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

2020-03-1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责任思政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571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我国的发展环境、社会主要矛盾、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亟待贯彻落实新使命、新思想和新方略,同时也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以下简称 “思政课教师”)新的时代使命。思政课教师要 “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2]。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思政课教师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要求和思政课教师角色及能力,对国家发展、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组织建设、学生发展所应该承担的使命、职责和完成的任务。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离党和国家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让思政课教师认清并践行社会责任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确立的基本依据

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重要论断,为确立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遵循。

1.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回应好时代课题,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 “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千方百计利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炒作”[3],大肆宣扬 “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试图损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好声音,强化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映射为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成长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实用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获得更多优质的个性化指导,解决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困惑,不断提高价值观念、知识视野、科学方法、个人能力、课堂体验等方面的获得感。然而,大班额教学不可避免地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单调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疏离感,不同的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衔接失当,融入校园活动、网络、课程的力度不够,出现 “学生要的教师没能给”和 “教师给的学生不想要”的现象。这势必要求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矛盾,进一步提高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成效。

2.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承载的历史重任,决定和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6]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历史新方位做出了系列重大部署和决策,指明 “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7],办好思政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回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做出思政课教师“六个要”和思政课建设 “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的任务和思政课教师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为目标,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大学生的课程获得感,是思政课教师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独特的社会角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9]思政课教师既具有高校教师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其特殊性。一般属性体现在思政课教师兼具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作为教育者,其责任的核心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研究者,其责任的核心是严谨治学、解决问题、追求真理、创新知识;作为知识分子,其责任的核心是同错误的意识形态做斗争,宣传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先进思想文化、开展思想文化创新。特殊性体现为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赋予了思政课教师独特的内涵和使命,内在规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笃定政治信仰,搞好意识形态教育,坚持以理服人,做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

4.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

建设一支 “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0],使其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11],成为政治上可信、人格上可敬、业务上可靠,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事业中乐为、敢为、有为的人,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当前,思政课教师在数量上缺口较大,尽快补足思政课教师数量刻不容缓。据统计,“2018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77 054人,其中专职教师51 178人”[12]。2018年,高校在读学生28 310 348人,[13]这与国家规定的按照不低于1∶350的师生比配备齐专职思政课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强、学科意识较为薄弱、“在马不学马”、“在马不懂马”、“在马不信马”、“在马不言马”、“在马不用马”等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师社会责任的履行。由此可见,进一步补足教师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明确教师责任担当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4]知是行之始。面对新形势新需要,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成效,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明确使命和任务,过好政治关、师德关和业务关。

1.政治责任是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根本

政治属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思政课教师作为建设好思政课的关键主体是把握思政课政治方向的掌舵者。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促使学生培育政治思维、提高政治认同、坚定政治信仰和肩负政治担当,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思政课教师政治责任的实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并采取正确的政治行为。这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党和国家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是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根本。

如今 “高校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分化的重点领域”[15],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兴战场,局部地区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和一些民众不当的政治言论干扰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政治思维、坚定政治信仰、明确政治立场、担当政治责任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其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腐蚀和侵略。思政课教师要把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份重大的政治责任时刻铭记在心上,付诸实际行动中”[16]。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政治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依靠彻底的理论、真理的力量和客观的事实使学生增进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提高分析错误社会思潮的本质及其危害的能力,形成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正确认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讲好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获得的伟大成就和亟待回应的时代课题引导学生增进政治认同和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担当报效祖国、振兴民族的时代重任,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坚定拥护和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2.道德责任是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底线

