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流程管理

2020-03-15卢锡雷

关键词:肺炎新冠防控

卢锡雷

笔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流程管理

卢锡雷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2019年12月8日,武汉发现第一例不明肺炎患者。大约1个月后,病原体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最初集中于武汉市,之后迅速扩散,有蔓延全国之势,情况非常危急。

此前,为应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曾根据WHO传染病防治规范提出过一些“中国方案”。尤其是基于2003年抗击SARS疫情和2013年抗击H7N9禽流感疫情的经验,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和全球联动的疾病防控信息平台,还提出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疫情监测,信息互通;分级管理,职责明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防控策略。可以说,在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上,我国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早期应对却暴露出某些判断失准、决策犹疑、防控无力等问题。直到1月20日,才由钟南山院士宣布存在“人传人现象”。1月23日,武汉封城,以阻断病毒向全国传播。之后,各地开始驰援湖北。随着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交付使用、方舱医院的陆续建成以及“应收尽收”方针的落实,医疗资源紧张现象才得到快速缓解,各方面力量才走向协同。

此次疫情防控全面考验着我国应急治理理念、应急组织能力和应急资源整合能力。总结这次防控迄今为止的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强化流程管理,才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1 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

导致本次疫情的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这就注定了本次疫情防控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认清这种特殊性,才能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新冠病毒之“新”使得本次疫情风险难测。首先,新冠病毒的来源、感染能力、变异能力、潜伏周期等难以快速确定;其次,新冠病毒感染途径和危害程度难以快速确定;第三,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以及发病机理难以快速确定;第四,病毒检测试剂盒不易快速量产,更不可能快速研制特效药和疫苗;最后,疾病预后情况也难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新冠肺炎的传播环境则加剧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此次疫情正值春节返乡高峰,我国发达的交通运输(铁路、公路、飞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疫情扩散的载体。这样,在气温较低、环境密闭、流量超大、接触紧密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得到了绝好传播机会。如果不加管控,势必使疫情迅速蔓延全国。正因为如此,武汉封城在所难免。

封城之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性才全面呈现在国人面前。随着防疫工作的开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新冠病毒肺炎“前期症状不典型”、“病毒潜伏周期长”、“病毒传染途径多而杂”、“治疗没有好办法”。加之季节性流行病的叠加以及医疗防护用品、医院床位、试剂盒和药品的严重紧缺,武汉市出现了严峻的“就诊难”、“确诊难”、“治愈难”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很多疑似患者得不到筛查,确诊患者无法精准救治,交叉感染风险巨大。加之社区人手不够、专业性不强,面对众多居民,隔离筛查及物资供给开展不力;地方红十字会面对蜂拥而至的捐助物资,人手单薄,无力协调,使得整个疫情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 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流程管理

新冠病毒的新颖性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有系统思维,通过流程管理和迭代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应该重点关注如下七个环节:

1)明确任务。防控疫情包括发现、诊断、收治和处后等四个环节。随着防控工作的开展,需要在这四个环节上进行迭代学习,逐步积累经验,才能达成“减少得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防控目标。为此,需要通过建模对感染规模进行预测,即使不准确也要在学术范围内讨论。应当在乐观、悲观和中性等多个估计的基础上进行防控决策,并需要随时进行纠偏。

2)理清依据。疫情防控首先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行事,这些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此外,还包括临时出台的专门规章,例如《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暂行办法》。在疫情防控中,需要对这些规章进行梳理,抽出关键条款,加以精简组合,以利于理解、传播和运用。

3)全面组织。此次疫情防控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省/市/区政府、省/市红十字会、医院、街道/社区/小区卫生及社会服务中心、新闻媒体、慈善组织、志愿者、捐助者等。要协同抗疫,采用合理模式,做到全面部署,统一指挥,充分授权,权责分明。其中,由专家组成的参谋体系、由各级政府组成的决策管理体系以及由医疗单位组成的救治体系是重中之重。参谋体系负责将相关研究成果转用于疫情防控,建立知识基础,形成防控建议等。管理体系要依照法规,进行决策、组织、资源调配、社会沟通以及奖惩等。救治体系则要有序进行诊断与收治病人。此外,还需要其他社会组织及志愿者,配合开展工作。

4)全民预防。与单纯救治救人不同,疫情防控的重点在于从源头做起,甄别感染者,以隔离手段,封死病毒传播渠道。特别是在特效药和疫苗难以快速找到的情况下,增强个体免疫力、使用口罩、少接触病源是基本保护手段。为此,需要严密组织、层层设防、严格管控、严加监督。同时,还要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严格遵守各项防疫措施。只有每个人都认清“敌情”并具备防疫知识,才能自觉提高“战疫”能力。

5)全力救治。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救治是焦点环节。要进行全力救治,就需要大量诊断试剂盒以便确诊病人;需要大量医护人员、医院床位、防护装备、各类药品等,来治病救人。然而,所有这些医疗资源都极度紧缺,从而造成疑似病例积压,不能及时处理;大量医护人员,难以得到防护装备,大量确诊病人,难以得到有效救治。而且,也根本没有特效药,只能摸索试验,同情用药。

6)配置资源。防疫资源包括三类:医生、护理、服务配套人员和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医院、床位、医疗器械设备、医疗药用品、车辆等物质资源;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等知识资源(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面对前所未有的资源压力,需要统筹协调,合理配置,消除瓶颈,这是实施救治的关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知识资源方面,还需要建设全面的、共享的、免费的新冠肺炎知识库,便于各方学习。

7)分享信息。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分享疫情信息、病状信息、物资信息、防控信息、政策信息等,做到易懂易记,无需解读。特别是,要将哪些看似规范而实际上不易理解的有关文件,转化成易看、易懂、易用的呈现形式。

围绕上述七个环节,借助信息化手段,形成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流程,以可视化的、简明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各个参与者,才能达成全要素协调,从而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管理支撑。

3 结语

重大疫情防疫是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面对风险难测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有系统认识防控环境,制定规范化和实操化的应急流程,并在防控中快速进行迭代学习,强化疫情防控的知识基础,才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其中,特别需要有实战经验的管理学者和专业管理人员的参与,这是除了科学家、官员、公共卫生防疫专家、广大医护系统、应急系统人员等之外,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

卢锡雷(196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程管理、工程管理、高等工程教育。E-mail: 619033740@qq. com

10.3724/SP.J.1224.2020.00019

猜你喜欢

肺炎新冠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新冠疫苗怎么打?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