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与分析

2020-03-19葛新美殷圆圆田贺晓

光明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腹痛功效性状

葛新美 殷圆圆 田贺晓

小儿急性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病原及多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以0.5~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导致儿童和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该病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及发热等。严重时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碱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1]。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是当前医护工作者关注的课题。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科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小儿腹泻6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小儿腹泻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5~24个月,平均(15.6±2.5)月;病程1~17 h,平均(7.5±2.5) h;体质量3.8~5.5 kg,平均(4.8±1.3) kg。观察组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5.5~23.5个月,平均(15.8±2.8)月;病程2~16 h,平均(6.5±2.8) h;体质量3.6~5.7 kg,平均(5.0±1.1) kg。2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项目实施前报经医院护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参与者均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大便性状改变,呈水样便、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伴有腹胀、吐奶、尿少、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症状;病程在2周以内;大便检查无红细胞、白细胞,或偶见白细胞。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年龄在3岁以下;符合小儿急性腹泻诊断标准;脱水为轻、中度表现;大便检查无红细胞、白细胞或有偶见少量白细胞。排除标准:细菌性痢疾;各种法定传染病所致的小儿腹泻;腹泻伴有重度脱水、休克者;伴有心肺功能衰竭者;患儿背部及相关穴位感染或皮损者;对腹泻贴过敏者。

1.4 方法

1.4.1 基础治疗采取吸氧,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抗感染等,2组基础治疗相同。

1.4.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体位护理、皮肤及肛门护理、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疗法及护理,方法如下:①捏脊疗法:患儿取俯卧位,使背部肌肉放松。沿脊椎正中线,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捏持皮肤,拇指与食指交替拿捏,由骶尾部向大椎部方向推进,拿捏过程中不可脱手,每次拿捏3遍约3 min,轻重适宜为佳。②穴位按摩:按照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原则,选择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任脉穴位。包括天枢、关元、神阙、足三里、三阴交等。腹部穴位每个或每组穴位每次按摩1~2 min,每天1次,下肢穴位每次采用双手拇指对称性按摩,每次每穴2 min,每天1次,5 d为一个疗程。③艾灸疗法:选择艾条对准按摩穴位进行灸治,每次10 min,以局部皮肤微红为佳。每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④穴位贴敷:药物配制:丁香10 g,吴茱萸10 g,荜茇10 g,过100目细筛,蜂蜜适量调和,装入一次性敷贴盒,将神阙穴清洁后进行贴敷,每天1次,5 d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观察腹痛症状、腹泻次数和大便性状变化、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患儿接受治疗后72 h内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饮食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显效:治疗72 h后腹痛消失,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一般是2~3次/d,大便性状基本正常;有效:治疗72 h患儿腹痛减轻,大便次数较前减少50%以上,大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72 h后腹痛无改善、大便次数减少不足50%,大便性状未恢复正常,甚至各症状呈现加重等改变。总有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内容包括护士仪表,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治疗效果,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环境卫生,健康宣教等10项指标,每项分值为0~10分,总分值为100分,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5~95分,不满意84分以下。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照组治愈32例,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治愈50例,总有效率为9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均无不良反应。

2.2 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满意33例,总满意度为82.26%;观察组满意53例,总满意率96.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急性小儿腹泻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病程在2周以内的消化道疾病[1]。由于患儿年龄幼小,常常以哭闹为主,不能正确诉说病痛,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给于精心护理,避免耽误病情。

3.1 小儿腹泻的西医观点小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生长较快,及机体防御功能较差等因素存在,极易成为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西医关于腹泻的原因总结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两类。感染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真菌和寄生虫等。非感染因素与饮食不洁与气候变化有重要关系。而导致腹泻的机制主要有肠腔内存在有大量的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产生渗透性腹泻,如病毒性肠炎等;肠内电解质分泌过多,产生分泌性腹泻,如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肠炎等;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产生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如饮食不节等。对于小儿腹泻治疗必须注意纠正水电解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预防脱水及休克发生。

3.2 小儿腹泻的中医学观点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症。泄如水之泄,其势缓慢;泻暴注下迫,发病急骤,二者有缓急轻重之分,统称为泄泻。本证主要有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致使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以运化谷食和水饮为己任,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如脾胃虚弱,精微下流则见便溏、泄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真胀”。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由于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足,乳食不当或感受外邪,致使宿食停滞,损伤脾胃阳气,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中阳之气下陷而为泄泻[2]。对于小儿腹泻,中医治疗采取辨证施治,健脾和胃,提升脾阳为主。

3.3 中医特色治疗小儿腹泻的优势小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胃肠功能薄弱,对自身症状不能正确表述,需要家长代诉等,比较容易遗漏病情,且症候变化无常。对于治疗患儿容易产生恐惧感,配合度差。因此,选择中医特色治疗将更有利于患儿康复。捏脊疗法选择部位位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脉,督脉主一身之阳,而膀胱经分布有各脏腑之俞穴,具提升脾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3],且无皮肤损伤。穴位按摩:根据循经取穴,邻近取穴等理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等胃肠疾病。关元为小肠之募穴,任脉、脾经、肝经、肾经、冲脉之交会穴,具有提升脾阳之功效,主治少腹疼痛、泄泻、痢疾、脱肛等。足三里为五腧穴之合穴,胃之下合穴,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之功效,主治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症。据现代研究,刺激足三里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要穴,与肝经、肾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祛湿,提升脾阳之功效,主治肠鸣泄泻等脾胃虚弱病症[4]。艾灸疗法既可以以温热刺激穴位发挥主治功效,又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等功效[5]。穴位贴敷:神阙穴位于脐部,主治中风脱证、虚脱、形寒神惫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等病症[6]。所用药物丁香,味辛温,归经于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等病症。吴茱萸气味辛苦热,归经于肝、脾、胃、肾经脉,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荜茇味辛热,归经于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病症。诸法并用治疗小儿腹泻可起到功效倍增的作用。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总有效率和满意率分别为77.42%和82.26%,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其总有效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5.16%和96.77%,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小儿腹泻,可提高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具有方法简单、无痛苦、易于接受等优点。

猜你喜欢

腹痛功效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