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构建云南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研究

2020-03-17周丰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物流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陆良县产业链农户

姜 钰,周丰婕 (厦门大学 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363105)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愈加广泛,现代农业开始面向信息化、集中化的趋向发展,农业产业链中的各个节点尚未打通,存在农业组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竞争力弱、缺乏大量资金支持等问题。作为乡村发展的新切入点,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地方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产品链的集合体,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从而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从农业全产业链的角度讨论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特色农业的构建,对于当地农业的改革创新,以及促进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各个农业企业对全产业链模式的关注有了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关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个市场,开始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战略。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内学者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金福子、苏燕华(2019) 通过研究农业全产业链的区域分工协作的优势,农业全产业链的区域分工协作的问题以及农业全产业链的区域分工协作的优化路径来解释说明了发展农业产业链的重要性。在农业全产业链对农民脱贫致富的影响方面,叶奕茂(2019) 提出,我国目前人均土地资源少、农业技术落后、农业资金匮乏,只有农户齐力一心,将各自拥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农业规模化、技术化、稳定化,最终才能实现脱贫致富。刘芳林(2019) 认为当前农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生产环节难以满足对农业供给的新需求,加工环节难以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销售环节难以完成最后全产业链增值。而农业全产业链以农民发展为动力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增收。田剑英(2018) 认为农业全产业链的融资方式与完善对策应该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以适应农业全产业链金融的发展需要,支持核心经营主体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储存环节及品牌文化的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增值与溢价,推动小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经营并盘活农业资源,从而增强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当前我国的农业全产业链尚没有被打通,各环节分段治理导致了彼此的脱节,而前人研究的现有模式主要从供应的角度考虑,重点研究对象是农户和农业企业,在对实现供给端的整合、与消费者终端需求之间关联的研究较少,未将产、供、销集于一身;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如何整合展开,对上游的农户意愿和下游的消费者体验较少涉及。因此,文章从传统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角度来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基础上,加入消费者角色,以实现供需两端的协调和平衡;在研究传统全产业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新零售”的理念,将O2O 模式融合其中,强调消费者驱动的重要性;并将全产业链涉及的各个角色进行分析,构建更全面的创新型产业链。此外,结合民族特色,运用品牌营销的内容打造品牌效应,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2 云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各个地区全面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相关企业纷纷进入农业产业链这个充满潜力的大市场,中国农业产业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农业是云南一大支柱产业,云南近年来建设高原粮仓、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开放农业等高原特色农业,是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其中涵盖了粮食、茶叶、花卉、蔬菜、养殖业、加工业等行业;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现有资源,以马铃薯、水稻、烟草、茶糖产业为主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云南特色产业,实行全面的农业产业化,并不断优化产业化结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下对云南陆良县展开具体分析和提出对策。

2.1 云南陆良县农业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

云南陆良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是云南省最大的坝区,稻谷产量高居全省第一。据调查,该县以粮食、烤烟、蚕桑、畜牧、蔬菜、林果为六大特色产业,目前该县有16 万亩优质的烤烟基地,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9695 万亩,预计实现农牧渔总产值96.97 亿元。目前陆良县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农业和牧业占比较大,林业和渔业的增长速度较快,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农业产业总体上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1) 大户经营模式。云南陆良县根据“扶优、扶大、扶强”原则,发展多元化规模经济,从政策方面给与企业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农业大户、龙头企业。该县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业大户主要以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目前经营模式如图1 所示,以农户为核心,农户对供方进行种子采购,合作单位向农户提供新鲜农产品供应;在消费者端,农户根据其实际需求,可选择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市场,再由该物流公司对消费者实施产品的运输,也可以由消费者自取。市场供应方主要以农业为主,合作单位主要以下游的餐厅食堂直供新鲜农产品,物流基本交由第三方外包,并多数选择陆路运输;在目前的时代趋势下,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在慢慢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并且传统生产模式的缺点显而易见:该种经营模式下的传统经营模式效率低下并且产业链较短,无法产生更大的利益,使得传统经营方式在行业中更加不具优势。

图1 大户经营模式

(2) 以农业为副业的经营模式。陆良县作为云南省的农业大县,该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农业伸出橄榄枝,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企业开始拓展第一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较好地利用成熟产业的现有资源和资金基础对农业进行有力的探索,促进陆良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虽然这些二三产业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作体系,但农业还在摸索发展中。以副业的模式来发展农业,其经营模式非常单一,如图2 所示,仅为公司与市场之间的流通,产业链极短,没有形成良好的上下游间的协调运行,经营效率低。

