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对接企业的研究与实践

2020-03-17谢玉艳雷玉办韦文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生产

谢玉艳 雷玉办 韦文业

[摘           要]  中高职衔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对接企业的研究与实践,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认识专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充分了解专业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校企通过人才供需对接、知识能力对接、教学情境对接、基地建设对接、“双师”技能对接、顶岗实习对接等一系列可行的运作,双方均在对接中受益,实现双赢。

[关    键   词]  中职;高职;工业分析;对接企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12-02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已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高职衔接模式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工业分析技术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的重要岗位,有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生产的“眼睛”“八小时厂长”。因此,职业院校如何保证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企业要求至关重要,有教学工作者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1-3],也有对专业在化工产业中的应用进行对接研究和实践[4],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文),已成为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技能的规定措施之一。为此,本文尝试将中高职衔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对接企业方法进行研究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人才供需对接

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服务于以化学知识为主的企业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与地方化工、矿冶、建材等行业的经济建设紧密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的变化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更新升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并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中高职衔接的毕业生来说,生产一线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评定学生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校企对接合作,让学生全面接触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了解专业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增强专业社会意识和责任。对企业来说,生产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来源主要来自职业学校,而且是以本地职业学校为主,对需求人才的素质具体要求理所当然与职业学校保持沟通合作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校企双方按实际供需平衡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建合作平台,共同培养,实现双赢。

二、知识能力对接

企业在不断地变化,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在专业技能上要符合企业要求,在其他方面也应有相关能力,比如书法、宣传板报、演讲、歌唱、文职、体育等特长,便于活跃企业氛围。当然不是要求每个毕业生都同时具备,但具有1~2门特长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鉴于此,学校有必要拓宽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和应变能力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来说,仪器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由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创新上是有所不同的,因此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充分调研并对院校存在的短板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尽可能与企业相一致。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面广,涉及化工、矿冶、建材、轻工、制药、电子、石油、纺织、农业、地质、环保等领域,不同的行业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是不相同的。显然,由于专业适应行业范围广,虽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相同的,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具体操作还是有一定区别,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专业课程都传授给学生,主要是以职业院校所在地的经济支柱为主,同时也要根据对接企业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以笔者所在地为例,矿冶是一大产业,并定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业,包含采矿、选矿、冶炼等整个矿冶产业链,学校对接了一定数量的大中小型企业。针对本专业在矿冶行业中的应用调查了解,企业需要分析测定矿冶行业中哪些元素,分析测定这些元素是采用何种方法,而分析这些元素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是否是先进方法,预测今后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等,所有这些内容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都是院校与企业之间对接的内容。为此,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及对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矿石分析》《冶金中控分析》等作为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校级教材。同时聘请对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得教学计划更贴近企业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情境对接

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课程主要是分析测定物质中组成部分的含量,专业课程教学情境设置与企业相同或相近,可以让学生提早进入生产氛围,使学生对在心理上适应企业生产实际有所准备,并对自身的能力充满自信,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即能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少走弯路。

要做好教学情境对接,主要的具体做法:(1)认识实习。在专业课程授课之初先安排学生到对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解专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专业,遵守职业道德等内容。(2)合编教材。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合作编著校本教材,内容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分工段(产品)包括原料(辅助材料)、中间品生产控制等分析测定方法。(3)仪器相同。校企所使用的常规仪器相一致。(4)样品相同。在学校技能实训所用的样品是从企业质检部门得到,并标有企业分析测定组分的含量。(5)试剂制备一致。校企在分析测定所用的试剂制备方法、浓度、保存等规程完全相同。(6)操作过程一致。操作过程包括称样量、样品的处理、测定步骤等各个环节都应相一致。(7)数据处理按统一规定。对原料、产品等样品的分析测定,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统一按标准执行,对中间品的控制分析按校企合著的校本教材规定处理。(8)项目化教学。在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生产操作方法之后,采用项目化方式进行教学训练,将企业生产的已知实际含量的样品分发给学生进行实际分析测定,将学生测定结果与企业生产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考核,以此作為评价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成绩的方法之一。

四、基地建设对接

要掌握专业技能离不开实践操作的训练,训练基地的建设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基地建设以基础的、通用的为主。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很有必要与对接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校企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利用企业在资本、技术、知识、前沿、设施、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筛选有代表性的企业以合同、协议等形式,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在合作共建过程及基地使用过程,学校的主要义务包括提供优秀毕业生由企业优先招聘、培训企业员工提高文化水平、培训技术岗位员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合资购买仪器与企业共同使用、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提供支持等;企业的主要义务包括优先招聘对接学校毕业生、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接纳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有条件的企业将空房改造成教室供学生实习期间使用、提供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及成绩的评定等。这些是合作的主要内容,具体操作细化后双方执行就可以了。

五、“双师”技能对接

对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技能水平。教育部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显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之一是与对接企业合作,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特别是学校放寒暑假期间)安排有关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培训锻炼,了解本专业在企业应用的发展动态、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对生产样品的分析测定非常有帮助)、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本专业所有岗位的操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对本专业出现的技术问题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反过来,教师掌握这些生产技能后,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六、顶岗实习对接

顶岗实习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明文规定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践技能的检查。与企业顶岗实习对接要做好以下几点:(1)精选实习的企业。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可在多个行业就业,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工作的内容以及对企业的偏爱,职业院校可以选择多个不同的行业企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在多个生产企业中有选择性地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根据实习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由任课教师制订實习大纲,明确实习内容、达到目标等。(2)实习期间的管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明确规定将实习学生纳入实习企业员工管理,除了带队老师外,应聘请企业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老师指导学生实习,生产现场骨干技术工人对学生进行手把手传帮带,学生的实习成绩及表现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带队教师进行各自评定,综合加权考核后得出。(3)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和考核后,可以直接招聘为企业员工。

七、结语

中高职衔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与企业对接,是校企合作办学双赢的重要具体举措,是着眼于专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能够持续性发展的考虑,通过与企业有效对接,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践证明,校企对接适合于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蒋定建,方晓玲,付梅莉,等.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赛教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5):49-51.

[2]朱艳.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改革与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61-63.

[3]易灵红.中高职衔接的高职工业分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C版),2018(9):66-67,134.

[4]李艳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与化工产业对接的调研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8,46(17):161-16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生产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