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维度与模型构建

2020-03-17钱慧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物流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范畴编码竞争

董 泽,钱慧敏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0 引 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持续激增,使得整个物流行业中原本的竞争态势愈发严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顾客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苛刻。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各大物流企业之间掀起了构建智慧物流的狂潮。京东通过自建智慧物流,构建范围更广的物流网络体系,改善了顾客低效的物流体验;菜鸟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整合各类物流资源,不断降低物流成本,给顾客带来了低廉的价格体验等。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对于智慧物流带来何种优势的了解并不全面,相关学者对于智慧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扎根理论全面分析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所在,在完善智慧物流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智慧物流企业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相关的借鉴与指导。

1 文献综述

1.1 智慧物流相关研究。2008 年,IBM 总裁彭明盛率先提出了“智慧地球”并于第二年向奥巴马抛出了“智慧地球”的相关概念。随后,奥巴马提出将“智慧地球”作为美国国家发展战略。同年,IBM 提出了“智慧供应链”的概念,智慧物流则是由此概念延伸而来。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物流行业报告《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指出,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如今,我国已经迈入智慧物流时代,众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新生事物并且从智慧物流的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从智慧物流的概念来看,大数据应用是智慧物流发展的手段,也是构建智慧物流体系的标志之一。因此,有学者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如孙正萍[1](2018) 着重分析了基于大数据下智慧物流的特点:信息联通、数据驱动、资源共享、人工智能,提出了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李佳[2](2019) 阐述了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行业中应用演变历程,发现了智慧物流目前在该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智慧物流模式的重构思路;Jin 和Kim[3](2018) 通过对物流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失误,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并维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智慧物流的实现既需要依靠大数据的应用以外,还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它能帮企业整合各方资源,包括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行业、物流过程以及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资源,降本提效并促进智慧物流朝着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4]。很多学者就信息平台的如何搭建问题展开了研究,如石荣丽[5](2016) 提出了智慧型物流园区的概念,并结合其特点提出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为物流产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指引;韩超[6](2011) 提出物联网港口信息平台建设的设计思路及系统定位,强调只有依托全新的物联网技术,才能构建出新一代信息平台,促进港口发展。除此之外,Leonardo 和Mirian[7](2013)、姜大立等[8](2018) 同样强调了信息技术在物流平台中的重要性。

上述学者无论是大数据或是信息平台的搭建,或技术重要性的分析,对于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本文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时,将上述研究成果纳入研究范畴之内。

1.2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相关研究。竞争优势的相关概念在1939 年由英国的经济学家E. Cjanberlin 首次提出,但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Michael Porter 发表相关著作并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后,这一概念才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之后,竞争优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竞争优势内生论和竞争外生论。Porter 作为竞争优势外生论的代表,认为外部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性;竞争优势内生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取决于企业内部因素,其中包含了资源、核心能力以及知识等因素。

部分学者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角度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展开了研究。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段梦等[9](2018) 认为创业导向作为企业无形资源,同样能够提高整体的双元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张艳清和张秀娟[10](2015) 提出谦卑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具备资源基础理论所提出的竞争优势源泉的四大特性,可以通过组织学习、服务提供和组织弹性发展为企业创造价值,以形成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从核心能力的角度,如曹庆楼和Taewon[11](2018) 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能力、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影响路径模型,结果表明:物流企业信息化能力对竞争优势存在显著影响;沈哲[12](2012) 发现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则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呈正相关关系。

从知识的角度,宝贡敏[13](2001) 认为要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就要区分核心知识、先进知识和创新知识之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之上,做好不同知识与技术的梯度开发、平衡和控制,从而形成企业的可持续的知识。

根据上述相关文献分析,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没有涵盖物流智慧化特点,而且有关智慧物流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因此,本文通过扎根理论构建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指标体系,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并为智慧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与借鉴。

2 研究设计

2.1 资料来源。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以下来源:(1) 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2) 报纸、搜狐以及政府官网;(3)德勤中国网;(4) 相关物流网站或公众号。从以上几项资料来源处进行查找涉及到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并进行筛选和剔除,得到了相似度较高的124 篇相关资料。其中期刊(包括会议论文) 100 篇,硕博论文8 篇,新闻报道4 篇,物流报告1 篇,相关物流网站或公众号发布文章11 篇。本文从中选取了相关性较大的104 篇资料进行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编码,剩余20 篇用于扎根理论模型的饱和度检验。资料的主要来源及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资料来源及内容

2.2 研究方法。本文采取质性分析方法——扎根理论来确定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维度。该方法是由Glasser 和Strauss[14]在1967 年所提出,之后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一种学术界公认的、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其实是由广泛的认知通过不断比较分析、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理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对搜集的原始资料包括期刊、新闻、报告、访谈记录等进行初始化分析,凝练出各个初始化概念并逐级登录;第二,针对初始化概念挖掘彼此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划分范畴;第三,将范畴进行相互比较分析,并进行总结归纳,构建出理论模型。本文研究的主要步骤如图1 所示。

