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2020-03-23李柳芽

商情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范类汉语言外国语

【摘要】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缺乏自信与对学习的热情,学习动机并不明确,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及反思性,且对于未来就业的选择也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分为学生学情,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以及未来就业方向三个方面的因素。希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给自己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关键词】激发动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

Abstract:At present,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re in a confused state, lacking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their motivation is not clear, so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ir enthusiasm and reflection in learning, and they cannot make an accurate positioning for their future employment.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main motiv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the plan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school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mployment. I hope that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an give themselves a clear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mobilize their own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mselves and improve themselves.

Key words: motivation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学习动机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性因素,推动着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最终的效果。就目前学校发展的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是十分明确,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我们调查了师范类与非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分析激发不同类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出现的原因,给自身将来的发展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在这次抽样调查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被调查总人数为83人,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其中51人进行进一步的个人采访调查。采访调查下设六个问题,分别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当初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原因是什么?”“实习期间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毕业后的工作是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联系,若不是,会选择什么?”“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自身的帮助有哪些?”“大学期间有什么目标,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且大学期间给自己的未来设定了什么方向的工作?”“大家普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什么含金量,你怎么看。”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个人采访为32人;以吉林外国语大学为例,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个人采访为19人。

一、学生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原因

(一)自身对于本专业的热爱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无论是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亦或是非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擇此专业的第一因素都是基于自身对此专业的热爱。[1]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里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有着极强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在中国的人文学科里有着极大的贡献。

据调查问卷结果数据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比例达到83.13%;而根据采访调查结果数据显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因为热爱而首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比例达到73.3%,吉林外国语大学学生比例则占到65.6%。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在每个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其力量是坚不可摧的。

(二)受老师或家庭因素影响

由于一部分学生的家人处于教师行业,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老师的影响或指导,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把更多的国土文化与文学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而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受家庭因素而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比例是14.46%,在个人采访中,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比例占15.6%,而吉林外国语大学的比例则为10.6%。

对比之下,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他们更注重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教师的培养,无论是否公费师范生,都以一名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大一、大二期间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大三、大四期间主要精力则放在培养教师品格方面,例如提升书写技能,提高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科知识能力等。而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将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方面,如培养秘书实务的技能,公务员的技能等。

因此,学生们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或多或少的都受到老师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三)此专业的发展前景

从调查问卷的方面看,有42.17%的学生认为未来就业形势非常乐观,很自信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中有72.29%的学生查阅过资料,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个人采访的数据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未来将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比例为78.9%,工作多为学校或培训机构方向;而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将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比例为94.7%,工作方向多为教师、公务员或文秘。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也多选择教师或培训机构方向的工作,个人采访人数比例占据81.2%,学生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知识传播给更多需要的孩子们,热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这个社会中去。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则有多种考虑因素,实习期间选择教师行业的学生比例占据57.9%,而其余一部分学生则希望自己将来能进入体制内工作,亦或是新闻文艺出版部门工作,人数比例占据42.1%。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良好,也是同学们首选这个专业的关键之一。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

(一)学生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不明确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较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与未来的发展并不明确。[2]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显示,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更注重提升自身的技能,他们认为此专业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比例占据84.62%,对于应该注重培养创新、多元化思维的人数比例占据69.23%,对于提升自身兴趣的人数比例占据55.77%,对于在校期间考取与此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如教师资格证、国家二级计算机水平证书等)人数比例占据63.1%。综合来看,由于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受到学校的影响,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没有稳定的培养方向。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能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外,并不能准确地提升自身的技能。

相对而言,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清晰的未来发展方向目标,更注重能否获取更多知识,有50%的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希望自身积累的知识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而对于大学期间考取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比例只占据33.4%。但此类型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固定为教师行业模式,没有太多的选择性,限制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

