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的现实隐忧及消解路径

2020-03-15陈冬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初中英语

陈冬华

摘要 校本研修是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现实中的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活动存在许多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审视初中英语校本研修中的现实隐忧,探寻其消解的可能路径,有利于让校本研修更加有效地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校本研修 隐忧 消解路径

校本研修是提升一线教师综合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校本研修既是一种教育实践的过程,也是广大教师实施行动研究的过程,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虽然课改早已进入深水区,但并非所有的英语教师接受并适应了新课改。从教育部对中小学“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研修活动”的规定出台以来,已有60余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学英语学科的研修活动缺乏有效的引导与跟踪。常态的英语学科研修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方式单一、研得不足、被动参与”等现象,导致英语学科研修活动的效果不佳,影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针对校本研修,笔者通过网络进行了调研,调研选取的学校全部来自江苏省6所县区级实验初中。这6所学校分布于苏南(2所)、苏中(2所)和苏北(2所)地区,办学特色各不相同。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对象为各校随机抽取的13名英语教师,合计78人。为了尽可能的客观些,笔者还请了2位县区研训员参与问卷调查,所以受调查的对象合计有80人。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有67人,研究生学历的有13人;工作20年以上的有18人,10-19年的有38人,10年以下的有24人;取得高级职称的有21人,中级职称的有36人,初级职称的有23人。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发现不同学校的英语校本研修存在一些共性的隐忧。

一、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的现实隐忧

1.追求了形式的集中,却淡化了研修主题。

一般来讲,英语校本研修活动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教辅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检查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情况,也可以允许教师先根据各自的需求,完成观看网课、在线点评等一系列任务后,开展主题性的研修活动。这些研修方式既考虑到了集中研讨、互动交流、当场反馈,又考虑到了教师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校本研修。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学校的英语研修方式,选“按照教务处或教科室指导的时问和地点”的有90%,选“自主研修活动”和“QQ群等在线研修”的各占5%;对于英语研修内容,70%的教师认为本校的英语校本研修没有特定的主题,20%的教师认为主题是临时决定的,还有10%的教师对研修内容不太明白。从调查结果来看,现实中,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以学校开展集中研修为主,在内容上大多缺少相关课题或研究专题,呈现出随意性大和效率低下的状况。因此,如何确立惯常的研究主题,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现校本研修形式的多样化,从而达到集中研修和分散研修相结合,是诸多英语学科研修组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实现了空间开放,却封闭了交流的内心。

很多年轻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依靠教学实践外,还需要得到前辈同行的支持引领和帮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问互相学习、彼此借鉴的可能性和空间增大了很多。有些学校的校本研修实现了制度化和常规化,有的学校研修组推行了电子备课和充分利用微格课堂等形式。教师可以上网共享彼此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学视频,同行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

遗憾的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问题上缺乏互助合作,没有尝试过相互诊断教学;只有40%的教师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45%的教师会觉得有些可以分享,还有15%的教师不愿意分享;作为个体社会人,教师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不团结的现象。英语教师们彼此交流的空问变大了,但是他们坦诚交流的内心却趋于关闭了。

3.选择了签名的参与,却消退了成长的激情。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抓常规教学和常规研修。受到调研的6所学校都制定了一些针对校本研修的制度,比如,一些学校在学期研修计划中规定,英语研修组每学期至少组织6次研修活动,并且要有翔实细致的活动计划。学校呈现的规章制度非常详尽,甚至具体到每周完成教学进度,研修活动的参与率很高。还有些学校要求教师在研修活动记录表上签名,表示本人参与了该项活动。

可是,实际上,诸多的英语教师对研修活动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有60%的教师不愿意参加英语校本研修活动;65%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中的无关话题多,深入研讨少;70%的教师认为研修活动中的研讨是比较散乱的。在有些学校的研修活动上,要么让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然后指定一两个教师进行高唱赞歌式的评课;要么在研讨、解读时不着边际地聊天;要么缺乏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活动结束后教师們对下周教学内容的目的尚不明确;研讨氛围要么七嘴八舌、唇枪舌剑,要么一人独秀、众人哑言。鉴于校本研修活动质量不高,英语教师参与其中的激情渐渐消退。

二、初中英语校本研修困境的缘由

1.工作压力过大。

中学英语教师工作繁琐,一般都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白升学、竞赛和教学评价体系,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有80%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很大。现实中,初中英语教师一般每周至少要上12节正课,还有早读课、晚白习、一些辅导课等,有一些英语教师还兼任班主任。繁重的教学负担以及日常生活琐事会让英语教师对校本研修有心无力。此外,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上不断受到冲击,甚至会引起自我怀疑和否定,从而产生工作压力。从积极层面看,这或许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生长点,但从消极层面来看,这是导致许多教师疲于应付并最终疲累不堪的缘由。

