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与职业愿景分析研究

2020-03-17陈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院校职业

陈杰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进一步增多,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只有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迎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就高职学校就业现状与职业愿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缓解就业难问题。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职业愿景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28-02

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性以及独特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应当发挥学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的合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终培养迎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主观因素

由于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与本科院校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不能够准确定位自身的就业方向,或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这也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成功率[1]。与此同时,很多学校都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就业指导,这也导致很多学生面临就业时,并没有指定十分明确的职业目标以及规划,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定位出现偏差,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还有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自身的专业进行深入探究,职业能力的缺乏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竞争能力不足,因此也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客观因素

1.政策因素。近两年,政府部门十分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不断加强对高职院校教育的实践以及探索。通过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基建计划,最终落实高职教育。与此同时,国家也在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业之中,并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政策。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些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脱节情况,一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充分响应或是落实,这也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也在深入探索,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遭遇发展瓶颈,市场劳动力富余导致就业形势不乐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市场选择范围。一些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这些使得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够找到工作,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当下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认可度不高,学生很难取得肯定[2]。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会直接排除高职学生。市场矛盾的激化也不利于高职学生就业。

3.学校因素。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很多高校的声望都比不上本科院校,这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一些学校无法借助自身的社会地位来帮助学生增加就业率,从学校教育这一角度出发,当下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目标不统一这一现象。很多高职院校都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使得人才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降低高职院校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一)学生方面

从学生层面来看,当下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很多学生的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平时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期间也存在着不认真听讲,甚至出现旷课情况,因此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与此同时,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因此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胜任[3]。专业知识能力的限制也会直接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应当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由于高职院校课程的安排或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经过实习便投入工作岗位,或是在面对实习时往往应付了事,造成学生不能够了解本专业的行业领域,最终就业困难。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是听从学校的宣传以及父母的意见,到了高職院校之后发现自身并不会对这一专业感兴趣,因此也不会规划未来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也导致学生不能够准确定位自身的价值,造成就业困难。

(二)高校方面

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因此,专业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仅仅是追寻一些热门专业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及人才供需,这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4]。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问题,教师数量较少,很多教师并没有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一些学生虽然拿到了毕业证书,然而却缺乏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行业需求。与此同时,一些高职院校针对毕业并没有加大指导工作力度,甚至一些学校并没有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十分茫然,一些院校仅仅是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明确的就业指导。

(三)用人单位方面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在进行毕业生招聘的过程中,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其实,很多岗位并不注重学历,而是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因此,作为用人单位不能将高学历与高能力画上等号。错误的观念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面临毕业时,不能准确匹配与岗位之间的关系,最终造成人才浪费。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在进行工作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尤其看重工作经验。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工作经验的缺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因此,用人单位的这种思想也会降低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率[5]。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下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仍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在同一背景之下,男生被录用的概率远远大过于女生。

三、高职学生职业愿景分析

(一)学生角度

从学生角度来看,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做好职业规划,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很多学生由于自身基础较弱,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自信心。学生应当明确自身的职业目标以及愿景,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就业自信心。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当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生活以及工作始终充满热情。面对困难时,应当善于变通,加强自我鼓励以及自我引导,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向其他学生学习,不断累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6]。当下,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升学压力都是在体制教育下度过的,因此,当代很多应届毕业生都缺乏创新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岗位都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英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信息处理能力,然而,仍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累积经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之下,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项技能。

(二)学校角度

从学校这一层面来看,作为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并针对毕业生开展与之相对应的就业指导团队,帮助学生系统化规划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建立自身的职业愿景,并树立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之中,应当了解不同企业的岗位要求,一旦出现职业困惑时,作为教师应当及时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身未来想要从事的岗位,在校期间也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职業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7]。同时,在当下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技能性以及应用性,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除了输送专业知识之外,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除此之外,也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用人单位角度

从用人单位这一角度来看,应当加强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演习机会,让学生在岗位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最终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校企合作这一方式也能够为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以及技术研究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最终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十分严峻,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当全面分析当下高职院校就业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现状提出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丽芳,陈晖阳.基于麦可思数据分析的高职法律文秘专业建设对策: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5):78-81.

[2]王燕玲.高职院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现状调查: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7):358-359.

[3]查小玲.会计类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现状和意向调研与思考:基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J].山西科技,2020,35(1):101-105.

[4]王烁.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麦克思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8):8-11.

[5]刘俞麟,郑光勇,李康满,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专业、项目、工作室”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2):6-7.

[6]刘婷.基于OBE理念教学模式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9,40(3):45-50.

[7]庞馥珊.“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0):54-56.

[8]佀妲,乔小燕.高职院校会展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2):73-7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