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治疗中男性临时射精障碍和心理的影响

2020-03-16

循证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射精精液病人

随着不孕不育发病率的持续增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运而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是此项技术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技术[1]。IVF-ET治疗中男性在女方排卵当日正常获取精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即使性功能和精液常规正常的男性由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在女方取卵当日发生临时射精障碍(temporary ejaculation failure,TEF)而无法正常获得精子[2],从而导致IVF-ET的失败[3]。 近年来,男性病人取精前的身心状态备受关注,各医院对男性病人在取精前进行全面、细致、优越、延续的健康宣教,以保证IVF-ET的顺利进行。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微信平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且可有效地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4]。对此,本研究基于微信平台对体外受精治疗中的男性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体外受精治疗中男性TEF发生率和心理的影响,为临床护理该人群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19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专科医院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病人400例。纳入标准:①结婚≥1年,既往性生活正常,能正常射精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因女方因素行辅助生殖;②禁欲时间为2~7 d;③具备阅读及理解问卷内容的能力;④无精神病史,且能够配合完成问卷调查;⑤参与调查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⑥病人能熟练使用微信及其相关功能。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及发育不良的病人;②有外伤史导致阴茎不能勃起的病人;③既往性功能异常病史(日常精液量<0.5 mL、勃起功能障碍、逆行射精);④在取精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而无法留取无菌精液或仅获取部分精液的病人;⑤有其他严重疾病史的病人;⑥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1.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接受IVF-ET治疗的400例男性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一对一口头讲解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宣传栏、宣传单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给予以下干预:①成立微信教育管理小组,小组由男科主任医师1名、护师1名、护士2名组成,工作时间≥4年,本科以上学历,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一对一的交流功能,针对部分病人有问题难以启齿的情况,可通过微信提出问题,护士可避开工作高峰期给予指导,有疑问者可请主任医师给予解答。②建立微信群,准确记录病人治疗期间的一般资料,将病人加入微信群,同时指导病人和家属熟练运用微信,主要对IVF-ET治疗中男性采集精液期间注意事项进行讨论,通过语音、图片或文字等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积极做好心理护理,以便有效地解决多数病人遇见的常见困惑等。③微信公众号的健康教育,主要展示内容有生殖专科医院、男科、妇科及其他辅助检查室的最新动态,同时定期推送最新IVF-ET治疗的相关知识,推送方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及时更新指导信息,每周至少推送1条,方便病人全面了解。④教育质量的监督控制,所有待发送的资料均由健康教育小组负责人进行修改审批后方可推送,应杜绝产品推销等不良趋势,以保证健康教育资料的质量和惠民理念[5]。

1.2.3 评价指标

在女性取卵日的前1周对男性病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在采集精液当日及时统计取精液结局相关临床资料,并再次进行SAS、SDS问卷调查。TEF的诊断标准(排除逆行射精的病人):①延迟射精,检查者在经过充分性唤起及性刺激甚至勃起坚硬后超过30 min,但不能完成射精而需要医护人员指导帮助者;②射精不全,检查者射精完毕后,最终精液量在未丢失的情况下<0.5 mL,且仍有射精不尽的感觉需再次取精者[6]。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共40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身高、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家庭经济等社会人口学指标和婚姻年限、不孕不育年限、是否已有子女、手淫史等临床指标方面的基本情况、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TEF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TEF 46例(23%),试验组发生TEF 20例(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7,P<0.05)。

2.3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病人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病人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基本情况 单位:例(%)

表2 两组病人SAS、SDS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不孕不育病人中除了少数是由于生殖系统发育畸形而不能生育外,大多数是由于心理因素和健康知识匮乏所致[7-8]。不孕症夫妇生殖生育相关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其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与此同时,男性TEF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9]。有研究指出,接受体外射精治疗的男性在妻子取卵当日TEF的发生率高达15%~20%[10]。有调查显示,男性发生TEF时IVF-ET的成功率(25.49%)明显低于正常射精者(44.64%)[11]。因此,降低TEF的发生率成为IVF-ET病人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周俐媛等[12]指出,在不孕不育治疗过程中,对男性不育病人取精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TEF的发生。吕桂芹[13]对不孕症病人实施多种渠道的健康教育后,病人能有效提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更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以提高妊娠的成功率。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模式为健康教育,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中,绝大多数采用了口头教育或者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的方式。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讲解的多、反馈的效果不佳,很少做到及时高效的沟通,同时由于宣教者的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参差不齐、讲解时机和病人需求的不同以及病人的理解能力各有差异,均会导致健康教育效果参差不齐[14]。

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微信软件的逐步完善,通过手机在微信平台获取信息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途径。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健康教育知识,操作方便、高效,且投入少[15],这一创新也迎来了网络化健康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徐杰[16]指出,运用微信及公众号强化健康教育可构建医院和病人交流平台的有效途径。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充分地为男性不育症病人提供了全面、细致、优越、延续的健康宣教,增加病人自我护理的积极性,最大化地实现了护患“零距离”[17]。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微信平台,以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把教育信息传播给病人,方便病人存贮和再次查阅,还可进行微信私聊,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提升病人的认知水平和改善心理状态,减少了病人TEF的发生;也有效避免了文字枯燥难懂,解决了许多门诊不孕症病人延续性护理的难题,经济高效;同时也避免了不同护士表达能力缺陷或讲解遗漏的情况,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不孕症虽不会危及夫妇的生命,但会让其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经济压力,更容易让病人产生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导致夫妇双方出现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加重了不孕不育的病情[18]。本研究发现,在利用微信平台做好健康宣教的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努力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护病人的隐私,时常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鼓励每位病人理智面对,告知家属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相互鼓励,共同攻克难关,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相关知识,而且可以解除病人的顾虑,调整心态,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使体外射精治疗中男性病人临时取精时焦虑抑郁的情况明显减轻。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丰富男性不育症病人的相关知识,有效地降低体外射精治疗中病人TEF的发生率并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治疗的信心和心理适应能力,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射精精液病人
谁是病人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不射精就无法获得性高潮吗?
射精时间能控制吗
精液味道判断男人健康状态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人为的“逆行射精”不可取
人为的“逆行射精”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