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温度和力度

2020-03-17王运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政高职

王运河

[摘           要]  以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引,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情,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总结教学工作的特色和经验,提出思政課改革创新要以提升其温度和力度为途径和条件,在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和目标。

[关    键   词]  高职;思政课;生活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18-02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为了探索中国传统教育改革之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拓荒者之一,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朴素务实,注重实践教育,克服了当时教育虚浮的弊端,取得了积极而明显的成效。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的同时,努力造就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强大的理论前瞻性,它依然深深契合着今天的高职教育现实,对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创新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青年人思想教育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重温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极有必要。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思政课教学还没有在根本上克服“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模式,在思路和方法上没有彻底解决“知行分割,教学脱节”的结症,没有认真研究和总结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思维特点,没有探索出可以推而广之的有效模式。因此,今天我们重温陶先生的教育信条,以行促知,以知励行,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温度和力度,实现理论教育入心见行。

所谓提升思政课的温度,就是思政教学风格要亲切自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实施教学,形式上要新颖活泼,符合新媒体时代青年人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内容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要接地气,要能够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思政课要点燃学生热情,提升温度,让学生融入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环节下好功夫。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从单纯教书向全面提升学生素养转变

这是新时代赋予思政教师的根本职责。陶行知先生认为“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国民。“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立”就是能自衣自食,不依靠别人。“自动”就是自己主动是发自内心的意愿,是“天下之乐而乐之”的内在表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反对以“教”为核心,而是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是手段,学是目的,做是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倡导“教学做合一”,这在今天依然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思政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素质提升为中心,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材为根本任务,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途径方法,育人是根本目标。学高为师,德厚为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用渊博的学识启迪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以大爱无私的精神投身到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中去。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务虚向写实方向转变,要用理论知识着力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困惑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温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让他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检验教育理论。陶先生曾经指出: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必须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人生目标,达到今天我们所说的与时俱进。根据笔者的体验和总结,现在高职青年学生的弱点是思维方式单向性,知识结构孤岛型,人生目标不清晰,自我意识未觉醒。因此,在目前高职学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必须转换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师必须要有同理心——即要从学生的心理和视角思考,这样才能与他们有效交流,走进他们的世界,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教师若不肯向学生虚心请教,便不会知道他的环境、能力、需要,那么,教师就不能教导他。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我院以教学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指导思想,对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确立了“人生目标”“家国情怀”“感恩有爱”“尽职敬业”等十个模块,实行专题教学,把课程理论的指导性和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相结合。鼓励教师用身边事、眼前人的鲜活案例教育和引导学生。同时贯彻全程育人要求,让学生自觉地做到教师在上课点名时大声回应,提问时起立回答,讲课时端坐听讲,下课时文明交流,校园见面时停留问好,对师长礼让先行。这些礼仪行为规范性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堂上的九十分钟,课间休息的十分钟,都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检查时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成就人生。”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和组织专题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随时交流,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不是枯燥的理论课,而是一门实用的人生实践课。

三、在教学模式上,要放弃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做法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以情以实以爱育人,要把思政课变成人生教育课。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来讲,去做,去总结,去分享,教学方法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符合学情。要解放学生的脑、嘴和手。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我们实施情感教育,以情动人,提升思政课温度,教育学生心中有爱。培养爱国心、中华情,首先就要从教育学生爱父母,爱家乡做起。辽宁轻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期末作业是《给父母的一封信》,学生亲手书写的一封家书传递儿女的感恩之心,让家长们感动惊喜。概论课的期末作业是《厉害了,我的家乡》,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用数据图片展示家乡巨变,在交流分享中潜移默化厚植家国情怀,去热爱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家乡——中国。“自新一叶”的教学创新活动,让学生分别写下自新宣言,并让他们彼此督促践行,共同成长;国学经典进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师生共读《大学》《论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拥抱母亲”亲子交流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加深理解信任,时时常怀感恩之心……通过这些新颖活泼的交流活动,学院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使他们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取得了积极效果。

所谓提升思政教学的力度,就是以行促知,“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提高思政课的感召力和穿透力。生活教育理论认为,行為知之始,在实践中才能深化对理论的认知,在实践中经历得越多学到的越多,从而体验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提高思政教学的力度,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以行促知,以知励行,要全力做实搞活实践教学

以爱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增加思政课热度,要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行必有德。志愿服务、拓展训练、参观考察、公益实践、社会调查、读书比赛等,都是生活教育的有效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夯实教风,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用眼前事和身边人的鲜活案例教育学生,“寻找最美辽轻人”,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感动校园的好人好事。知行合一,“社会公益实践”让学生在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提高公共道德修养。环保、扶贫、助学、敬老……,仅在上学期参加义务献血的学生就有五百多人,我校受到金普新区血液中心的表彰。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育更是不可或缺。通过参观考察,学习本地劳模事迹,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自豪感,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关心集体、团队合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从而自觉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和优秀的建设者。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辽宁有着深厚的劳模文化底蕴,中国工业展览馆凝缩着老一辈工人艰苦创业,以厂为家的主人翁情怀;鞍钢的工人模范孟泰,“身不离工厂,心不离群众”,展示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都是辽宁劳模文化的精华,都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都是思政课教学的良好案例,都是蕴育工匠精神的深厚沃土。同样,学校本地优秀企业文化,以及地方文化中与其专业相关的非物文化遗产项目,都可以拿来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强化“自主”“自立”“自动”的工匠精神内涵,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2.建立包含“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操守意志、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员培养人,全程教育人,全面考察人,思政课里,学生在课内课外的每一次表现都有操行记录,督促和激励学生的素质养成。我们的思政课素质考核环节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纪律遵守、读书报告、新闻播报、公益实践、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方面,建立了“免考”和“助教”制度来鼓励学生求上求知求进,坚决摒弃一考定音的教条主义作法。用成绩考核的指挥棒来引导学生自觉、自发、自立、自强,这也是高职教育所追求的立德树人的目标所在。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新的时代,奋斗精神的培养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同频共振,是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必由路径,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意义。今天,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学,应该研究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和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卓有成效地改革创新,如何在知行互进中提升学生的德育养成,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我们今天有必要去重拾和研究陶行知先生唯实唯用的生活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马萍艳,崔市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知行合一”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10):107-108.

[2]宋传祥.“知行合一”视域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国际公关,2019(3).

[3]白晓宁.“知行合一”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高教学刊,2015(10):85-86.

[4]胡春霞.“知行合一”教育理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改革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62-6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政高职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