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亡日报》(桂林版)与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2020-03-15王院喜汤志华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桂林日报抗战

王院喜 汤志华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桂林抗战文化城堪称是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的洗礼中诞生的一个奇迹。1938年北平、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陷落,长沙也经历了大火,而桂林却从只有七万左右的人口、文化相对落后的小城,迅速发展成了拥有三四十万人口、上千文化人聚集、二百多家出版社和书店、一百多家印刷厂、数千种图书、二百余种杂志、十多种重要报纸的繁荣都市,成了当时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大后方唯一的抗日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城”[1]。《救亡日报》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桂林复刊,从1939年1月10日至1941年2月28日是《救亡日报》发行量最大、发行不间断时间最长、销售范围最广、撰稿人最多、报纸内容形式最丰富、发展最稳定和繁荣的阶段,它实质上也成了抗战时期除《新华日报》之外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发行的报纸。

1 《救亡日报》(桂林版)在桂林办报的基本情况

《救亡日报》(桂林版)每日出一份四开四版的报纸,这份报纸版面设计固定、排版整齐有序、主题鲜明突出,报头中间印着由郭沫若所提的“救亡日报”字样,报头上方印有“桂林版”,右边印着日期,左边印着版面数,报头左侧和报纸中缝为广告。报纸的排版一般为:第一版是国际国内抗战新闻、号外、最后消息、短评、新讯;第二版是特稿、时论、简讯、广西新闻;第三版是读者论坛、来件、答读者问、通讯、时事座谈;第四版是综合性副刊,包括文化岗位、救亡木刻、漫展、连载、诗歌、书报介绍、评述、志哀、戏剧评谈、戏剧论话、特约报告、新弹词、小说连载、读作编、歌曲等。作为政治斗争工具、进步消息窗口的广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宣传介绍图书、报纸、杂志的广告,二是刊登结婚、离婚、寻人广告,三是各个书店销售图书的广告。据夏衍回忆,《救亡日报》(桂林版)的发行从不到二千份到三千份到五千份后来突破八千份,销售的地区也扩大到湖南、江西、广东、四川和香港、南洋一带。中国共产党员夏衍在桂林以一张《救亡日报》撑起了中国南方的抗日救亡文化论坛。

2 《救亡日报》(桂林版)推动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影响

张闻天就曾明确指出《救亡日报》(桂林版)“宣传党的马列主义理论、党的纲领和主张、党的战略与政策,在思想意识上动员全民族与全国人民”[2]。《救亡日报》(桂林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直接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间接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主张、战略和方针,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2.1 译介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成果,直接传播马克思主义

1938年4月,《救亡日报》(桂林版)的主编夏衍在武汉请示周恩来《救亡日报》的办报方针,周恩来表示“要通俗易懂,精辟动人,要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话,讲国民党不敢讲的,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3]。作为中共党员的夏衍,在实际办报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从周恩来制定的办报方针,立足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大众服务,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呼吁抗日、团结、进步,面向大多数群众,呃住舆论的喉舌,完全承担起了宣传和统战的特殊使命,就像矗立在大海中的一座灯塔,为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民众指引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首先,以书评的形式介绍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如1939年2月20日第三版的《介绍<辩证法唯物论入门>》,该文首先通过提及艾思奇的《民族解放与哲学》以及《思想的统一战线》《救亡哲学》等书,而后指出胡绳的《辩证法唯物论入门》一书具有的三个特点,其一是作者以五万字的小篇幅系统地提纯了辩证法唯物论的全部内容,其二是作者的通俗易懂恰到好处,能够让对哲学缺少基本完整认知的人读起来清楚易解,其三是作者完美的使哲学上的理论与抗战中发生的现实相结合,从而吸引大众去读此书,去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及1940年3月4日第四版的《评<辩证法唯物论>》一文,以现实事例证实了编者所写的两极相通、矛盾对立统一和质量互变三大法则的正确性,也提到了沈志远先生翻译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一书,最后给《辩证法唯物论》的编者提出了一点意见,希望编者能够以通俗化的语言来书写哲学真理,让更多的读者能读懂,也能真正扩大哲学的影响力。

其次,翻译和撰写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1940年1月21日第四版《文化岗位》发表农泉《列宁与生活》一文,歌颂了这个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的崇高革命风格、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朴素谦逊的生活作风,同时也引用列宁原话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腐朽与必然灭亡性,以及工人阶级革命的先进性与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译文有,1939年3月6日裴立昂译的《列宁夫人遗作:妇女——友人同志与母亲》,该文提倡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努力确保妇女解放工作的完成,该文也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写过,新的婚姻关系只能基于无产阶级之社会……”;还有《列宁夫人克卢普斯卡亚遗作《〈在我们无所谓的野儿童〉》等,通过这些译文让大家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关注妇女、儿童,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让民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让“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力量;以及禾康翻译马斯夫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爱沙尼亚》、立波翻译高尔基的《真理的教育》《列宁在银幕里》和翻译的一些苏联真理报的文章,这些译写的文章都能有效的以细微的方式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深入民众内心。