2.3 资料处理

2.3.1 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主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从中提取出相关初始概念并进行范畴化的过程。本文通过软件Nvivo11.0 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编码,遵循准确概括原始材料、避免遗漏重要信息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原语句中的词句。例如“其根据以往的营运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消费者的数据进行挖掘,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提前布局在消费需求周围”,在进行开放式编码时,选取句中词进行概括即将该语句编码为“需求预测”节点。由于初始概念较多,本文主要列举了15 个初始概念以及各初始概念所属范畴如表2和表3 所示。

2.3.2 主轴编码。主轴编码是进行扎根理论编码的第二步,主要是寻找开放式编码中所提取的各个初始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共通点,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形成范畴,同时也为主范畴的形成奠定基础。本文经过主轴编码分析,由多个初始概念形成了12 个主范畴,4 个核心范畴。核心范畴成本优势包含资源成本控制能力和管理成本控制能力两个主范畴;核心范畴信息化平台优势包含平台协同管理能力、平台监督能力和平台服务能力三个主范畴;核心范畴业务能力优势包含智能运输与配送能力、智能仓储能力、智能包装能力、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五个主范畴;核心范畴营运环境优势包含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和内部环境创造能力两个主范畴。具体编码及主范畴内涵如表4 所示。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步骤

表2 初始概念参考点举例

2.3.3 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进行扎根理论分析的最后一步,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范畴的整合、提炼,最终建立核心范畴以及范畴之间关系的过程。经过一系列编码和分析、补充的过程,最后确定四个核心范畴,分别为成本优势、信息化平台优势、业务能力优势和营运环境优势。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结构维度,使用Nvivo11.0 将结构图导出,具体内容如图2 所示。

挖掘核心范畴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构建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如图3 所示。

良好的营运环境为企业业务能力优势的培养和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同样,信息化平台使用不仅拉近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同时加快了对顾客需求的反映速度,提升了企业整体的业务能力。不仅如此,信息平台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更易于企业成本优势的培养。业务能力优势中包含的智慧运输与配送能力、智慧仓储能力、智能包装能力、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以及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优化整个物流流程,提高了整个物流运营效率,且避免了因重复工作而造成的不必要成本以及因意外情况而承担的计划外支出,从而使得企业更具成本优势。

表3 开放式编码

表4 主轴编码分析

图2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维度结构维度

图3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模型

2.3.4 理论饱和度检验。为了保证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预留了20 份材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对20份材料重新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并未发现新范畴与关系,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体系

较为完善,理论达到饱和。由此可得出使用扎根理论对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3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体系构建及分析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由四大优势构成,分别为成本优势、信息化平台优势、业务能力优势以及营运环境优势。

3.1 成本优势维度。成本优势主要由资源成本控制能力和管理成本控制能力组成。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是整个物流行业发展的痛点,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不仅扼杀了物流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也成为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潜在威胁。一方面是物流营运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是物流管理成本的负担加重。智慧物流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成本降低的同时,物流效率也随之增速;对于顾客来说,企业成本的降低意味着运输价格的降低,而性价比更高的服务往往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3.2 信息化平台优势维度。信息化平台优势主要由平台协同管理能力、平台监督能力和平台服务能力组成。信息化平台为物流企业对日常业务的管理提供了便捷,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及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除此之外,还能加强与顾客之间的互动性,贴近顾客,实时反馈顾客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顾客对于物流服务的各种要求,提升满意度和忠诚度。信息化平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就是监督功能,包含员工监督、行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使得整个物流活动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

3.3 业务能力优势维度。业务能力优势主要由智能运输与配送能力、智能仓储能力、智能包装能力、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组成。较强的业务能力是衡量一家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指标,也是维持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业务能力的强弱可以帮助顾客判断和选择服务质量更好的物流企业,但业务能力的强弱并不仅仅体现在物流效率的高低上,同时还包括在货物的安全性、顾客个人隐私的安全性等。所以,物流企业在确保业务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应当重视其安全保障的能力,不仅仅是车辆安全,顾客隐私安全、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和员工安全也应当纳入考虑的范畴。

3.4 营运环境优势维度。营运环境优势主要由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和内部环境创造能力组成。营运环境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基础。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企业无力改变,只能不断适应,而智慧物流的出现正是物流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同时也证明了智慧物流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环境可以依靠企业自身不断改善,如财务环境、文化氛围、技术装备环境。智慧物流企业可以创造更为科学、合理、更适宜企业不断发展的环境,这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

4 研究结论

智慧物流既是物流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样也是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智慧物流时代,物流企业构建自身竞争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满足顾客需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相关学者对于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成果,发现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尚不明晰,且相关研究者还未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采取扎根理论对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维度和理论模型进行探究,最终得出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由成本优势、信息化平台优势、业务能力优势以及营运环境优势四大优势所组成,其中成本优势包括资源成本控制能力和管理成本控制能力;信息化平台优势包括平台协同管理能力、平台监督能力和平台服务能力;业务能力优势包括智能运输与仓储能力、智能仓储能力、智能包装能力、智能分析与决策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营运环境优势包括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和内部环境创造能力。本文明确了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维度内容,为智慧物流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提供了引导,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范畴编码竞争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Genome and healthcare
感谢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