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日记

2020-03-16黄梦帆

湛江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武汉疫情

黄梦帆

1月21日 阴

早几天就想回去看看偏瘫在床的母亲,顺便给她老人家捎点药回,因而今早赶在药店到点营业就往药店奔。还没到大森林药店门口,“的的”信息提示音轰炸我的手机,不禁打开,单位群发出通知:全体人员,春节假期取消,下午两点半回单位开会,然后是七嘴八舌的议论。原来新型冠状病毒到处张牙舞爪,武汉沦陷了,离我们不远的广州、深圳形势严峻,甚至家乡也发出恐慌信号,一对夫妇昨天从武汉打工回家,男的今天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即时被我们地方医院收治。

事不宜迟,市120,市疾控中心、市卫生健康局的专家齐齐出动,第一时间把病人、密切接触者分别接到指定点。在当地联络员的协助下,防疫人员深入他们村庄、住处进行疫点消毒,通过一系列的防疫处置,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把种种危险、伤害降至最低。这时候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这边工作人员在作防护宣传,那边微信群叫嚷着封村了。于是整个县城都流传着某某地某某村又被封了,事情越描越逼真,事实封锁村庄是谣言,密切接触者被强制隔离却是真的。

疫情当下,我作为卫生健康局的一员,定不能等闲视之。

1月22日 阴

为落实春运期间的防控措施,全市 医疗系统取消春节休假。二十四小时的 轮值,下乡,开会,培训……一场疫情 防控阻击战正式拉开序幕,从市里到基 层,从领导到干事,从党员到群众。每 个人都面色凝重,心事重重,行色匆 匆。书记、市长、镇长、局长、院长都 放弃节日休息,他们各司其职,各就其 位。没想到疫情蔓延这么快,信息传递 这么神速,大小药店的口罩、酒精被抢 购一空。医用防护物资紧缺,为了保障 临床一线的防护用品,行政后勤人员按 规定一星期内每人发放一只口罩。

随着发烧、疑似病人越来越多,四 面八方都是防护物资告急和请求捐赠的 通告。在省人民医院上班的同学甚至用 医疗垃圾袋做防护帽、鞋,在基层上班 的医务人员到商店抢购浴帽、雨衣,他 们穿雨衣当防护服,每天站在公路口的 疫情监测点检测路人的体温。这几天气 温骤降,北风呼呼,总是无情地掀起他 们身上的雨衣。基层医务人员除了要到 指定监测点轮岗,还需参加本单位的班 次轮值。想想自己只是失去假日,夜晚 尚能暖在被窝,日头还能吃上热饭,而 他们凌晨一两点还站在风口中,每天吃 的是工作餐,为避免上厕所水也没敢多 喝。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赶快结 束,希望明天睁眼就看到樱花绽放,桃 花灿烂。

前几天还梦到成堆的蝴蝶在樱花公 园徘徊,成群的白鹤在高桥红树林盘 旋,朵朵槐花在田园寨上空飘飞呢。

1月24日 阴

早晨醒来,那些确诊、疑似、重症、死亡病例化成数字在攀升跳动,心里的惶恐又加了一码 。图标上湖北武汉山河红染,昨天武汉开始封城。祈祷城内的武汉同胞幸运避过疫毒,祈祷出征武汉的同行安然无恙,祈祷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救治,祈祷人民不再恐慌,祈祷防护服足够多、足够牢……想起2003年那场SARA,顶着被感染的风险,熟悉、陌生的同行都抢着上前线。对抗SARA的医疗战场上,近千名医护人员感染,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其中三分之一是白衣天使啊!人类与病魔的抗战从不停止,随着时代的进展,病毒也诡异多变,纷纭杂沓。因救助非典病人而牺牲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故事,我听了无数遍,但每次有人提起,依然潸然泪下。她是在玉兰花开的时节离开的,“这里危险,让我来。”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何尝不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2003年的我还是基层医院一名护士长,基层医院不设专科,工作就像万金油,遇到急救、疫情、手术,护士长站前岗。那时孩子尚年幼,夜晚听到电话响,就意识到我有事要外出,即时哇哇大哭,才几岁的她,怕黑,怕故事中的狼外婆,怕长长的走廊,怕寂静的阳台。每次半夜醒来身边无人,她就跑到楼梯口嚎啕大哭,回应她的只有长长的黑夜。小学那年她把我写进作文,因为我打过她一巴掌,那是唯一一次打她。那天晚上八点多我接到单位的催命电话,有个足月待产孕妇胎儿脐带绕颈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两条生命啊。

