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三)

2020-03-20

保健与生活 2020年5期

37.少饮酒,不酗酒。

经常过量饮酒会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危害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所以,应少饮酒,不酗酒。

38.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可以治疗和缓解病痛。但不合理地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药物依赖。药物依赖会损害健康,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引起人格改变和各种精神障碍,甚至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因此,不要擅自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

39.拒绝毒品。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任何毒品都具有成瘾性,一定要远离毒品。

40.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生活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顺应四时,起居有常。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

41.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当主动寻求帮助。

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均有助于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如果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咨询、检查和诊治。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应保持干净,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43.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雾霾、沙尘天气时,应关闭门窗,减少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遇到持续雾霾天气时,应选择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时段,定时通风换气,否则有可能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出现缺氧。

4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接触二手烟雾会增加患肺癌、心脏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当着他人的面吸烟,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手绢、臂肘等遮掩口鼻。

45.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不渗漏,厕所内整洁卫生,基本无臭味,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可有效杀灭粪便中致病细菌和寄生虫,防止蚊蝇滋生,减少肠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传播流行。

46.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要选择合法医疗机构就医,如实向医生陈述病情,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运动量、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不要有病乱求医、轻信偏方、自行买药治疗,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47.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則。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为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发生耐药,减少不良反应,预防滥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合理使用。

48.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在道路交通碰撞中,佩戴安全头盔可有效减轻摩托车驾驶员的头部伤害;驾驶时,速度每增加1千米/小时,伤害危险增加3%,严重或致命伤亡危险增加5%。酒精、某些药物会减弱驾驶人员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交通事故风险。疲劳驾驶显著增加严重交通事故风险,驾驶员连续驾驶2小时应休息1次,保证驾驶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49.加强看护和教育,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溺水是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和监管。儿童游泳时,要有成人带领或有组织地进行,不要单独下水。游泳的场所,最好是管理规范的游泳池,不提倡在天然水域游泳。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冬季要预防煤气中毒。要尽量避免在室内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炉灶取暖时,要安装风斗或烟筒,定期清理烟筒,保持烟道通畅。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立即把中毒者移到室外通风处,解开其衣领,使其呼吸顺畅;对于中毒严重者,应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

51.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婚前和孕前保健可以帮助准备结婚或怀孕的男女双方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现可能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和问题,接受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提高婚姻质量和促进安全孕育。

妇女怀孕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孕妇孕期至少应进行5次产前检查,有异常情况者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52.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以及大量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婴儿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母乳喂养不仅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还能促进母亲的产后康复。

为了母乳喂养成功,孩子出生后1小时内就应哺乳。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因此婴儿出生后,应首选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

53.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经常与儿童沟通、交流,关注儿童日常行为,及时发现心理行为问题,予以引导和干预。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健康发展。

54.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青少年应该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要有充足睡眠,保证精力充沛;保持平衡膳食,加强户外活动,预防超重和肥胖;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远离烟草和酒精,拒绝毒品;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生殖与性健康信息,拒绝性骚扰、性诱惑和性暴力,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

55.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健康信息。遇到健康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对于各种途径传播的健康信息能够判断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轻信、不盲从,优先选择政府、官方媒体等正规途径获取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等需要标示的内容。食品强制标示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

药品标签分为内标签和外标签,内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等内容。外标签应当注明药品通用名称、成分、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产品批号、批准文号等内容。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有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以及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57.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识别常见危险标识,远离危险,保护自身安全。但要注意,危险标识只起提醒和警告作用,它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也不能取代预防事故的相应设施。

58.会测量脉搏和腋下体温。

脉搏测量方法: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平放于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计1分钟搏动次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为60~100次/分。

腋下体温测量方法:先将水银体温计度数甩到35℃以下,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10分钟后取出读数。

59.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防止意外怀孕。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感染艾滋病、乙肝和大多数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可防止意外怀孕。要选择有效期内、无破损、大小合适的安全套,掌握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性生活后要检查安全套有无破裂或脱落,若有破裂或脱落,要立即采取紧急避孕措施。不要重复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

60.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农药、杀虫剂等有毒物品应妥善存放于橱柜或容器中,并在外面加锁。有毒物品不能与粮油、蔬菜等堆放在一起,不能存放在既往装食物或饮料的容器中,已失效的农药和杀虫剂不可乱丢乱放,防止误服或污染食物、水源。

家用杀虫剂、灭鼠剂、灭蟑毒饵等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放置在不宜被儿童接触到的地方,以免误食。

对误服农药中毒者,如果患者清醒,要立即设法催吐。经皮肤中毒者要立即冲洗污染处皮肤。经呼吸道中毒者,要尽快脱离引起中毒的环境。中毒较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抢救。

61.寻求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时拨打12320。

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电话接通后,要准确报告患者所在的详细地址、主要病情;同时,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通话结束后,应保持电话畅通,方便救护人员与呼救者联系。

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公众可通过政府设置的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电话12320进行咨询或投诉。

62.发生创伤且出血量较多时,应当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輕易搬动。

受伤出血时,小伤口只需简单包扎即可;出血较多时,如果伤口没有异物,应立即采取直接压迫止血法止血。如果伤口有异物,异物较小时,要先将异物取出;异物较大、较深时,不要将异物拔出,在止血同时固定异物,尽快就医。处理出血的伤口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对怀疑骨折的伤员进行现场急救时,在搬移前应当先固定骨折部位,但不要在现场进行复位。如果伤势严重,应在现场急救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63.遇到呼吸、心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可以在第一时间恢复伤病员呼吸、心跳,挽救伤病员生命,主要用于抢救心肌梗死等危重急症以及触电、急性中毒、严重创伤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呼吸心搏骤停伤病员。心肺复苏有三个步骤,依次是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64.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

在施救触电者之前,要立即关闭电源,用不导电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等将触电者与电源分开。千万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的身体,防止救助者发生触电。应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正确使用家用电器,不超负荷用电;不私自接拉电线;不用潮湿的手触摸开关和插头;远离高压线和变压器;遇雷雨天气时,不站在高处、不在树下避雨、不打手机、不做户外运动。

65.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拨打火警电话119。

突遇火灾时,如果无力灭火,应迅速逃生。在逃生时,不要大喊大叫,应当用潮湿的毛巾或者衣襟等物捂住口鼻,用尽可能低的姿势,有秩序地撤离现场。不要乘坐电梯,不要选择跳楼逃生。

发现火灾,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准确报告火灾地址、火势大小。在说不清楚具体地址时,要说出地理位置、周围明显建筑物或道路标志。

66.发生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震方式,震后立即开展自救互救。

地震时,身处平房或低层楼房,应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身处楼房高层,要迅速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承重墙的内墙角或开间小的房间,远离门窗、外墙、阳台,不要跳楼,不要使用电梯。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立交桥、高压电线等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方。

如果地震被埋,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喊大叫;可用砖头、铁器等击打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震后不要立即返回建筑物内,以防余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