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滨海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分析①

2020-03-21谭广文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滨海群落景观

黄 玉 王 刚 谭广文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600)

滨海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带的海岸、沙滩元素让其拥有独具一格的魅力。城市滨海公园景观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植物群落景观。公园内整体的景观效果以及景观效益、生态稳定性受植物群落影响最大[1]。近年来,针对滨海植物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园植物的生态价值及景观效果2个方向[2]。在观赏价值研究方面,徐宁伟等[3]从植物的季相变化等方面对青岛市滨海区域展开了深入研究。雷金睿等[4-5]通过对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区公园及远海公园的植物组成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社会功能、生态、景观三个主体指标,对海口市内几个公园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近自然”复层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刘瑞雪等[6]同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美学、公共服务价值等方面对南山区深圳湾公园植物群落进行了综合评价。张德顺等[7]对威海市的滨海公园植物展开了抽样调查,对调查的几个公园的景观效果及其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综合评价了威海滨海公园的景观效果。

本研究以深圳8个滨海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植物本身及周围环境等各项因子,以管理养护要求作为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以物种多样性、覆盖度、抗风能力、植物健康度作为植物在环境中的生态价值表现因子,以观赏特征多样性、层次丰富度、色彩和季相变化作为植物本身形态的美学因子,通过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深圳滨海公园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最优植物群落模式,并分析其环境因素等特征,以期为深圳市及同纬度城市的滨海公园的群落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深圳市作为广东省著名的滨海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囊括了约260 km海岸线,位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及热带季雨林区域的交界处,处于中国的低纬度地区,平均气温为22.5℃,最高气温38.7℃,夏季高温多雨且盛行东南风,其余季节盛行东北季风。雨季为每年的4~9月,年降雨量最高超过2 662 mm,每年受热带气旋影响大。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定位,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率先以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典范为建设目标。近20年来,为满足市民的休闲活动需求,沿海岸线建立了多个城市滨海区公园。滨海公园特殊的海岸元素,构建了丰富的观赏层次,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对城市的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2 方法

1.2.1 植物调查

1.2.1.1 调查范围

2017年7~11月的5个月中,对深圳西湾红树林公园等8个大型的滨海公园进行了调查(表1),调查公园总面积占深圳所有滨海公园面积的78%,涉及盐田、宝安、福田、南山4个区。按照全面性、典型性的样方调查法[8]。根据不同的环境特征、植物配置类型、植物生长特征,选择种植时间长、生长稳定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以植物组团稳定为样方界定的边界,设置的样方面积在200m2以内。同时根据各个植物群落自身与该岸线垂直的距离,在离海岸线远、中、近3个不同位置抽样调查。记录植物的种类、冠幅,高度、胸径,覆盖度,有无枝叶、主干倒伏等生长特征;并以展示群落的真实生长面貌为原则,取群落的3个不同的观赏角度拍摄照片,将其作为后期专家评价的样本。

表1 各滨海公园概况

1.2.1.2 调查内容

记录所调查植物群落到海岸线的距离,每一群落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及植物面积,并计算其物种丰富度。对植物受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咨询当地的管养人员,对植物的管养情况及台风后的植物主干、枝条枝叶的倒伏及折断情况进行记录。

1.2.2 评价方法

1.2.2.1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本次共调查58个群落,为了使群落景观的评价结果科学、严谨,需要从影响滨海植物群落景观的众多因素中选择最重要的因子来建立模型。本研究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参考相关研究成果[6,9-10],与相关专家沟通,构建出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综合评价体系。本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A层,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3个准则层(B层,作为中间层的约束指标),其中物种丰富度(C1)、覆盖度(C2)、抗风能力(C3)、群落健康度(C4)为生态价值(B1)的指标层,观赏特征多样性(C6)、层次丰富度(C7)、色彩与季相变化(C5)为美学(B2)的指标层,管理养护要求(C9)为管理养护(B3)的指标层。

在滨海公园群落景观评价的8个指标层因子中,物种丰富度(C1)通过调查结果计算直接得出;覆盖度(C2)是通过调查数据计算所得,参考相关研究[11-13]确定最终等级划分;C3~C8这7个指标因子的描述等级是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施朝阳等[14]关于滨海植物群落评价的研究方法和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专家的意见,将之分为5个级别,其中1级最好,依次递减(表2)。

表2 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标准

续表2 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标准

1.2.2.2 等级及分数确定

在8个指标中,C1(物种丰富度)通过实际的调查结果得出,为了使量纲一致,将物种丰富度乘以10作为C1指标数据,与其他定性指标分值相对应。剩余7个指标以“10、8、6、4、2”的分值等级代表指标程度 1、2、3、4、5 级[15],邀请10名上市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师根据照片及实际调查结果进行打分,得出最终分数后,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每个群落的最终等级:CEI=S/SO×100%,式中的S为该群落景观的各专家评定分值乘以相应的指标权重叠加而得的分值,SO为最理想分值(10分),CEI代表该群落的综合评价分[16]。采用差值百分比法来划分群落景观等级,综合评价指数大于80%的作为Ⅰ级,60%~80%的作为Ⅱ级,小于60%的作为Ⅲ级[6]。

