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育服务一带一路,助力产业转型实现海外人才本土化

2020-03-23王英刚崔雪娜

商情 2020年4期

王英刚 崔雪娜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走出去”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本土化人才市场提出新挑战,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本土化国际人才关键在于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构建新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利用自身办学特色和地缘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以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共育“洋学徒”是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借船出海的有益尝试。文章从服务秦皇岛本市“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入手,通过分析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戴卡公司)合作培养摩洛哥来华留学订单班的模式,探索职业教育如何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海外本土化国际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现代学徒制“走出去”企业海外人才本土化

一、背景情况

人才本土化是跨国企业本土化策略的一种,是指跨国企业雇佣当地的人才从事生产经营。[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进程,在人才任用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中国企业想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久生存,实施本土化经营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而人才本土化则是根本。

中信戴卡公司隶属世界500强企业中信集团,是秦皇岛市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汽车铝合金轮毂制造商,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近几年,中信戴卡公司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其中在摩洛哥建设的中信戴卡摩洛哥DMA公司是该企业在非洲的最大投资公司,计划聘用当地员工1000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在服务秦皇岛区域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与中信戴卡公司有着多年的良好合作基础,因此双方合作共建摩洛哥“现代学徒制来华留学”订单班,正是基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的再次深度合作。

二、具体做法

“现代学徒制来华留学”订单班,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相结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同制定培养和考核方案,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双主体的合作育人模式。这是学院为“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本土化人才培训的首次实践,是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一大创新。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创建五个一流”的合作育人方式。

(一)以创新发展激发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活力,共同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校企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对接需求选择授课地点,灵活授课模式,是对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的创新之举。共同组建项目教学团队,由学院副院长和戴卡公司副总分别牵头,学院教学团队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达到100%,并聘请戴卡公司海外制造部和工程设计院资深专家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为学院客座教授、副教授,打造国内一流的铝合金轮毂设计、研發、制造教学团队。

(二)以协调发展优化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结构,共同打造一流培养计划,共育中国标准的工匠人才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优化办学结构,通过与世界500强中信集团下属企业中信戴卡公司共建“戴卡学院”,坚持留学生的培养“为我所用”的办学理念,共建了人才“吸引-培养-聘用”完整的体系。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绿色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等5门“订单”课程和讲义,保障了一流培养方案的贯彻执行。

(三)以绿色发展引领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风气,共同营造一流校企文化氛围

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学院坚持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在学员进校后举行校企双方“收徒仪式”,确立师徒关系。在培养的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专门为学员加入了书法、茶道、太极拳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带领学员深入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体验北京毛猴、中国剪纸等传统工艺品制作流程,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浸润。

(四)以开放发展提升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质量,合力共建一流评价体系

校企双方以开放发展的理念确立了的校企联合构建评价体系,实行内外联动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监管、校企自律、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强化处罚和退出机制建设,做好全过程监管。

企业常驻代表定期对教学计划、教师资历、考试评估进行审查,并根据结果提出改进意见;校方常驻代表定期深入车间生产线,及时反馈给理论教学团队,有效发挥了校企内外联动机制和互相监管的作用。

(五)以共享发展分享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成果,共建共享一流实训基地

鉴于汽车轮毂制造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包含了熔化→精炼→材料检验→低压铸造→X射线探伤→热处理→机械加工→动平衡检验→气密性检验→涂装等多道工序,需要大量高端制造装备和高标准厂房,学院与戴卡公司在共建协议中约定,以学院机电工程系五轴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为基础,双方合作共建产学研实训基地,逐步建成集教学、培训、职业认证、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和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为一体的高标准一流实训中心,并逐步将部分外包项目放到实训中心进行加工生产,校企双方共享成果。

三、成果成效

(一)产教融合得以深化

学院与世界500强中信集团合作,不仅在国内共建了高起点高质量的双主体育人平台——“戴卡学院”,而且国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在逐步得到落实。国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建留学生公寓;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研发教材;引进企业标准共建实训基地;[3]共同开展国内外学生交流以提升国内学生的国际化认知和国外学生的“中国智慧”认同等。

(二)现代学徒制得以创新

学院与“走出去”的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合作,有利于学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对学院实施创新的计划的有力支持。同时“现代学徒制来华留学”订单班是一种全新合作和培养模式,也是对现代学徒制的突破和创新。按照双方招生计划,2018年12月底首批17名摩洛哥学员到校学习,2019年4月达到138名。

(三)辐射效应得以扩大

近年来,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所取得的成效,吸引了《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中青网、中国高职高专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报道,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春胜,王朝晖.“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人才开发:基于来华留学生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42-46.

[2]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7年发布的《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N].2017-9-10.

[3]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