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语法形态简析

2020-03-23朱敏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

朱敏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网民们通过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有意识的链接和镶嵌,创造出了大量的新词汇,故而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更加灵活,不受传统语法的制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网络语法规则。通过搜集网络语言中附加英语ing形态的句子,对其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探讨英语词汇镶嵌于汉语后的词类转换现象。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法形态 词类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078-02

网络已成为一种极具传播功能的新的语言环境载体,而网络语言就是这一载体中的通用语言。不同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直观的语言表达方式(说话,手势,表情),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人们的交流主要通过网络语言来完成。于是,各类型的网络语言如字母型(LOL)、数字型(666)、翻译型(interesting因吹斯挺)等应运而生,因其简洁有趣的表达方式和极强的表现力,这些网络语言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与时俱进,始终融合着人们生活中的各种语言原材料。除了词汇不同之外,网络语言较之于现实生活语言,在语法和句式上呈现的表达习惯也大不相同。

一、网络语言中的X+ing 形式及其语法功能

自2006年台湾某乐队的一首《恋爱ing》被流行传唱以来,X+ing形式的表达便在网络中流行起来。网络语言中,X+ing的形式是将英语中进行时态的标记ing与汉语词汇组合,表示正在发生或者状态的持续。这一形式有自身的特点和语法功能,与英语中的进行时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网络语言中的X+ing形式

在英语中,通常只有动词才有ing形式,V+ing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延续。而汉语网络语言中,从词性的角度看,X可以是动词,如:开会ing,吃饭ing;也可以是形容词,如:开心ing,兴奋ing;还可以是短语或句子,如墙裂(强烈)推荐ing,打卡搬砖ing。下面对X的类别作更为细致的分析。

1.动词+ing

(1)关注ing

(2)工作已完成,休假ing。

(3)你的皮肤太好了,羡慕ing。

(4)香港警察加油!支持ing。

(5)争取两年后能在长沙买房,努力ing。

2.动词短语+ing

(1)毕业了,找工作ing。

(2)看舌尖上的中国,流口水ing。

(3)哪种口红最好用呢?坐等回复ing。

(4)欢迎大家分享二外经验ing(小蕊 2016-03-21考研网考研论坛)

(5)才研一就已经发了好几篇SCI,佩服得五体投地ing。

(6)吃坏了肚子,拉肚子ing。

(7)暑假追看《亲爱的》,超迷‘现男友ing。(YouKu弹幕)

(8)看《哪吒》了吗?甩超《上海堡垒》ing。(猫眼电影)

从以上例句来看,汉语网络语言中,动词+ing是有一定英语语法依据的。如感动ing、关注ing、直播ing等,都表达动作的进行或持续,与英语动词ing形式的语法意义非常相近。但动词短语 +ing这一形式作为宾语和补语,这是英语中所没有的,是汉语网络使用者在网络语言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语法形态。如例句中的找工作、坐等回复、分享经验等,附上ing之后,表示动作正在发生或者正在进行中,在形式上实现了表达的简洁性。

3.形容词+ing

(1)要发表两篇省级以上论文才能毕业,焦急ing。

(2)很喜欢的书被弄丢了,伤心ing。

(3)国庆节回家一票难求,郁闷ing。

(4)终于吃到了心水好久的南洋大师傅,幸福ing。

(5)自习室旁的女洗手间惊现男生,恐怖ing。

(6)冗长又没有内容的会议,无聊ing。

(7)看了太多电视剧,惭愧ing。

从以上例句不难看出,X+ing形式中,X部分为形容词时,通常以表情绪的形容词出现。焦急ing、惭愧ing、幸福ing等,因此,有关情绪的形容词都可套用这一结构,这些形容词附加上ing后,表示当事人正处于这种情绪中或是这种情绪延续中。

从X的类别来看,汉语网络语言中,X作为动词的情况居多,其次是动名兼类词、表情绪的形容词等,从所列例句来看,X大多数情况下以双音节词语出现,其次是短语,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情况较少。