道德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纽带。拥有特殊职业身份的教师占领道德高地,能够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风向标。思政课教师的道德责任是教师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期待的道德观念,在处理与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思政课教师要践行道德责任有以下主要原因。其一,提高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是党和人民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盼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 “四有好老师”包含着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思政课教师要 “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主动陶冶情操,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潜心育人,用责任与爱心丰富教育的内涵。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教师要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把自己首先成为有德之人作为培育学生之德的前提,率先遵守道德准则,用蕴含道德因素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道德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 “一票否决”制的实行,划定了新时代教师职业的底线。《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从社会公德、师生关系、学术道德、廉洁纪律等方面规定了师德底线的具体内容。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 “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体现了严把思政课教师道德关的内涵。思政课教师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用高尚的人格赢得他人的尊重。其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中所要立的 ‘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所要树的 ‘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7]立德树人意味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个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具备的独特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促使其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主体。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学术道德、个人品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积极开展道德实践、不断锤炼高尚的品德是思政课教师道德教育的目标。其三,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用道德教育的内容影响学生,更要通过自身的道德形象、道德言语、道德行为感染学生。思政课教师高尚的师德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作用,能够取得正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反之,思政课教师如果道德败坏则会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由上可见,思政课教师践行道德责任包含双重意蕴:促进自我道德完善和学生道德发展。“师者,人之模范也”,只有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行端正的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家庭美德,做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率先垂范的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把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放在首位。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化和道德品质的提高。

3.文化责任是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基础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8]思政课教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9]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这就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善于鉴别先进思想文化和落后思想文化,批判摒弃落后的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

当前,西方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错误的社会思潮试图混淆视听,影响人们对先进文化的判断。信息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滋生了捏造事实、诽谤诋毁现象,导致抹黑经典、亵渎英雄等哗众取宠的文化乱象丛生,过度娱乐取向的网络作品大行其道,拉低了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层次。“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占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对不良的文化现象坐视不管,而应以文化育人为目的,以坚持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为基本取向,指出当前文化病态现象产生的根源、特征及危害,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抵御消极落后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

思政课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意味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摆正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实质的理性认知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有理想、思进取、讲奉献、有作为的人生态度,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其次,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未来走向、价值理念及鲜明特色,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1]。讲好圣贤古人立志成才和崇尚文明礼仪的故事,讲好革命战士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革命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建设祖国的故事,营造坚定理想信念、崇尚英雄模范、见贤思齐、民主团结、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最后,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拒绝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警惕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吸收国外有益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22]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强烈文化自信、文化品位高雅、志在文化传承、勇于文化创新的中国人。

4.教学责任是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核心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职责,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责任是指思政课教师为顺利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严格遵守教学规范,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负责,从而 “帮助和引导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和身心健康发展”[2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交往的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提升、行为转化、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社会要求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行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要回应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现实困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大学生生命体验,挖掘大学生生命潜力,培育学生实现理想的能力。

然而,高校科研导向的评价机制让思政课教师难以平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致使其重科研而轻教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公共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薄弱,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学应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忽视了学生因学科性质、专业类别、性别特征、家庭环境、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造成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的差异,难以提供先进的 “配方”,展现精湛的 “工艺”和时尚的 “包装”,不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对课堂教学中学生 “形式上的在场”和 “实质性的离场”现象放任自流,导致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责任的旁落。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形成研究与教学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大学生已有知识点、需求点、困惑点、兴奋点为切入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因素,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增长见识、掌握方法、认同价值、升华情感、提升能力和体验丰富生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获得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教学设计环节,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思政课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教学责任。

三、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践行方式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思政课教师只有践行社会责任才能可信、可敬、可靠、有为,成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环境使得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责任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更受到教师主体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探索出有效的社会责任践行方式,是思政课教师担当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

1.守正创新,推进有效教学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是确保思政课教师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的基本方式。有效教学意味着思政课教师在遵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推动大学生思想行为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转化,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大学生思想行为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思政课教师教学供给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之间的矛盾的制约。只有通过守正创新解决思政课教学的矛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 “金课”,才能确保思政课教师守土尽责。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乎意识形态建设,思政课教师是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24]。所谓 “守正”就是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旗帜鲜明地讲清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让大学生形成 “四个正确认识”,牢固树立 “四个自信”,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同党和国家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好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感和对象感很强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因时而变,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在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授知识性和传授价值性统一渗透的规律,遵守认识反复、思想提升和价值观转化的规律,遵守博采众长、因时而化、稳中求进的协同规律的基础上,[25]以 “八个相统一”为指导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在内容深刻、方式活泼的教学中获得体验、思考和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不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 “守正”与 “创新”的关系,在处理外在要求与学生内在需要的关系上顾此失彼。有的思政课教师照本宣科、因循守旧地传授抽象的理论,教学方法僵化,割裂思想政治理论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有的则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政治讲理论,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喧宾夺主,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真。因此,必须在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导向,满足大学生成长的合理需求,在守正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始终不忘守正,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的凸显。

