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丛枝白蜡硬枝扦插试验

2020-03-23郭文王桂景辛芳英张琳晗杨爱颖杨敏生

河北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丛枝侧根主根

郭文,王桂景,任 晔,辛芳英,张琳晗,吴 娜,杨爱颖,杨敏生

(1.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2.衡水市中心苗圃场,河北 衡水053000)

白蜡(Fraxinus chinensisRoxb.)为木犀科(Oleaceae)白蜡属(Fraxinus)植物,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取名白蜡[1]。木犀科白蜡在全世界约有65种[2],目前我国已见约30种,其中国外引进约有10余种,北自我国东北中南部,经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达广东、广西,东南至福建,西至甘肃均有分布,遍及各省区[3]。中国有白蜡属植物27种,1种变种,1种栽培种,约占世界总数的30%,其他引种未记录,属于试验性栽培种。白蜡树枝叶繁茂、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干形通直、树形美观、对于不良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是我国北方地区防风固沙、城镇绿化美化、生态建设的优良树种,具备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4]。

白蜡长期以来以种子繁殖为主,由于没有建立母树林、种子园等优良品种的生产体系,盲目的采种,容易发生多个树种混生、混采、混繁[5],导致后代良莠不齐、高矮不整、劣株较多,实生繁殖的后代通常变异性很大,后代的优良性状表现不明显,影响景观效果和生态经济效益的发挥[6]。白蜡具有明显的结实间隔期,严重影响种子的生产与繁殖进度[7]。

扦插繁殖技术具有苗木生长整齐一致、繁殖速度快等优点[8],研究扦插繁殖技术有利于加快白蜡育苗进程。我国对常绿白蜡、金叶白蜡和美国白蜡扦插繁殖的研究近些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9-13],但对丛枝白蜡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丛枝白蜡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浸蘸时间对丛植白蜡生根率及生长的影响,探索最适扦插条件,为提高丛枝白蜡的无性繁殖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扦插穗条来自衡水市中心苗圃场的1a生丛枝白蜡。秋季落叶后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粗度一致的当年生枝条进行沙藏处理,于翌年3月中旬取出,插条剪成长度20~25cm插穗。插穗带有2~3个饱满芽,基部楔形,切口平滑,以利于伤口愈合。

1.2 扦插方法

扦插前用农用机械进行细致整地,人工铺好塑料薄膜。扦插时按行距25cm划线,取已处理好的插穗按15cm株距直立扦插。要求插穗上部只露出地面1个饱满芽,插后用手压实插穗边土,防止浇水后土壤下沉。

1.3 试验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浸蘸时间3个因素及其3种水平,详情见表1。将剪好的插条按不同的激素种类、浓度、浸蘸时间进行9种不同处理,每个处理40根插条,设置3次重复。

表1 丛枝白蜡硬枝扦插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1.4 扦插后管理

扦插完成后,要注意适时浇水,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及时除草,避免杂草与扦插幼苗争夺土壤养分,影响扦插幼苗的生长。扦插50d左右统计各处理成活率、插条苗高、叶片数、丛枝数及根系生长状况,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丛枝白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2可知:激素种类为ABT1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65.55%,IBA次之为61.91%,NAA效果最差。激素浓度为100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61.94%,250mg/L次之,生根率为61.67%,500mg/L生根效果最差为58.30%。浸蘸时间为60min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70%,30min时次之,生根率为57.46%,1min时效果最差。因此最佳搭配为A1B1C3,即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00mg/L、浸蘸60min扦插生根率最高。浸蘸时间的极差最大为15.56,表明浸蘸时间对生根影响最大,其次是激素种类,极差为11.11,激素浓度对生根影响最小,极差为3.64。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浸蘸时间处理对丛枝白蜡生根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表2 丛枝白蜡硬枝扦插生根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2 不同激素处理对丛枝白蜡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3可知:正交试验的9种处理组合中,T3处理(500mg/L ABT1号生根粉浸蘸60min)成活率最高,达到80%。T6处理(500mg/L NAA浸蘸1min)平均成活率最低,为39.17%。不同处理对丛枝白蜡成活率影响具有显著差异。T6处理(500mg/L NAA浸蘸1min)平均优势苗高度最高,达到64.67cm,T3处理(500mg/L ABT1号生根粉浸蘸60min)的平均优势苗高度最低,为45.67cm,但不同激素处理组