(3) 小型个体农户经营模式。如图3 所示,此模式经营规模较小,独立经营,家庭收入绝大部分来源都来自农业生产,由于供应渠道单一,收入也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个体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很难形成协调平衡,市场风险和收益回报不对等。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进程中,个体农民不仅要承担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还要面对更大的市场风险:一是主体不集中,经济实力薄弱,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的能力较弱;二是无法有效进行市场预测,不够理性,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较大,与同行竞争较强且互相模仿,形成“扩散型”蛛网;三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组织化程度低,业务方式陈旧,交易费用高,收益率较低。对于这种小型的个体农户来说,交易市场是其主要的供应渠道。

图2 以农业为副业的经营模式

图3 小型个体农户经营模式

2.2 制约云南陆良县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 发展模式单一化。陆良县近年来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些经营主体虽然数量在不断扩大,但是总体带动能力不强,目前还未能联合各环节实现有效协调运作,科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该县绝大多数农业生产单位还是以小规模、个体户的形式存在,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运营,一方面受限于该县不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受限;另一方面受限于当地的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农民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不敢贸然尝试创新,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

(2) 劳动力素质不高。当地农民普遍缺乏文化教育,科技素质低,对新型农业发展的信息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当地无法得到有效推广;经营管理素质低,摆脱不了传统农业的束缚,主要还是进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会通过合理配置劳动资源来调整生产结构,因此少有开发新的产业领域和特色产品;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思想素质低,缺少创新精神,缺少较强的成就动机和经营观念,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3) 产业链整合力度不够。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因此该县在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时应加强融资力度。邵腾伟、吕秀梅(2017) 认为就农业全产业链的融资需求而言,农业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链条长,而我国农业最大的隐患在于产业链条断裂,生产与流通、流通与消费、生产与消费脱节。而该县项目有限且重大项目少,县级财政困难,对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财务经费力度不够,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县解决农业产业链脱节的问题,阻碍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整合。

(4) 标准化生产及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云南陆良县品牌农业发展缓慢,精深加工和优质特色的农产品少,虽然已经注册了部分农副产品的商标和标识,但由于缺少大量的资金支持,大部分的农副产品无法使用优质高级的原材料,出售的产品大多数为初级产品。一个完整的质量安全体系应涉及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物流环节,这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该县2018 年初步建立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但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生产流程的运作规范仍不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效果有待加强。

3 解决对策

3.1 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强农业组织化

面对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局势,陆良县应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联合体产业链下实现不同经营主体间各环节的相互协作。农业产业链各经营主体之间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分工协作,形成协调的产业链条,让家庭农场侧重于农业种植养殖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农民合作社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形成良好的中间枢纽,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业产品的研发和加工,强化产品的营销流通。各主体在集体化组织中发挥出各自的经营优势,共同实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目标,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以抵御自然界和市场风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有效解决农业组织机构松散、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3.2 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常常伴随着农业分工的深化,形成协调平衡的上下游供应关系,这要求各个节点之间要有明确的协作关系和组织模式,同时带来了纵向的交易费用成本。陆良县地区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上的分工水平低,这都导致了该地区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低下,农户之间合作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该地区应重点从农业产业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协调运作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经营环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强化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让农户在经营发展中联合起来共同参与该地区农业的发展,改善陆良县目前分段治理的现状,降低产业链的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价值链利益最大化。

3.3 探索“全产业链+O2O 模式”,创新升级农业全产业链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农户聚集化”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与电商行业的融合,还实现了农民的增收。目前陆良县农业发展模式固定单一,单一的生产、单一的供销,各个企业上下游之间的需求预测和协作以及面向消费者的终端,都没有实现良好的供应链协调,以至于向全产业链转型和创新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将产、供、销集于一身,该地区农业发展应该注入新的血液,可考虑结合“O2O 模式”,建立农业电商平台,形成“上下游协作+O2O”一体化供应的模式。结合“O2O”模式的创新型产业链如图4 所示:

图4 结合“O2O”模式的创新型产业链

这种模式可以突破普遍存在的线下消费方式,消费者与农户主体之间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线上消费,将实体经济和线上资源进行融合,为农户主体提供一个可线上经营以及为有需求的顾客提供一个可线下消费的平台,既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所增加的昂贵成本,又可以让顾客享受到更新鲜的农产品以及当地农业特色服务。顾客在网上进行交易购买,而在线下(比如农家乐、观光体验等) 享受云南特色服务,从而增加城市居民的参与和自然体验,打造具有云南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牌。这种模式改变大众化农业经营模式,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进行改造升级,构建平台以发展具有创新型的产业链模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创新。

猜你喜欢

陆良县产业链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陆良县总工会:举办贫困劳动力现场招聘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