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2020-03-17王春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

王春燕

[摘           要]  身心健康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大数据为开展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校需要让大数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实现融合,并且通过这种形式让贫困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能够形成不等、不靠的生活态度,养成勇于攀登、不畏艰难的进取心态。新时期的“精准扶贫”不仅要求在经济上为贫困生提供帮助,同时还要求在心理上关心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新课标提出的“心理扶贫”要求。

[关    键   词]  大数据;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48-0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在拓宽招生渠道的同时也扩大了招生规模。因此,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不断增加,虽然其与其他高校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面对贫困生品质这个问题却并无明显差距,当前仍然有一部分贫困生会因为家境困难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产生自卑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与人沟通,同时也不愿意和辅导员说明自身的实际情况,于是高职院校不得不参照以往的方式和手段去完成对贫困生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和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出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制约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就会使一些真正需要获得学校帮助的同学被忽视。现代学校的管理开始朝着云时代的方向发展,而云时代的优势就是可以把事实当成发展基础保持分析的逻辑性。而因大数据自身拥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高速性的发展特点,所以自然也就成为高校对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的一种方式。大数据不仅能够为辅导教师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精准地梳理问题,更能够让贫困生和其他类型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咨询的效率获得提升。

一、使用大数据进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深化贫困大学生心理育人

“传统的高职高校教育并未侧重学生心理上的发展教育,由此也就出现了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关注、不熟悉的局面,这样的情况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辅导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察觉到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之后会将自己的孩子带到医院进行治疗,而治疗的手段则大多是去做一下心电图等”[1],这样的方式可谓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对其进行辅助,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前最为适合对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帮助的辅助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的理念是在20世纪被提出的,当时人们对大数据的理解主要是大数据能够整合资源、能够不断拓展储存规模、使用更加灵活、拥有快速处置的能力,能够被广泛使用在不同领域[2]。简单来说就是针对目前繁杂多样的互联网海量信息,如果只是依赖于人去完成问题的分析是很难的,而使用大数据去分析问题并总结问题的话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使用大数据去科学分析问题就可以预测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设置出全面且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育人能够深入有效地完成。

(二)有助于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准资助

过去,一些高职院校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经常运用的方式是开大会以及做报告的方式去全员动员,其对贫困生给予判断的方式仅仅局限在看学生所提供的困难材料,无法真正做到“一生一策”的发展要求,在对贫困生的帮助上并未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引导措施[3]。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对贫困生提供资助时经常会产生片面注重经济资助,而忽视心理援助以及发展性资助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大数据技术能够很好地为高职院校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提供新的工具与新的方法,构建将个性化需求作为资助基础的一种资助体系,真正达成“精准”的育人标准[4]。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出现“心理贫困”的主要表现

新时期的“精准扶贫”理念与内涵仍然要保持丰富,政府和高职院校不仅要求有效地对贫困生在经济上出现的贫困给予处置,还要求对贫困学生存在的“心理贫困”密切关注[5]。

(一)较强的自卑感与失落感

高职院校贫困生原本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群体,他们的情感、思维、价值观等都处于不成熟和不独立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这部分学生还承担着来自家庭带给他的经济负担,再加上校园中攀比之风的盛行,会导致部分贫困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最终让贫困生经常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存在差距,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甚至会出现自卑感,严重的还会产生负面情绪,最终这些自卑感还会持续地滋生、萌芽[6]。

(二)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

大学时期,学生正处于想要获得情感并与同学建立友谊的发展阶段,贫困生自然也希望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交往关系,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融入主流群体中。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经常会因为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和自我适应能力较为薄弱,导致价值观念和主流群体仍然存在差异,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使贫困学生自身的情感和交往异常敏感与封闭,不愿意加入集体活动或者不希望参加任何的学生组织,所以在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敞开心扉、不大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问题让贫困生自身的人际关系变得非常狭窄,同时也会使学生出现异常强烈的孤独感[7]。

(三)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重点问题就是在高职院校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而贫困生经常会因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从进入学校就已经开始规划自己未来需要从事何种职业、需要如何反哺家庭,但是伴随目前社会竞争的持续激烈,贫困生仍然会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惘,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会滋生一些对社会不满的情绪,这样可能让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恐惧感。

三、运用大数据做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设置完善的判别贫困生机制

为贫困生提供资助,如果仅仅是为他们提供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准确判断出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真正需要获得帮助的贫困生。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的做法就是由辅导员对学生发放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然后通过调查表去了解学生的贫困程度后选出需要进行扶贫帮助的学生,随后再要求这部分学生提供贫困认证书后审核学生是不是真正符合贫困生的资助标准。这种做法存在的漏洞就是使一部分学生会为了获得学校的资助而去伪造贫困证明,占据贫困生资助名额。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起有效的贫困生鉴别体系,诸如针对学生校园卡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学生平日在校的生活数据并对其完成分析,准确地找出真正需要获得资助的学生,并为这部分学生提供经济资助与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二)发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以往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心理测评、心理咨询、辅导员与心理教师,教师与学生對话的方式。虽然这些方式获得的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因为高职院校贫困生除了物质上的贫困还经常会伴随心理上的“贫困”,这种情况需要高校辅导员与心理教师除了采取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外,还要求运用一些别具一格、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帮助学生,避免学生因自尊心受损,而影响与老师或者是辅导员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倾诉内心想法。在这些方法中比较实用的一种就是作为高校教育人员可以合理运用数字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和出现的心理问题,这样不仅便于贫困生与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有效咨询,同时也让高职院校贫困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诊断效果得到增强。

(三)大数据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档案以及心理预警系统的探讨

高职院校能够基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系统,这一系统可以把贫困生的家庭、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况、人际关系交往等几个方面内容涵盖其中,同时在用大数据对其进行快速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分析问题,总结对贫困学生心理干预的相关措施,及时掌握教育的主动权。诸如:部分院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一卡通的使用情况,就展现出大数据处置和分析的优势,而作为校园的心理教育者则能够运用这些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异常波动以及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

综上所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使命与要求,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内容。因此,当前的高职院校需要合理进行大数据的应用,合理运用大数据完成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并且使用大数据的方式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心理教育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安哲锋.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数据分析及应用思考[J].高教学刊,2018(8).

[3]郑敏.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才智,2019(11).

[4]冯如.精准扶贫下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5]霍启红.大学生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相互关联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6]徐国成.大数据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21.

[7]谢名承.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8(17):124-125.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心理健康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