课程知识点的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通过分析软件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IT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反馈,提出教研对策,改进教学环节,引导教学创新,以便把握软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标准,以优秀师资力量为保障,为学生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最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3)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突出重点课程。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突出重点课程。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了《软件工程精品课》、《数据结构精品课》、《网络工程精品课》。这三门课程涵盖了软件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专业应用的不同方面,在每门精品课的建设中,我们都从教学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网站这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教学辅助系统,促进“教”与“学”的联系。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是课堂中的“教”和“学”,还包括了大量用于课后的交流和对课程内容、作业以及其它知识的扩展的时间。因此,我们开发了《基于Web的课外教学辅助系统》。利用网络的形式,使这些被“取消”的教学活动内容重新变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现实,同时还增加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和老师利用网络完成课后的交流,作业的收交、批改在完全满足以前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同时,使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答疑对话为更广大的学生所共享,节约了教学资源,而且也为现代教学探索了一条新的方法。

5)案例教学,遵循规范。案例教学是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模拟企业真实的软硬环境,按照CMM等软件开发规范要求,为学生讲解并再现企业的真实案例。在过程中,将完成六个方面的转化:即教师转化为项目经理、学生转化为企业员工、教材转化为实训项目、讲课转化为开发项目、考试转化为项目测试、教学监督转化为质量控制。通过这一系列的转化,为学生培养了扎实的技术能力(技术)、规范的开发习惯(规范)、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职业),弥补了高校毕业生实践经验的不足,为软件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6)校内基础实验,校外基地训练。以应用型软件人才需求为方向,全面推行工程化的教学特色。建立独特、完善、实用的项目实训培养模式;系统的软件岗位技能实训课程体系;邀请来自企业的资深项目经理担当授课教师。同时为了增加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实战经验,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的相关平台,2000年以来,我们与日本verylook株式会社和四川拓扑及西安倍丽(日本)软件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的开发合作关系。通过与这些企业、公司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增强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4 成果应用情况

在最近两年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案例驱动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项目案例相互结合,易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在带着实际项目的问题而学习,反过来又从实际项目的需要积极学习相关的软件知识。

通过应用统一建模语言描述的课程知识,一方面使教师清晰了相关课程之间的区别,在授课过程中既可以把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软件项目管理、开发、测试、维护等整套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通过校外基地训练,我校学生在基础技能、团队协作、资料收集、人際交流、项目规划等几个方面明显具备较强的能力,更加适合在现代软件企业中发展。

5 结论

总之,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的高等教育必定要有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不变的,它要求实用型人才养模式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充实新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3]。

参考文献

[1]李晓明,陈平,张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8).

[2]胡恩明,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作者简介

徐淑萍(1974-),女,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改革创新(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