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州地方民俗“侬峝节”的文化特征与价值

2020-03-23梁碧容

歌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壮族民俗民众

梁碧容

[摘    要]在结合田野调查与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一个龙州地区壮族布傣人举办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与农业生产、农业文明以及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集体性节日——“侬峝节”,通过主要民俗事象“祭天、祭土地、娱人”,分析其文化特征,进而阐述“侬峝节”的举办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即增强民族认同、丰富民众文化与娱乐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开发等价值。

[关键词]“侬峝节”;地方民俗;农业文明;文化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以下简称龙州)的“侬峝节”是壮族布傣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至十五这几天,有来自各个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与行业的民众,穿上民族特色服饰,携带家眷满怀欢喜与诚意来到主办节日的村屯,参加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传统节日。“侬峝节”已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稻作文化的“活化石”,目前已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文中从民俗学与社会学角度探析“侬峝节”的历史、现存仪式以及民众娱乐活动,进而阐述“侬峝节”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一、“侬峝节”习俗的历史起源

壮族布傣族群“侬峝节”文化的形成源于悠久的农业历史及其居住的独特地理环境。其历史传说故事源于壮族布傣族群从秦汉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稻作文明。相传由于连年的干旱影响收成,有一位叫将千金的妇人受仙人指点在龙州县的神龙洞中长跪并弹奏“鼎”(现今的乐器天琴),最终感动神灵后求得雨露来拯救人畜与农作物,从此民众就约定在农闲时期的正月期间准备丰盛的食物来酬神。在自然地理方面,龙州县地处喀斯特地貌地区,石山多溶洞,四面群山环抱,中间的一块凹地,便形成一个峝场,这些岩洞是远古时期壮族先民理想的栖息地。峝场常有小溪流淌,“峝”与“洞”同义,指自然界的山洞、岩洞,壮族先民以洞为家,一洞一姓,洞也成了内部群落的代称,随着时代变迁,人们逐渐从岩洞搬出来,在山间开阔地居住,因此“侬峝”即为走出山洞,在丰收之后,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举行祭天地、祭祖先、祈福禳灾、对歌、共饮、交流劳作经验和联系情感等一系列活动。“侬峝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与传承下来的。鉴于农业生产是布傣族群生存的主要方式,“侬峝节”习俗既有祭天也有祭祖的古风遗俗,也具有我国农耕文化的古朴风俗。因此,“侬峝节”的节日活动绝大多数蕴涵着重农的文化,或许这也是这个节日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仪式首要的活动是“求务”①,通过法事操持者对天琴、弹唱经书、祭拜仪式等程序的操作,敬奉天地自然,祈求神灵、先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和平安等。

这样的民间活动全民共同参与,是一种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和集体行为,有对先祖的纪念和对农耕生计的传承与发扬,还有对自然的感恩与敬畏之情。近年来的“侬峝节”除了保留原始敬奉神灵祖先的传统仪式外,还增加了舞狮、舞龙、演奏天琴、对山歌、抛绣球、各类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等具有现代文化元素的文娱活动,也吸引了许多商贩前来售卖货物。

二、“侬峝节”的主要环节

“侬峝节”正值农闲期间,这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的节日。家家户户都提前扫房、设铺,做好美食,进行祭祀活动,敬奉神灵,还会参与各种文化娱乐、体育竞技活动,以凝聚族群成员,联络感情。

(一)祭天

祭天即“求务”,这些活动都是由具有资历的“麽公”{1}完成,每年的正月初六民众都自发开始准备好壮族特色美食。待“侬峝节”当天,按照惯例与约定时间到指定村屯的田野上,由村民准备整鸡、糯米饭、糍粑、酒、果品等祭品摆放在田垌里,“麽公”便开始烧香、请神、敬神的“求务”、跳摆扇舞、播撒谷种等一系列庆丰收、求平安、解灾难仪式活动。

(二)祭土地

壮族地区农家普遍重视拜田,拜田主要是祭祀田神。拥有稻作历史文明的壮族土著人,对土地有一份由衷的依赖。土地神更是有深度象征意义,影响着一年庄稼的收成,还维护着本村人与畜的平安与运势。我国的稻作文化源远流长,民众认为土地是客观世界里非常重要的对象。豢养着万物、承载着万物、孕育着万物、延续万物,人们从土地上得到生活与生命的保障,以至将土地拟人化,从此确立了对土地的崇拜。因此,每年的“侬峝节”要回归到田峝里举办,带着从土地里种植出来的食物,重新摆放在土地上,感恩土地的馈赠。另外每年的舞狮、舞龙和麒麟队都会先去村里拜土地神再开始表演。这些都体现着壮族布傣人先民对土地的依赖、感恩并寄予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三)娱人