1.2.2.3 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确定权重时,采用1-9互反标度法,结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对各因子层进行两两比较,并进行层次判断矩阵的计算,运算结果表明一致性检验通过(表3)。

2 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权重分析

在计算得出同一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值之后,采用加权法计算C层对于A层的权重,从而得出了评价模型的各指标因子的权重。C层对A层权重排序中,群落健康度、覆盖度、管理养护要求权重数值排前三位,分别为21.48%、16.16%、15.71%;在B层对A层权重排序中,最高值为生态价值,占59.36%,其次是美学及管理养护,分别占24.93%及15.71%(表4)。

表3 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表4 因子层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数值

2.2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景观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的群落主要分布在深圳湾公园,共计5个(表6),占总调查群落个数的8.62%;Ⅱ级的各公园均有分布,共计48个,占总调查群落个数的82.75%;等级为Ⅲ级的群落除了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前海海堤公园、西湾红树林公园外均有分布,共计5个,占总调查群落数量的8.62%。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刘瑞雪等[6]在对植物景观进行评价时综合考虑了植物的生长状况,但关于植物受损所呈现出的不健康状态方面,没有进行细致描述,滨海地区的风沙盐雾对植物健康有较大的危害作用,这可能导致打分人衡量标准不同而影响最终结果。雷金睿等[4]将近海区域和远海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给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在进行植物群落调研时,对群落与海岸线的距离进行了记录及结果对比,最终结果表明,远海区域的群落景观效果总体要优于近海区域,侧面说明了海岸线附近盐尘使得近海的植物受到危害;近海区域由于受盐雾、海风等恶劣的生长环境的影响,优质的人工植物群落较为缺乏。因此在进行近海岸植物配置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对海岸环境的适应性。此外,雷金睿等[5]选取抗风性、健康度为评价指标,对海口市的绿地群落进行了评价,然而抗风性指标权重仅占5.7%,沿海地区植物的抗风表现能力关系着台风后整体绿地的生态恢复能力,该研究中抗风性的占比较低,导致评价结果中植物景观与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够密切。综上,在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时,应选取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最终确

定的评价因子应该与植物本身、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如本研究中植物的抗风性指标权重15.14%,且直接受滨海环境影响的群落健康度指标权重为21.48%,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指标定位主要指标,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

表5 优选群落表及其环境特征

3.2 结论

本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在生态价值方面,各公园生态价值均较高,基本多为乔灌草复合结构;在美学功能上,女娲海滨公园由于修建年代较为久远,整体植物景观欠佳,其余公园近年来均有进行景观提升,植物景观美学效果良好。在养护管理上,前海海堤公园及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最为精细,有所区别的是,福田红树林公园自动喷灌喷头分布最为密集,但在海岸线与公园之间有红树林带作为海风盐雾的拦截区,降低了海风盐雾对植物的危害。而前海海堤公园由于建成时间短,人工养护力度大,定期对乔木枝叶进行了淋溶,降低了叶片沉积的盐分浓度,减缓了沿海环境对植物枝叶的危害。

总体上,深圳滨海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效果良好,但靠近海岸的群落长势较差,缺乏优质群落。在5个Ⅰ级景观效果的植物群落中,乔木层以常树绿开花种居多,且中层灌木和下层地被景观精致。在群落周围的环境特征上,仅有1个群落为面海群落,无植物组团等屏障遮挡,另外4个群落与海岸线的垂直距离均大于150 m,且中间有多个植物群落组团作为遮挡。在进行滨海公园群落配置时,应优先考虑面海一侧群落的生态适应性,加强对近海岸一侧植物选种的关注。深圳市作为台风频发地区,面海一侧应挑选抗风、抗盐雾、耐土壤盐碱的植物,为远海区域的植物搭建抗风抗盐雾的屏障,例如乔木可选择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榄仁、小叶榕、火焰木,灌木植物可选择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马缨丹(Lantana camara),地被植物可选择马鞍藤(Ipomoea pes-caprae)、蔓花生、蟛蜞菊等耐盐碱抗盐雾的植物,或于潮汐带种植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等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盐雾带来的危害,而观赏性好、抗风和耐盐雾盐土能力低的植物,可以种植在滨海公园的远海区域。

猜你喜欢

滨海群落景观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滨海白首乌
江苏滨海:让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滨海顶层公寓
《景观平面图》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