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离子透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2020-03-19龙园园

光明中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病机

龙园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引起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眼盲的主要原因[1]。在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生活方式快速改变及各种慢性病增多的今天,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存质量[2]。目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服特定药物用来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代表药物为导升明(2,5二羟苯磺酸钙)[3];冷冻疗法;分期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治疗等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在手术的成功率、所需要花费的治疗费用等方面使受益患者有限。本着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的角度,我们从多年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实践经验出发,采用耳穴压豆结合局部中药离子渗透的方法,在临床反复应用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眼底血管出血的吸收,减少渗出,从而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延缓或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情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016年内分泌科、五官科病房及门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病例共60例。采用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化分组。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9~71岁,糖尿病病程5~11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年;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7~72岁,糖尿病病程5~1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年。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报告诊断标准中建议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

1.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参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与消渴病引起的眼病相符合:具体症状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提到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上述参考标准,总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眼目干涩,视物昏花,久视易疲劳,平素有倦怠懒言,乏力少神,五心烦热,口干舌燥,遇事易怒等。

1.3 纳入标准患者已经被确诊为2 型糖尿病,且病程为5~10年;符合中医消渴病(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诊断;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Ⅲ期)单纯型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40~75周岁。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护理方案进行健康指导,具体体现在生活起居指导、饮食指导、情志调理、运动指导等方面,针对血糖高者选用降糖药和/或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基础治疗,力争使试验患者空腹血糖 (FBG)目标<8.0 mmol/L,餐后2 h血糖(PBG)目标<11.0 mmol/L。治疗组首先采用SZS-31型透入交闪多功能增视仪(西安华亚电子公司生产)进行中药离子透入法治疗。其次行耳穴压豆,耳穴的位置选为肝、脾、内分泌、耳迷走神经反射点,眼、屏间前、屏间后。耳穴压豆的方法为双耳交替进行,中药离子透入治疗分阶段进行,每阶段为15 d,第一阶段每天1次,第二阶段隔日1次,最后1月,每3天1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4个月。

1.4.2 观察指标观察受试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其中眼底特殊检查和视力变化,治疗前后需要各测1次。安全性观测指标包括三大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4.3 疗效判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评定标准参考1988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新药(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所定的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及中华中医学会全国眼科学会1987年“血证”专题第二次学术会议制定的眼底出血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全身症状明显好转。视力(国际视力表检查)增加4行以上,或恢复正常。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黄斑部及视网膜水肿4项指标中有3项以上减轻,或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或由重度混浊变为轻度混浊。有效:全身症状减轻。视力增加2行以上。眼底微血管瘤、出血、渗出、黄斑部及视网膜水肿4项指标中有1项以上减轻,或玻璃体积血有所减轻。无效:视力无提高或下降,眼底出血、渗出、微血管瘤不变或增加。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自觉症状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症状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视物模糊1.48±0.990.20±0.441.80±1.031.63±0.99目珠干涩1.70±0.870.21±0.451.60±1.041.40±1.16神疲乏力1.62±0.880.17±0.461.73±1.010.80±0.66少气懒言1.57±0.960.25±0.541.60±1.070.30±0.53口干多饮2.02±0.810.20±0.551.97±0.991.07±0.74舌暗或有瘀斑2.20±1.070.93±0.781.57±1.161.37±1.16脉弦细涩2.17±0.850.30±0.561.90±0.961.67±0.96

2.2 2组患者视力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视力检查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视力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眼底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眼底检查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4。

表3 2组患者眼底疗效比较 (眼,%)

表4 2组患者眼底疗效比较 (眼,%)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盲眼病原因之一。近年来,世界糖尿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加。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45%~5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高发病率和高致盲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局限,因此中医临床治疗护理中积极探索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症状、体征的方法,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尤为重要。这对于发挥医学治疗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病的范畴,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视力障碍。古代医籍对此有明确的记载:《三消论》曰:“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目疾”。《宣明论方》谓:“消渴病同久可变为雀目或内障”。《证治要诀》中有“三消同久,精血即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中医学认为消渴病的发病病机初则从阴虚燥热而起,消渴目病的病机可由阴虚内热,燥热伤津,精血耗竭,火热上扰,灼伤目络。这与现代医学研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出血、渗出、水肿[5,6],临床表现为视物不清、眼目干涩相呼应。然而糖尿病的发病病机复杂多样,并非局限于此。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多处于疾病较轻时期,其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远远早于既往古代诊断的内障;再者当前生活环境的改变和饮食结构与古代有差别,消渴病机也随之而纷繁复杂,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在四诊的基础上发现脾气亏虚、肝气不畅、瘀血内生是消渴病及消渴目病的病机之一。针对这一病机的治疗当以补气升清,行气化瘀为治则,根据脏腑病机,补气当以补脾气肾气为主,行气以行肝气为要,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可在临床护理中选用耳穴压豆和中药离子透入两种中医特色护理,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耳穴压豆为中医特色护理疗法之一,中医学认为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及经络相互沟通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廓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的相关性。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型属于气虚血瘀者采取肝、脾、内分泌、耳迷走神经反射点以及眼、屏间前、屏间后作为耳穴压豆点。按压肝、脾具有疏肝健脾、行气补气作用,按压内分泌、耳迷走神经反射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效果,按压眼、屏间前、屏间后具有良好的明目作用。

中药除内服之外,局部离子透入更能直达病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型属于气虚血瘀者,其用药原则当以补气升清,疏肝活血,其具体用药多采用清轻之品,如升陷汤之品,如黄芪,柴胡,另有菊花、玫瑰花、三七花上入肝经,以清肝目瘀血,升麻、蝉蜕行气透发,青葙子、密蒙花清肝养目,以上诸药联用,采用离子中药透入局部,能清肝明目,行气活血,改善眼底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引发的症状,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进展。

临床研究证明,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离子透入对于改善证型属气虚血瘀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治疗,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病机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