“求务”结束后,便是民众的“自娱”环节,有对歌、弹唱天琴、抢花炮、体育竞技等各种娱乐活动。对歌是最古老最有特色的活动之一,壮族布傣人对歌的场所叫歌圩,传统的习惯会在田峝中举办。邻近各地的男女老少以及其他民族友人都会穿着节日盛装、不辞路途遥远聚集到田峝上,人们借此机会以歌叙情,以歌交友,歌圩上唱的有情歌、叙事歌、农事歌、生产歌、故事歌等,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在壮族,人人都爱唱歌,这些歌曲涵盖婚姻、劳动、经济、伦理、教育、审美等方面,都能展示族群历史的风貌。因此,“侬峝节”的对歌活动也成了青年男女施展才华、结交朋友、获取知识、联络感情的好时机。另外,外出务工或求学、外嫁妇女和在家务农的民众也会集聚到一起,相互倾诉与交流遇到的坎坷与幸运,交换生产、生活经验。

三、壮族“侬峝节”节俗的当代价值

节日具有连接历史与现代的功能,也承载着对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意义,还有促使民众的身心交流与情感释放的作用。“侬峝节”的形成与发展源于古代社会的农业文明,烙下了深刻的农耕稻作文化痕迹,其本质特征是农事祭祀,具有祈求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也有感恩回馈天地神灵的主题。龙州地区民众继续筹办“侬峝节”,一方面是感恩与回馈神灵与先民,一方面也继续祈求来年的丰收与顺利。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越来越相信科学,思维也更加理性。“侬峝节”也在当下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不断地自我调整并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除了傳承着原有的仪式与期盼愿望之外,还增加了许多文化与体育活动,更倾向于民众的身体健康与精神娱乐为主。这样一个群体活动,对于唤醒族群记忆、丰富民众娱乐生活、维护地方稳定等是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的。

(一)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协调一定范围内、一定文化区域内的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和平衡一定范围内人们的生活、生产、社会等方面的秩序,这是民俗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功能。”{2}作为壮族布傣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侬峝节”也承载着重亲情、贵人伦的特征,蕴涵了族群记忆文化。举办的祭天、祭祖、祭土地、对歌、娱乐、交际等一系列活动,也是一次民族的聚会,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借此沟通感情,交流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民族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二)健身、娱乐的价值

民俗活动的健身功能其实自从民俗树立之日起便客观真实地存在了,民众一直在“无意识”地受用。时代发展促进人们倾向于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经济活动上,这会造成民众聚会与锻炼时间变少。“侬峝节”是集体性活动,全民参与这一节日的祭拜、交流、反思之余,也参与各种文化类、体育类的竞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释放情绪与压力,寻找身心平衡与舒畅,重拾信心为新的美好的一年继续奋斗。

(三)促进旅游开发,带动经济发展

举办“侬峝节”从正月初八至十五,每天由一个以上的村屯主办,最后还会在金龙镇上举办。据统计,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侬峝节”在节庆期间每个村屯能达到几千甚至上万人次从四面八方赶来。大量人员、信息、商品等的自由流动,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自然风景、民俗节庆等优势可推进区域的旅游、贸易合作,进而能推动龍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创造地区经济发展、共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好局面。

四、结语

“侬峝节”凸显的是壮族布傣人农耕稻作文化历史,是族群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习俗的记忆,深刻反映了中越边民心理的深层结构。随着时代变迁,工业化、信息化在现代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物质生活,逐渐取代“靠天收”的农业时代。但即使经过若干年的传承变化,无论古今与遥远的未来,人们追求生活安康、邻里和谐以及满足精神需要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侬峝节”这个活动蕴涵壮族先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回馈之情,其传达的祈福求祥、祛病禳灾仍然是民众最为普遍、最为持久、最为重要的心理需求。另外,通过这一节庆能进一步加深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可以调节和稳定人们的思想情绪,维持心理平衡,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坚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信心。也是民众进行寻根、感悟和享受历代农业劳作成果的宝藏与精神财富。这能让“侬峝节”在传统与现代和谐交汇、共生共存。因此,地方传统节庆在当代传承的实践意义不容忽视,大传统中的小传统往往会以“润物细无声”的相对隐性的形式顽强地保留在民众心中,成为文化传统的内在属性。民俗事象的当代传承与表达,总是在传承和流变中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先进.侬峝:布傣乡村生活的文化再现——以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布傣人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08.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3] 莫凰欣.广西节日文化[M].香港:天马图书出版社,2004.

[4] 孙安邦,陆峰波.后土就是土地神[J].运城学院学报,2006(6).

[5] 范玉梅.中国少数民族节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王若光等.我国民俗体育功能的现代化演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0).

[7] 萧放.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习俗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2).

猜你喜欢

壮族民俗民众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爬绳子上船(环球360°)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壮族山歌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谁造成了不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