(二)学校培养人才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培养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以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能力实践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语文教师为主要目标,并为其成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未来的教育家做准备。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得知,师范类学校学生更注重专业知识的重点掌握,人数比例占据100%。不足的地方是,他们更关注此专业的知识层面,对于相关的专业技能则相对弱些,只有51.61%的人表示赞同,对于今后走向学术研究道路或公务员方向的仅仅各占35.48%。学校培养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模式太过单一化,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调动学习的兴趣。

相比而言,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更愿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人数比例占据71.15%。但大多数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其中71.08%的人认为是因为个人基础不牢。在采访问卷问题四“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自身的帮助有哪些?”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前阶段设置的专业课程较少,多偏向于选修课亦或是相关专业的普通话课程之类,且所设置的专业课中也多倾向于写作类。同时,非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人才模式实行多元化,这也导致了学生们缺乏一项扎实的、稳定的技能,而这也是造成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并不能准确肯定自己未来工作方向的原因之一。

(三)学生就业技能不突出

师范类与非师范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技能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其一是在校期间撰写、发表文章不够积极主动。以吉林外国语大学文学院为例,每学期要求学校上传两篇文章至学院创办的“汉苑华风”写作平台,并有相对应的学分要求,除了这项规定外,学生们很少积极主动地撰写与发表文章,以至于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出现大量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得知,有92.77%的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够丰富自己的内涵,有73.49%的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对于自身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认为能丰富自身对于未来的就业技能。

其二是学生们都是为了课程而学习,并没有深入挖掘课程的核心。教师们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有效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因此学生们课堂实践的机会并不均衡,例如两所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教师方面人才的基础上,都有设置汉字书写技能的相关课程,但同学们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上,课下坚持练习书法的仍在少数。而这也是造成学生们在未来就业过程中,技能方面不足的一个表现。

三、激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策略

(一)明确职业规划

一是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指导。无论是师范类院校亦或是非师范类院校,都可以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与培训。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分享,同学们更能给自己一个清晰准确的就业定位,而不是再认为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更倾向于教师方向的工作,非师范院校的学生对于职业的选择毫无头绪。二是增加就业指导课程课时。通过调查采访得知,两所学校对于就业指导的课程课时相对较少,往往只在大一上学期便结束相关课程,同学们对于就业的相关问题存在许多疑惑的地方。学校若能增加就业方面的指导课程,学生对于选择职业的目标也会相对清晰,定位准确。

(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注重知识与教师素质的培养,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注重技能的提升两方面,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上可以增加“读(阅读作品)研(研究作品)写(改编作品)演(表演作品)”的活动,加深汉語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地贴近作品思想,融入自身的情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方式即巩固了非师范类同学们的学识,提高了学生们“说”与“写”的能力,为将来走出社会能够坐下能写,站起来能说,出去能办事的高效率办事打下扎实的基础;又增添了师范类学生活动的氛围,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开设个性化课程

基于不同院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个性化的课程,[3]集中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实行小班管理制度。对于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可以专门培养一些写作方面的人才,新闻工作方面的人才等,完善自身对于就业技能不足认知,准确有效地把握一项扎实的、稳定的技能,便于将来能更快更好地步入社会。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创意书法,口才交流等一些较为有趣的课程,提高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审美情趣,丰富自我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课程针对不同方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更能早期让学生明确未来就业目标,完善自我不足之处,提升自我,尽量减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出现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迷茫的状态。

结语

通过此次对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了学生们的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方向、效果及持久性,只有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分析她们对于此专业的看法,学习情况,就业方向的选择,才能通过更好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就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同学们也不应该拘泥于当下的发展模式。同学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所掌握的就业技能,寻找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在校期间积累的学识与远见,更好的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候凤民.论有效激发中职汉语言文学学生的兴趣[A].辽源市工商学校.2011

[2]蒋振,刘发胜.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

[3]赵君玉,程玉红.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89

基金项目:吉林外国语大学2018年度学生科研项目JW2018XK020

作者简介:李柳芽(1997-),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吉林外国语大学文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师范类汉语言外国语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Contemporary Western Translation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On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CFL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