2.宣讲交流,助力 “三全”育人

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其宣讲交流的过程是突破课堂教学限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的过程,重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能起到及时澄清是非曲直、化解疑问困惑、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思政课教师积极宣讲是其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定位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有效举措,是助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而实现其社会责任的有效路径。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组织成立宣讲团和搭建宣讲平台,对理论宣讲者进行了组织动员与培训,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宣讲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参与热情高,承载着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和能力提升的功能,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窗口。互联网是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晴雨表和雕刻刀,大学生普遍利用互联网了解社会、记录生活、学习交流、休闲娱乐和展现自我,接受多元观点和社会现象的广泛影响,思想行为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元的特点,为思政课教师开展网络宣讲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前背景下,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和互联网平台,提高宣讲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是思政课教师做好宣讲工作的重要方式。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校园文化活动和互联网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所作所为和现实关切,利用文化活动载体和网络平台与之开展对话交流,判断大学生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成因,预测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文化活动主题和热议的网络话题为切入点,及时做好大学生网内网外的舆论引导工作,抵制负面情绪和消极影响的蔓延,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采取有效的宣讲形式是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的有力保障。思政课教师通过个人宣讲、师生合作宣讲、教师合作宣讲,灵活运用推送网文、在线直播和录播小视频等手段,借助两微一端、易班、QQ、抖音、快手和哔哩哔哩等大学生常用的互联网平台开展宣讲,推进健康向上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思想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宣讲交流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机对接,在纵向上实现了全程育人、在横向实现了全方位育人,从而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格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回应问题,主动展开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责任源头活水的主要来源。大学生成长面临重重考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任重道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系列亟待回答的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及时回应有价值的问题,将科学研究成果作为行动的指南,才不至于在践行社会责任的道路上浅尝辄止。所谓有价值的问题是与提高思政课教师社会责任能力密切相关的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内涵和学懂弄通做实的问题,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指导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好坏、解疑释惑、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和适切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常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因而思政课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中涌现出来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国家政策文本的研究,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提供既符合教学目的又能满足大学生成长需要和期待的内容,使用贴合大学生认知接受规律的方法,才能确保教师教有所成、学生学有所获。思政课教师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研究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师能够胜任的教学体系和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的有效方式。围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总结有效教学的规律。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以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真实的成长需求和教学期待。对思政课教学名师开展案例研究,学习优秀教师在提供先进的 “配方”,展现精湛的 “工艺”和时尚的 “包装”,找准思政课教学切入点、话语体系转化等方面的思路和方法。

4.主动学习,提高责任素养

“教育者先受教”,思政课教师接受教育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社会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突出的责任能力,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责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一些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欠缺,对中国历史文化国情了解不深、对国际局势研判不准,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讲不深讲不透,不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难以使之认识到当下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深化对 “四个自信”的正确认识和提高担当振兴民族使命的能力。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大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特点、学科教学能力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深度融合能力欠缺、人格魅力亟待提升等问题,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深入人心。

打铁必须自身硬。思政课教师只有懂政治才能讲好政治,懂文化才能以文化人,有道德才能以德育德,懂教学才能搞好教学。思政课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开拓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能力的新高度。首先,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深入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政治理论基础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能力。其次,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掌握党史、国史、世界史知识,在中西对比中展开文化批判和创新,打牢践行文化责任的知识基础。再次,注重提升道德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向思政课教学名师和教学骨干学习,又要善于学习其他领域教师的先进做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最后,结合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教育原理与方法等理论知识,努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理论课责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期望嘱托责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