女儿得知我要参加手术,死死拽紧 我的裤脚,无论如何哄她都不肯放手。 “啪”我忍无可忍一巴掌搧去,她惊 愕,小手松开,捂脸哭泣。我顾不上 了,取到钥匙匆匆出门。为这巴掌她恼 我好长时间。如今距离非典十七年了, 细观叶欣护长的铜像,再看当下疫情, 不觉悲从中来。

1月26日 阴

大年初二了,今天雾霾沉沉,往年这个日子都是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年三十都在单位,没有大鱼大肉,唯有咸菜白粥。早 上从家里出发,经过人民公园,一排排异木棉枝丫光秃秃的,连鸟雀也不肯停留。每年都在公园展览,品种齐全的菊 花无踪无影,只有零星的紫荆花在风中 乱舞,曾经热闹的溜冰场、儿童游乐园 此刻死气沉沉。那个风雨无阻帮清洁工 人清扫垃圾的流浪汉还在,他佩戴着口 罩,穿上手套,推着车子在忙碌,不遗 漏一片落叶,一只塑料袋。这世间连流 浪汉都懂得防护,成为志愿者,何况我 们?长时间佩戴口罩,蒙住口鼻让我呼 吸困难,什么时候乌云散开,太阳光 照,让我畅快呼吸?

2月7日 阴

那个李文亮医生死了,整个朋友圈都哀悼他,许多文人为他呐喊、为他鸣不平,我也很伤心。从非典到汶川地震再到武汉疫情,发生了多少感动的故事?送走了多少无名的英雄?做过防疫的我清楚地知道,所有的疫情都有其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有其报告程序。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会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天职,无关乎英雄与否。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向死而生,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没有旁观者。也许我们不需要站前线,但可以做到遵从党中央习近平主席的指挥,遵守疫情防控规章制度,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同舟共济,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斗,告慰逝者。

2月11日 晴

朋友圈里许多顾大家舍小家的抗疫图片让人泪目,防护服里的苦与痛,防护镜下的心酸,几人能懂?想起年十一那天,我带队到基层医院检查发热门诊,全程佩戴口罩,不吃不喝。中午一点多时途经家乡,当时饿得发慌,好想叫司机把我送到家门口,可考虑到父母年迈体弱,抵抗力差,实在没勇气冒险回家。结果绕道而行,也没敢打电话告知家人自己就在家附近。

当天晚上,我看到几个文学群都在讨论有关抗疫的赞美诗,说实在,从疫情防控阻击战至今,无论一线还是后勤人员,都挺不容易的。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追踪、排查、采样、隔离、宣教、汇总......那个环节不紧紧相扣?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享受不到休息日的憔悴、疲乏岂是外行人所懂?每当得知病毒毁掉一个又 一个圆满的湖北武汉家庭,感染殃及善 良的医护人员时,心情跌至冰点,泪眼 婆娑,再好再美的诗我也读不下去了。

曾经尝试响应市作协的号召拿起笔 杆子讴歌身边的感人故事,无奈心绪如 麻,难以下笔。与周围多数医务人员一 样,本人时刻关注的是感染了新型冠状 病毒的治愈人数,增减人数,防护物资 还能撑多久?基层、城市人群防护知识 是否有普及?各疫情监测点何时能解 散?如果那一天确诊人数为零,疑似病例为零,城市、农村不再恐慌,病毒不再猖狂,能休上一天假,半天也行,那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了。

2月15日 晴

陆续收到广州、湛江朋友出征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自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县区医院分会发出选派优秀护理人员组队驰援武汉的倡议书以来,我身边的党员、朋友、同事纷纷踊跃报名,请缨出征湖北。这么多年来,廉医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在援助汶川、援助西藏、援助非洲都有我们廉江医务人员的身影。当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我们更加不能缺席。几经培训、研究、筛选,最后选出陈荟鹏、莫海平、彭玉兰、陈小兰等八名医务人员列入湛江市第三批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

随着国药集团广东检验公司向廉江人民医院捐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后,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人士向我市捐赠医疗防护物资,如中国香港廉江总商会、廉江永福集团、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散打家族爱心基金”等等。形势日渐好转,好消息不断涌来。瞧,门诊楼前那棵百年古棉树又开花了,那一树火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烈火,仰望它,想起去年春天走过树下曾赋诗一首:云霞朵朵绣高枝,擎炬苍穹恼雀栖。铁骨英雄谁论是,与风笑舞院门旗。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春天来了,曙光照耀,所有的晦暗都将消散。

猜你喜欢

武汉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疫情当前 警察不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驰援武汉
武汉加油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