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及应用

2020-03-2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四中学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知识点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四中学

1 前言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探究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成为主要目标,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实践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写入其中,旨在引导这一重要教学方式的实践与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参与团队,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将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权归还学生,教师注重问题的引导和环节的组织以及参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规避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差,参与感浅的缺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同时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对学生能力,情感正面影响.美国的教育学家David·Koonts最先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用于解决本国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弊端.20 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但是很多理论和研究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实践和认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应用仍旧需要继续完善.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用性研究

2.1 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指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生对于知识量的吸收或对于具体知识点的平均学习时间,课堂效率的表达可以是针对全班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针对具体学生对象.在传统的教学中,以考试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学生重复练习习题,反复计算,反复熟悉老师总结的解题方法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的过程被剔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被动学习过程,对于学生个体和班级对象的平均学习效率都是弊大于利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中突出引导学生探究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参与兴趣,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究和扩展,培养自主思维能力以及拓展学生多角度思辨能力,思考能力才是决定课堂效率以及整门课程学习效率的重要支撑内容.而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班级平均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班级课堂平均效率.

2.2 能力、情感耦合作用

素质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竞争与合作意识,自信能力,时间管理等等都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是针对具体对象进行单独事件的训练,是共同促进的耦合作用结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根据任务分配和角色设定,学生可以达到同时多种能力的提升,同时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合作,竞争中相互促进.比如,针对成绩中下的同学,代表小组发言除了能让学生对知识点整体把握以外,还能获得关注的情感满足,树立自信的课堂表现,培养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策略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用和发展,但是依旧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分组随意,效用评价缺失,甚至只是作为教师活跃课堂氛围的手段,教学课堂本质上还是惯有的模式.研究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的策略,就是让“小组合作”模式真正在素质教育课堂中起到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策略分析分为小组建立策略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分析,角色调控策略分析以及效用评价体系分析,另外,在具体班级中实施教学活动是针对具体不一致的对象,抽象方法的具象化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应用和具体对象有关,所以,策略的效用反馈和修正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整体过程的环节如图1所示,各个环节独立且共同作用整体教学过程,同时整个过程作为反馈调整的修正模型.

图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环节

3.1 分组策略的研究

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可以得出最佳的小组分组人数是4-6人左右,规模过大会造成组员易被忽视,管理混乱的现象,小规模的学习集群有利于将小组的合作工作细致分布到每一个成员头上,成员学习的参与度更高.小组中通常以在既有的考试成绩中较为优秀,中等,学习困难学生组成,能够互相帮助.同时,小组成员性别搭配要合理,组员间生活关系融洽.小组设立组长,纪律员,发言人等.小组设定周期应该在3-6 周,这样既可以保证组员间有时间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也可以保证小组的流动性.

3.2 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教学活动的设计的基本目的是设计不同的教学板块达到高效率学习,包括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开展的方式等等.教学活动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化模板,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以及不同的课程进行制定.在实际教学的探究中发现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以下板块进行填充:

(1)前置作业.前置作业不等同于传统的学生预习,而是需要教师将待上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尽量融入到具体活动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前置作业可以是多数量,各难度层次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前置作业也是多形式的,不只是习题或者书本理论知识,可以是关于一个热点问题的探究思路,可以是知识点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数学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帮助提高待上课程中学生的兴趣.另外,根据课程的不同(新授课,习题课,总结课)也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前置作业.

(2)课堂小组活动.在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比如活动的简单串联,用几个自主讨论的题目完成一堂课;活动设计的目的不准确,没有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整体规划欠缺,活动开展起来很乱.在实践中发现,课堂活动依旧应该以教师为导线,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个活动应该有具体的时间规划,目标侧重.课堂教学活动的一般设计方法有:递进式,分体总结式,总结分体式等.递进式指活动在知识点内容,难度上具有递进关系;分体总结式指的是单独活动具有单一知识点探索的功能,最后活动将知识点综合应用或学习.总结分体式指的是第一个活动指出课程结构中所有的知识点,并明确重难点,之后的活动进行逐个突破.

