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瓦努阿图看“上帝的烟花”

2020-03-19

东方企业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瓦努阿图苏尔火山口

在无法出国旅行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在瓦努阿图的时光。它拥有众多知名小岛和原始沙滩,可谓热带风情度假地的经典样板。潜水爱好者能在世界上最大的“二战”沉船点探秘海底军事遗迹,探险爱好者则可在现今最知名的活火山之一——伊苏尔火山(Mt Yasur Volcano)的山口附近近距离欣赏“上帝的烟花”,但这个由83个岛屿组成的南太平洋国度最大的魅力则是朴实的人民和保持如初的原始部落。

瓦努阿图有70%的国民依然生活在原始部落里,現代文明席卷全球却没有摧毁这里的传统文化。他们靠狩猎采集为生、有些部落依然保持着不穿衣服的习俗、唱歌跳舞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有些人看来,这里是如此地落后,但我却在此次旅途中一次又一次被人类最初的纯粹所震撼。从那些原住民身上,我们也许能找回一些被遗忘的东西,找到另一种与劳碌世界和解的可能。

基本信息与航班

瓦努阿图共和国位于南太平洋西部,是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南太平洋群岛(时区GMT+11),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和巴斯拉玛语,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

瓦努阿图国土呈Y字形,属热带气候,5到10月为旱季,比较干爽,11到4月为雨季。全年平均气温为30℃,水温22℃~28℃,最好选择旱季出行,平时穿短袖就行,去火山比较冷,要带外套。全境约有80个岛屿,其中68个有人居住。岛与岛之间的交通基本都靠飞机。由于航班不是很多,最好提前订好内陆航班。我前往的是埃法特岛、桑托岛和塔娜岛,塔娜岛飞维拉港一天就两班飞机,由于海岛的天气变动大,航班很容易被取消或者延期,记得一定要多多关注航班动态。最好多预留点时间,以防航班变动影响国际航班。

另外,瓦努阿图的国内行李托运限重是10公斤,超重要额外付超重费,但不能网上提前购买行李重量,只能在值机柜台现场以现金形式付费(还需付机场税)。

关于货币

国内不能直接兑换瓦努阿图货币,可以先换好美元或澳元,抵达瓦努阿图后再兑换瓦币。相比之下,澳元的汇率比较划算,而最划算的换汇点是在维拉港机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瓦努阿图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但要收取3%~5%的手续费,建议多带现金。

关于自驾及包车

瓦努阿图没有公共交通系统,旅行方式主要是包车,由于土路较多,路况及导航信号不佳,且没有明显交通路标,因此不建议自驾。

维拉港有出租车也有小巴,出租车基本上500瓦币起,小巴150瓦币。

关于电话卡和Wi-Fi

建议在机场买好电话卡,其他地方很难买到。如果使用移动国际漫游,费用为30RMB/天,信号还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瓦努阿图的4G站是中国人建造的。

热闹的岛上市集

来瓦努阿图前就听说,塔纳岛上的集市特别热闹。在出发前往土著村落前,我当然不愿错过一探岛上世俗生活的机会。

大部分的瓦努阿图人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如果种植的农作物有一些剩余,就会拿到集市上出售。当地物产丰富,盛产各种热带水果,香蕉、百香果、芒果、木瓜、菠萝,样样好吃。当地人会用新鲜的叶子编制篮子,用以装运水果,买卖起来也很简单,不用过秤,直接一捆捆堆着明码标价,甚至直接把价格刻在瓜皮上,非常有趣。

在这里,我还见到了传说中的卡瓦,斐济、瓦努阿图等国都有这种植物。把根部捣碎,经煎熬提炼后制成的饮品,过去一度只有酋长们才能独享,今时今日,这种传统饮料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市集做生意的当地人大多都会带着自己家的孩子,而且也都颇为享受镜头,但当我们前往伊苏尔火山附近的村落,市集上所见的自足快乐,仿佛只是一个短暂的美梦……

“末日边缘”的村庄

塔纳岛是伊苏尔火山的所在地。皮卡在土路上静默地开。这是一条非常原始的路,尘土、裸露在外的石头、野蛮生长的植物。大约开了两个小时,渐渐地,沿路地貌开始发生变化,慢慢蜕变成月球表面般的玄武熔岩。

突然,只听一声巨响,毫无准备的我们被惊得面面相觑。

“没事,是火山的声音。”向导安慰我们。

原来,我们要去的村庄就建在火山脚下,刚才那是不远处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爆发的伊苏尔火山所发出的低吼。

“那住在这里的人不会被吵死吗?睡觉怎么办?”