表3 不同激素处理对丛枝白蜡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合对平均优势苗高,影响不显著。T5处理(250mg/L NAA浸蘸60min)优势苗平均叶片数最多,为185.67个,T8处理(250mg/L IBA浸蘸1min)的优势苗平均叶片数最少,为79个,不同激素处理间优势苗平均叶片数具有显著差异。优势苗平均丛枝数差异显著,T2、T4、T5、T7处理均为2个,显著高于T3、T8、T9处理。

2.3 不同激素处理对丛枝白蜡根系生长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组合对丛枝白蜡主根长度、侧根数量、侧根平均长度及根重影响不明显,均无显著差异,主根长度集中在13cm左右,侧根数量在19~36条之间,侧根平均长度在2~6.23cm之间,根重在0.13~0.45g之间。

对扦插幼苗各生长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后结果表明(表5):主根长度与侧根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主根的生长,侧根也会随着生长,主根长度与成活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侧根平均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幼苗高度的增加,侧根的平均长度会相应的减小,丛枝数与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数越多,叶片数也越多。优势苗的高度并不会随着叶片的增多而长高。苗高与叶片数和丛枝数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仅为0.101、0.036。

表4 不同激素处理对丛枝白蜡根系生长的影响

表5 丛枝白蜡硬枝扦插幼苗8种调查指标间相关分析

3 讨论

丛枝白蜡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浸蘸时间60min生根效果最好,30min次之,浸蘸时间为1min时生根效果最差。叶景丰[14]等进行美国白蜡扦插试验中发现100mg/L ABT1号生根粉浸蘸6h生根成活率最高,激素浓度与激素种类与本试验得出的结果一致,但本试验最长浸蘸时间为60min,处理更长时间是否能取得更好效果有待进一步试验。9种不同激素处理组合对丛枝白蜡主根长度、侧根平均长度、侧根数量及根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2019年3月中旬进行丛枝白蜡扦插,6月底进行扦插苗调查,扦插苗生长时间短,根系各项指标还在生长发育中,地下生长较地上生长缓慢,故各处理根系差异性不大。丛枝白蜡扦插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苗高与侧根平均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随着幼苗高度增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积累的养分主要供主根生长,主根在土壤中扎根越深,越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侧根吸收的养分不足以使其长度不断增长。苗高与叶片数和丛枝数相关系数不高,原因可能是分枝数越多,幼苗总叶片数相应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积累,促进幼苗成活,但分枝数越多地上部枝条之间营养元素竞争激烈,导致的幼苗生长缓慢。

4 结论

丛枝白蜡扦插试验中,100mg/L ABT1号生根粉浸蘸60min时扦插生根率最高,浸蘸时间对生根影响最大,激素种类次之,激素浓度影响最小。不同激素处理对丛枝白蜡成活率、优势苗叶片数、优势苗丛枝数影响显著,具有明显差异性,但对苗高、主根长度、侧根数量、侧根平均长度及根重影响不明显,无显著差异。主根长度与成活率、侧根平均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侧根平均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丛枝数与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猜你喜欢

丛枝侧根主根
三七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PnCyp450_3响应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的表达特性分析
三七主根皂苷组分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籽粒灌浆期磷和钾吸收的影响
NO 诱导IAA 和O2·-积累于侧根尖端促进水稻侧根生长
黄芪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与GR24和IAA的关系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七主根形状分类方法研究
植物的“嘴巴”
丛枝菌根育苗缓解西瓜枯萎病的机制*
丛枝真菌调节类黄酮和NO的水平减轻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氧化伤害研究
GA3、JA激素浸种对重楼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