(3)课后活动.课后活动模块作用是课程知识点的回顾,巩固及提升.课后活动可以是习题,思考题,小组合作的“小课题”等.

3.3 角色调控研究

角色调控指的是教师本身的角色,小组角色,学生在小组中角色的调整和控制.教师角色调控要明确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主要引导的作用,是各个活动的发起者,引入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参与到各组具体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帮助.另外,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观察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能效性,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正模式.各小组的情况由于小组学生的性格,学习情况不同也会不一样,根据不同小组的特点制定小组在全班“小组学习”集体中的角色有利于班级学习的提高.比如,一些小组呈现出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可以作为其他组的竞争对象,安排一些深入问题作为小组活动目标,一些小组在问题的深入性上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作为示范性的“提问者”,激发班级小组的思维活力,帮助活动的递进.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调控主要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外能力(情感,表达,团结,组织)等方面的调整.例如针对一些内向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为发言人,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任务,开朗的可以作为组长,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作为小组活动中的组织者,提问者等,让小组内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学习中.

3.4 效用评价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培养学习能力,情感能力时不应该以一个短期功利的目标作为评价特征.但是,为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善模式体系,建立相对恰当,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应该的.在实践中,文章以时间为评价参考基准,评价量分别是学习能力:课后活动板块内容的解决能力(比如解题能力,问题深入探究能力等),课堂活动问题解决能力(比如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提问能力等)和情感能力:表达力,参与度,分配角色的完成度等.对于不同的班级或者小组,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权重可能不一样.

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

文章以六盘水市第十四中学八年级一个自然班级为模式的应用对象,将班级分为7个小组,每组平均5个人.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模型的开展为期5 周,上课内容涵盖两个章节.分组策略主要依靠任课老师对于已有成绩,学生性格,情感能力等均衡匹配,小组分配也最大程度遵循学生意愿.

教学活动设计研究中,前置作业尽量结合生活实际,数学应用前沿热点问题给出,既能引起学生兴趣,也尽可能提升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应用范围.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课程中,设计的前置作业是让学生提出一个关于六盘水梅花山景区人流量影响因素调查的方案,作为大数据统计的方案样本,最终提出小组认为影响人流量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在这个前置作业中,以大数据为背景,通过方案设计让学生对于“元”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便于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前置作业布置以后,学生积极参与,各组都提出了解决方案,甚至有的组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后.

他们提出了许多统计学参数的概念,对主要参数的提取方法也提出了很多新奇的想法,对本节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课堂活动设计的部分,平均活动个数为3-4个,通常每个活动承担不同的知识点学习.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中,三个活动分别为:(1)二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实例探究;(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解法例子;(3) 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的解法例子;(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进阶挑战.通过四个活动的进行,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就感也大大提升.

在所在班级,课后活动的部分主要提升习题解答能力和总结,提升能力为主,布置了典型练习,同时,通过布置关于“元”的定义和来源,特征参数在大数据科学中的应用的扩展阅读,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获得了许多课本外的知识.

在班级角色调控和反馈修正方面也做了很多持续性的工作,不断修正各组角色,小组内人员角色,最终达到了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活动内容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能力的比重设置为7:3,针对本次具体的教学班级,而活动内容问题解决能力中分为:测试分数(60%),提问能力(20%),活动中问题解决能力(20%),情感能力中依照不同学生的组员角色进行评分,比如发言人的表达能力,组长的组织能力等.在5 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了细致的记录和评价,统计得到班级在评价中的分数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上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个体,也建立了评价体系内的分数档案,如图3所示.

图2 班级评价分数

图3 个体学生的评价分数

5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根据对象进行各个环节的具体设定和模式修正,但是通过文章中的初步实践,可以看到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都有所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在增加.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知识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一张图知识点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