(二)网络语言中X+ing形式的语法功能

在英语中ing作为词尾只能用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中,X既可以作为动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来套用。英语中的X+ing形式是动名词或者现在分词,而汉语中X+ing形式的性质取决于X。当X为动词时,X+ing仍然是动词,如休假ing努力ing,分别表示正在休假、正在努力(做某事);当X为形容词时,X+ing仍然是形容词,如高兴ing、郁悶ing,分别表示高兴中、郁闷中。由此可见,X+ing与各成分组合成词之后,一般不会改变原有词义和词性,只需要在解释词义的时候译为“正在……中”。

X+ing这一形式与英语的现在分词形式类似,但在功能和意义上又有区分。作为网络语言,它兼顾了汉语自身的语法特点,因此X+ing的语法功能也受X自身性质的影响,根据其词性,X+ing也可以用作谓语、定语等。如:

作谓语:马上要开学了,高兴ing。

作定语:冬款上市,期待ing的亲们可以入手了。

二、网络语言中的词类转换现象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中国也成为世界上英语学习人口最多的国家,英语也以各种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年轻一族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势必会成为英语和汉语融合再创造的中坚力量。网络语言在网络这一特殊的虚拟交际环境中发生了众多语法变异现象。网民在更加自由的网络世界中,出于对新奇语言表达和交流速度的追求,常常会打破一般语法规则的束缚,创造出新的语法表现形式。语言学中有转类一说,即一个词从某种词类转入另一种词类。在网络语言中,英语镶嵌进汉语后,词类转换现象就出现了。如:

(1)有什么事记得We我哦!

(2)关于这个问题,你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3)武警好帅好Man啊!

(4)这衣服的颜色已经Out啦,今年流行牛油果绿。

(5)你这身打扮也太In了吧!

(6)你们玩得好high啊!

(7)做人不能太CNN。

(8)你男朋友好loser。

例句(1)中,We代指的是现在应用较多的软件微信(Wechat),句子意思是“有什么事的话,记得给我发微信。”WeChat原本是聊天软件的名称,是名词,此处用作了动词,表达“给我发微信”;例句(2)中的Google也属于名词动用,Google原是搜索引擎的名称,此处用作动词表示“去搜索一下”,原句意思是“关于这个问题,你去Google上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例句(3)中,Man在英语中本是名词,意为“人,男人”,此处用作了形容词,表示“阳刚”之意,原句意思为“武警好帅好阳刚(男人)啊!”名词用作形容词;与之相近词类转换的有例句(7),“做人不能太CNN”是200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CNN指美国国家有线新闻网。缘由是CNN在报道拉萨打砸抢烧事件时,将一张拉萨街头多名暴徒袭击过往军车的照片裁剪为局部特写,故意淡化袭击者的暴力和群体色彩,严重歪曲事实(摘自360百科)。这里的CNN用作形容词,指“罔顾事实真相,发出不实言论”;也代表了一种对华态度或是一类具有这种对华态度的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7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引用这一句式,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领导人的相关言论说到“做人不能太美国”,借以抗议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对华问题上的霸权主义。例句(4)中的out原本应该是指out of fashion,此处单用out一词表示落伍,不流行,可以看作动词用作形容词;而例句(5)中的in与之类似,原英语中的介词此处表示时尚,流行的形容词义;例句(6)中,high原是名词“高度”或是形容词“高”,此处意为“兴奋,疯狂”,句子意思是“你们玩得好疯狂啊”,用作了形容词;与之类似的是例句(8)中,loser英语原为名词“失败者”,而此处意为“路人,普通”,句子意思为“你男朋友好普通”,是名词用作了形容词。

网络语言中汉英夹杂的现象屡见不鲜,涉及词类转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虽与传统的语言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在使用上更为生动幽默贴切。

三、结语

网络语言大多是有别于日常语言的词汇和句式,这些词汇和句子的特点是简洁随性,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通过本文的例句可以看到,网络语言形式有些是源于英语等外来语言语法句式的变异,有些则是基于汉语语法规则的再创造。正如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所言:“语言因为有了变异,才能够把不适用的成分淘汰掉,才能够使自己丰富起来,换句话说,语言的变异使语言本身经常有活力,不至于僵化。”网络语言的丰富正是源于它的变异。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搜集分析例句对论题进行了说明,有许多论证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和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16.

[2]王洁.网络语言之语法变异现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0-64.

[3]荣捷频.汉语网络语言英语语法现象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4]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36-153.

[5]CNN.360百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6234103-6447454.html

責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浅析网络语言变体的特点
网络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我看“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