另外,通过中缝广告和《每周书报介绍》栏目为新知、生活等书店和各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书籍做宣传。如1939年3月,第二版中缝广告推广的书籍有生活书店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讲话》《苏联军中的政治工作》《大众哲学》《辩证唯物法入门》《苏联妇女的地位》《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抗日游击战争》,第二、三版中缝广告推广书籍为生活书店售卖的《辩证唯物主法入门》《通俗经济学论话》《唯物史观论话》等;1939年5月,第三版中缝广告推广书籍为新知书店售卖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国际纲领》《法兰西内战》等;1939年5至7月,每周书报介绍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实践与理论》《马恩科学文学论》《恩格斯论资本论》《斯大林传》《社会主义与战争》等,通过广告和书报介绍的方式广而告之民众哪里有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出版和售卖,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能有效地传播开来。

2.2 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间接传播马克思主义

《救亡日报》(桂林版)明面上是作为国共合作的一份报纸,这就决定了它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传播马克思主义需要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的策略性相结合。针对当时的时代主题,《救亡日报》(桂林版)更多的是通过报道苏联的近况来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并做一些建设经验的介绍,以及分析苏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社会制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和影响,间接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救亡日报》在桂林发行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关于苏联的报道,特别是在1940年第三版还出了一个《介绍苏联》的专栏,为民众呈现苏联的正面形象。包括:有宣传苏联国防海军实力的,如1939年3月1日中央社莫斯科来电的《苏联强大海军计划即可实现》,指出由于苏联的人工、工厂方面的优势使得他们很快就能制造军船大炮及其他武器,去年已经造成战艇和潜艇若干艘,以及苏联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的计划不久就会实现了,充分展示了我们的友国苏联的强大;有宣传苏联爱好和平形象的,如1939年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发表的《苏联不畏强暴,决予被侵略者以援助》的重要演说,以及在苏联革命纪念之前夕莫洛托演说的“各国扩大战事,苏联绝不参加,为了全体人类,反对战事蔓延”①,还有《苏联已成为世界和平重镇》《苏联建议开国际会议》等通讯文章,都表明了苏联坚持和平,坚持与其有共同边界的国家之和平的密切的睦邻关系,坚持予以沦为侵略者牺牲品及为国家独立而奋斗的民族予以援助,展示了苏联爱好和平的同时坚持抵抗不怕侵略的英勇形象;还有宣传苏联国内生活的现状的,如《蓬勃的苏联出版事业》《今日的苏联电影》《苏联大学生的生活》《苏联的音乐教育》《苏联的乡村剪影》《苏联的美术家和军队》《苏联的妇女》《莫斯科的印象》等。这些报道,有效地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光辉形象,使得民众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社会制度心生向往之情,推动群众自发地去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另外,在社论、时论以及特稿专栏会经常刊登一些分析苏联建设各方面取得成就的文章,号召民众向苏联学习。如1939年11月的《记取苏联革命成功的教训》《纪念苏联革命二十二周年》《苏联的和平政策》《苏联妇女解放给我们的鼓励》等,在《苏联妇女解放给我们的鼓励》一文中指出苏联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制度下劳动解放了妇女,这种彻底地解放使得她们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建设上都成了助力,从而鼓励中国民众也要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彻底解放;1940年,在纪念苏联十月革命23周年的前夕,又刊登了《十月革命二十三周年纪念箴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在列宁指挥下《苏联是怎么粉碎了帝国主义干涉》《论苏联的外交政策》《怎样学习苏联?》等文章,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一文,开头就指出在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中世界上的人类在黑暗悲惨的地狱生活,可是苏联却是人间的乐土,苏联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生活得愉快又幸福,接着分别从数字、劳动人民的幸福和教育三个方面详细的描绘了苏联的成就,苏联的领土占到世界土地的六分之一,铁路的高修建率,新兴工业的发展占世界第一,劳动人民的收入增加,物价降低,劳动人民热爱工作热爱劳动,“各取所需各取所得”②,民众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等等;还有在《谈谈苏联的电影和音乐》中表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文化蓬勃发展,电影和音乐事业发展迅速,文章最后写道“有一点必须说的:向苏联学习”③。通过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使得我国处于抗战中的人民能看到新社会的美好,激发民众的战斗激情,吸引人民去了解苏联、了解指导苏联革命的马克思主义。

