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南极科考40载

2020-03-17徐沐妍张青松高登义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12期
关键词:考察站中山站昆仑

徐沐妍 张青松 高登义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底部,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大于中国和印度领土面积之和,是世界第五大洲。在人类拥挤的地球上,这片冰天雪地的大陆至今没有原住民,这里是人类生存的禁区,是大自然设下的最后一片净土。数百年来,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带着各国不同的目的,奔向南极洲。他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创造了丰功伟绩。

从18世纪80年代人类首次驾船进入极圈开始,直到19世纪末,是南极探险史上的“帆船时代”,人类驾驶着风力帆船,依靠罗盘和原始的仪表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极大陆;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人类南极探险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时代”,人类相继到达了南磁极和南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机械设备逐渐取代了狗拉雪橇,人类在南极的探索进入了“机械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人类开始在南极洲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国际合作考察,这一时期被称为“科考时代”。1980年1月6日,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董兆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张青松,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前往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考察访问,实现了几代中国科学家的梦想,开启了中国南极考察的征程。1984年11月至1985年4月,由向阳红10号和J121打捞救生船组成的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在乔治王岛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完成了第一次南大洋考察。随后,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中国又先后建成了南极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购买了雪龙号极地运输船,自行设计建造了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40年来,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快速发展,取得了令国人骄傲、世界信服的成果。

1980年1月12日董兆乾(左1)、张青松(左3)和澳大利亚南极局长麦克尔(左2)等从新西兰南岛飞往南极麦克默多前合影。董兆乾和张青松成为中国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科学家(供图 / 张青松)

1989年2月26日落成的中山站,位于南纬69度22分、东经76度22分的东南极拉斯曼丘陵

1985年2月20日落成的长城站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一同走进神秘莫测的南极世界。回顾中国南极科考辉煌的40年征程;探寻南极冰盖之下的自然资源宝库;了解南极气候与全球气候环境的密切关系;走进冰雪王国居民——企鹅的奇趣世界;探秘南极海底的奇幻生命花園;领略极光女神“欧若拉”的魅力……让我们跟随科学家的脚步,一起领略南极的无限科学魅力吧!

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宣布落成。填补了中国科学事业上的一项空白,从此中国进入独立自主的南极考察阶段。为深入南极大陆冰盖,1989年1月26日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沿海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山站,2009年1月27日在“冰穹A”南极冰盖最高处(海拔4087米)建立了昆仑站。2014年1月3日又在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建成了第4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位于罗斯海东北的第5个南极考察站新站也即将落成。

2009年1月27日建成南极昆仑站,位于南纬80度25分01秒,东经77度06分58秒,海拔4087米

2014年2月8日泰山站建成

猜你喜欢

考察站中山站昆仑
基于局部特征的南极考察站网络效率评价
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昆仑
南极洲——中山站
“雪龙”号搭载南极科考队抵达中山站
回溯过去,从昨天读懂今天
各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