2.负面心理作祟。

“文人相轻”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流转在少数英语教师的心底。个别英语教师表现出极度自信、轻贬他人和业务封锁;还有英语教师疏于业务提升,缺少知识积淀,但又藏拙守愚,不愿意暴露出自身不足。于是他们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保持缄默,担心引起他人的质疑。有些英语教师受评价制度的影响,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了自身成长的过程,对校本研修中的合作交流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整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心态或许能破解英语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不愿意主动交流、不愿意积极合作对话的尴尬境地。

3.缺失支持系统。

从评价体系来看,有的学校以优秀率、及格率和均分排名等因素作为常态考核指标,过于强调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此外,教育科研部门还会通过优课比赛、教学设计评比和骨干教师评选等一系列评优活动,树立模范典型。在这种过度看重个体成长的评价方式下,许多教师会觉得过分支持队友无异于“白掘坟墓”,所以,便会出现“竞争大于合作,防范多于共赢”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会导致部分教师对自我的评价过高。在绩效工资得到全面推行的评价背景下,唯分数论的个体评价方式显然影响了英语教师校本研修的开展,必然会对他们的專业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初中英语校本研修困境的消解路径

要使初中英语校本研修摆脱现有的困境,促进其有效、健康地开展,我们需要悬置成见,重新梳理校本研修的校本路径。

1.把校本研修视同专业生活方式。

校本研修是从最初的校本培训中演化而来的。英语教师需要在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保持对教育教学机会的敏感,经常反思并探究各种教学现象背后的可能存在,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衍生出对研修和教学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这也是英语教师个体研究和集体研修的生长点。众多英语教师达成对某一种教学观念的认同,基本上需要经过“知→信→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上升与转化,首先意味着广大英语教师基本认同校本研修的理念,接受它并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教学。只有英语教师从心理上接受这种行为,把校本研修作为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增长点,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才会拥有实质性的根基。

2.培养英语校本研修的核心人物。

每个英语研修组都可以通过各位成员分享个人发展规划,来规划整个研修组的共同愿景。英语研修组长是这个愿景的核心人物。首先,研修组长可以通过与组员分别沟通,鼓励各位成员寻找各自的价值点,帮助成员们寻找到践行愿景路上的同伴。其次,研修组长可以组织大家解读“共同愿景”,一起商定校本研修计划,确定每个专题的名称,促成团队成员拥有较为强烈的使命感。最后,研修组长还可以和大家协商制定出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诸如参与研修活动时,主动参与、不迟到早退、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彼此尊重,等等。这些核心准则体现了英语教师在追求共同愿景时开展日常研修活动的惯常行为,进而为更好地开展英语校本研修活动奠定根基。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笔者发现,相对成熟的校本研修活动每次都有一两个核心成员担当主持人的角色,维持着惯常的秩序,确保交流的流畅性,同时注意适时引导,使成员问的交流有焦点。最常见的研修形式当属公开课、评课或者专题微讲座。先开设公开课再评课的形式互动性强,但容易使研讨停留在实践层面;专题讲座的特点是,互动性较差且难以开展深入研讨。其实,英语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从空间上来说,学校可以开展校际甚至县域之间的“对研”;从学段上来说,学校可以开展促进学段衔接和各学科融合的研修活动,比如初中可以和小学联合,开展小升初英语学科的衔接活动研讨,也可以和高中联合,开展初、高中的英语学科衔接教学研讨活动;从学科上来说,英语学科可以交叉其他学科,举办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分享会、论文汇报会、读书会,等等。

4.形成多元有效的综合评价机制

评价在所有存在竞争的领域都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如果只按教学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的话,很难消除教师问的不正当竞争,也就背离了“共同成长”的英语校本研修的初衷。关于评价机制,笔者比较倾向于“捆绑式”评价方法。

“捆绑式”评价指以各备课组或英语研修组为评价对象,把对英语教师个体的评价纳入对团队的评价中,以团队的考核结果来反映英语教师个体的考核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式具有多元性和长效性,其亮点是以团队间的协调活动、共同发展,促进英语教师个体之问的合作意识。例如,苏南某中学长期坚持书香校园课题研究,还专门设置了“课题奖”来奖励绢员;苏中某初中设立“优秀教研组”“杰出备课组”奖,结合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频度、统考成绩、个人教研和其他工作绩效等方面,对英语教学团队进行表彰。当然,团队考核也不是让大家“吃大锅饭”,对那些对团队成长做出杰出贡献的教研组长或成员也要奖励。这样可以激励优秀教师在团队中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如果条件允许,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参与英语校本研修活动,确保校本研修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总之,英语校本研修的本质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就形成两种甚至更多的思想”。英语教师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研修,根源还在于教师是否能从学校的管理中寻找到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学校需要营造以研究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立团队合作制度,使研修组制度与校园文化统一,形成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学科软实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创造愉悦的氛同,切实减轻英语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接地气的教学研究团队,英语学科组要发挥合作精神,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学校管理者要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尽量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英语校本研修才能发挥作用,促进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胡庆芳.中小学研修活动课程化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

[2]李树培,魏非.中小学校本研修的问题、缘由与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9(3).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