“听多了,你就会习惯的。”

不一会儿,车子在村口停了下来,向导示意了村子的方向,让我们自行前往。然后她指了指我手里的相机,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将有惊喜等着我们。

果然,没走出几步,一声悠长的号角声从远处传来。我们一行游客还没回过神来,便被突然从四面八方冲出的土著战士团团围住。战士里有孩子也有成年人,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木棒、长矛,每个人都在用力嘶吼——这就是此地特别的欢迎仪式了。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整场伏击行动”宣告结束。村民张牙舞爪地卖力演出,甚至把同行的一名小女孩吓得躲到了妈妈身后。一位成年男性土著向我们走来,用手比划以示和平。向导告诉我们,刚才这场表演就是在向游客展示部落在过去的千年历史中是如何驱赶敌人的。经过简单的寒暄,土著村民开始了他们的欢迎歌舞。

以火山为景,以喷发的声响为乐,村民们在原始的乐声里载歌载舞。而于听者而言,这与其说是歌唱,倒不如说是吼叫。在木棒的敲击声下,男人的大吼,女人的大吼,一切都是发自本能的呐喊。

随着村民的指引,我们一路参觀他们的先人当年抵御外族入侵时的掩护所,还有刚才使用的武器、海螺号角等物品。

如今,很多国家的原住民已不会选择继续过这样原始的生活,只会用表演的方式来纪念过往,但在塔纳岛,这些部落依然生活在故土。火山灰毁灭了这里的种植环境,庄稼永远种不活,想要养活部落又是何其艰辛。喷发的火山对旅行者来说是新奇而有趣的“福利”,而对他们来说却可能是生活的重担。

一位男性村民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因为我们所支付的费用将会被用作部落儿童的教育经费。闻言,我的内心既高兴又复杂。

交谈间,火山屡次喷发,形成的滚滚浓烟弥漫了整片天空,简直是末日大片才有的镜头。造物主一边创造着,一边又毁灭着,远眺火山,我禁不住问自己:这如同《指环王》魔多火山般的存在,真的能靠近吗?

前往“火地狱”

许多海岛都可以被称为天堂,但只有瓦努阿图是南太平洋的火地狱。这里的伊苏尔火山是一座喷发了八百年的活火山,一年365天,天天在喷发。由于这里的岩浆所喷出的方向是近乎垂直的,所以一般不会伤人,也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容易接近的活火山。

登火山总还是要有一些特别的仪式。由于我是第一个到达的中国人,自然而然就成了“代表”,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块写着“CHINA”字样的木牌。所有“代表”按自己的国籍排队坐好,那感觉就像是运动会的入场式。

人到齐后,进山仪式开始了,一名代表向火山区域部落的酋长敬献卡瓦,接着大家跳起土著舞蹈,作为祈福。

舞蹈结束后,专业向导分别带组进山,他们会向游客提供防护镜、头盔,以及防风衣。到了晚上,山上多少还是有些寒意,建议要多穿一些。皮卡载着我们开了十几分钟,大约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到达了火山口。

通往火山口的最后一段路是经过修葺的阶梯,路基上赫然写着“中国土木工程”几个大字,向导介绍说,瓦努阿图很多地方的公路都是由中国的公司建设,我不禁多了几分自豪。

越接近火山口,硫磺味越浓。整个环形的火山口有5个观景点,但不是每个都能前往,专业向导会根据当天的风向及天气来判断可以带领游客去哪几个点,同时也会设定危险区域。观景点有的区域有防护栏,有的则没有,饶是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大胆的人,站在山口往下看着岩浆还真是有点腿软。人类在这个时候总是会发散自己的想象能力,比如我就在想,被火山熔岩灼烧会是什么感觉,失足掉下去的时候得有多绝望!所以为了安全,千万服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古罗马时期,人们看见火山喷发但又无从解释其原因,便把这种“山在燃烧”的现象归因为火神武尔卡(Volcano)在发怒,今天,“火山”一词的英文也就叫做“Volcano”。

当火山喷发时

火山喷发是随机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声音也是时轻时响。大家屏息以待,早早举起相机,试图留住面前的奇景。由于喷发频繁,稍不留神就被巨大的响声吓得腿脚一软,但强烈刺激所带来的内啡肽分泌和多巴胺水平快速提升,让你欲罢不能。

慕名而来的探险者们都将这里的奇迹称为“上帝的烟花”,而在古罗马时期,人们看见火山喷发但又无从解释其原因,便把这种“山在燃烧”的现象归因为火神武尔卡(Volcano)在发怒,今天,“火山”一词的英文也就叫做“Volcano”。

天色渐暗,火山也迎来了最美的观赏期。每个在火山口的摄影师都是勇敢的,一听到喷发声就齐刷刷按下快门,当火山迎来大喷发时,连人带三脚架都会随着大地颤动起来。小伙伴和我都屏住呼吸扶着三脚架,互相拉着对方,生怕有所闪失。

天空开始变得漆黑,真正的华丽刚刚开始上演。最终,我决定支付10000瓦币来使用无人机记录下这壮美的时刻。这笔费用可以在入口售票处支付,也可以当场决定后直接支付给工作人员。我承认,这的确是个疯狂的决定——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火山口飞无人摄影机。在伊苏尔失踪的无人机不少,也听说过无人机被火山磁场干扰而失控的故事,但眼前这番千载难逢的景象还是让我狠下了决心。细看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场面,火山居然不只有一个岩浆湖,而是有四五个,如同一只只狰狞的恶魔之眼。再往近一些看,简直是《指环王》的末日之眼。

夜幕降临后,伊苏尔火山喷发得越发绚丽,火柱喷涌的频率似乎也加快了,如礼花般绽放,又像是红色的流星滑落。那一刻,酋长、部落和他们先祖世代生活的土地,就在这红热的岩浆与羽状的火山灰烟云中,模糊却又清晰……

猜你喜欢

瓦努阿图苏尔火山口
Tongue Twister
世界奇特的火山湖(上)
世界奇特的火山口湖
火山口里的教堂
遇见汉语,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瓦努阿图投资移民新规
大海上的欺骗
苏尔丹和狼
勇斗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