2.3 宣传党的主张、战略和方针,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由于《救亡日报》(桂林版)是一份国共合作性质的报纸,采取的是左中右并存的方式,又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公开的合法身份出现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的、全面地、连篇累牍地报道的,只能采取间接的、片段式的方式报道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部分,或者利用通讯、社论、广告等灵活的方式来对中国共产党抗战活动和言论的精华部分进行高质量的报道,同时也遵从我党的抗战方针,突出了党性原则。

首先,《救亡日报》(桂林版)直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报道他们的抗战言论和重要著作。关于毛泽东同志的言论一般是刊登在头条,有新闻《敌人造谣破坏团结 毛泽东严阵辟谣》,还有卞之琳写的慰劳诗《给<论持久战>的著者》,这首诗以“你用处真是无限” “笔下生花” “在每一个人心中” “你是主宰”④等词句歌颂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赞扬了《论持久战》的前瞻与实用性,让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民众对中共领袖毛泽东有了更多的认识,成功塑造了中共领袖的正面形象。刊登的毛泽东著作有《中美人民站在一条战线上——为美国援华运动委员会举行中国周而作》《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苏联利益与人类利益的一致》《序<论持久战>的英译本——释抗战与外援》《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等。其中,《序〈论持久战〉的英译本——释抗战与外援》一文是在《救亡日报》首次发表的,毛泽东在文中指出“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是个必然规律……正向着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中国不利于日本的新的阶段发展,这个阶段就是敌我相持的阶段”⑤,呼吁世界各国予以中国外援的配合。

报纸中出现率最高的是时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专门有一版中缝处的《周恩来故事》,发表有访谈文章,也有周恩来的各种讲话。如姚潜修的《“五四”二十周年日访周恩来先生》,此文中首先指出周恩来先生是五四运动的领头人,二十年如一日为民族为国家而战斗,自1919年起就把解放民族的十字架背在身上,忍受艰难困苦、遭遇万重险恶,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抗战建国的洪流中。接着写到周先生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和指示,“五四运动包含民族解放运动、科学民主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在当时是思想革命也是一种启蒙运动……一切都在辩证地发展,我们纪念五四应该承认它的优良传统,为民族解放运动、科学和民主运动,发扬它的光荣历史,以有利于抗战建国”⑥。以及之后的《周恩来先生谈妇女营杀敌创举》一文,在此文中周恩来同志表示了对钱塘江入敌后的妇女营的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呼吁全国同胞团结起来英勇抗日,他指出“江浙的妇女都能深入敌后杀贼寇了,中国还能有不想上前线的男子吗?”⑦此外还有《‘七七’二周年纪念总结》《二期作战之敌我新战略——周恩来在国际宣传处向中外记者讲话》《周恩来谈抗战的回顾与前瞻》等,这些文章无一不在宣扬我党的持久抗战和全面抗战的方针。

还有介绍朱德、彭德怀、叶挺、叶剑英等同志的文章,如通讯《今日的朱彭》《我所见的朱总司令》、头条《一个日本兵眼中的朱德》《读朱德著:〈抗日游击战争〉》《今后华北抗战的中心任务——朱德将军会见记》《活跃在江南的游击军——访叶挺将军》《叶剑英将军谈战局》叶剑英的演讲《现阶段的游击战和正规战》以及叶剑英写的《游击战线上目前军事问题》等。通过对领导人的报道,使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民众能够初步了解到毛泽东的豁达与睿智、周恩来的坚毅英明、朱德的英雄人格、彭德怀的坚定正直、叶剑英的勇敢自信、叶挺的大义凛然和沉着冷静等等,从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光辉、伟大的形象。

其次,介绍延安文化建设的大量新闻信息,发表了大量中共领导人关于文艺理论的文章。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4]。1939年10月,桂林“文协”分会成立,随即组织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紧跟延安文化新方向,传播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在《救亡日报》(桂林版)上刊登的文章有《关于运用民族文艺形式的意见和尝试——延安文艺漫谈之一》《坚定信仰与降低生活》《坚持抗战、进步与学习》《新文化新方向——延安文协代表大会速记》《延安的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大别山底文化工作》《大别山中的文化堡垒》《延安的黎明》《目前文艺的对象和形式》《论民族形式》《中国化不是复古》《文艺上之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问题》《谈漫画大众化》等,1940年2月26日第四版《音乐阵线》栏目的专门开设了“民族形式讨论专号”,刊登了《音乐的民族形式讨论大纲》《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从实际生活中创造民族形式的音乐》等文章,随后陈叔亮在《绘画的民族形式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形式不是国粹主义和排外主义,而是大众化和现实化的⑧。这场大讨论一直到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入桂林后才停了下来,桂林文化人对“民族形式”的讨论实际上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学习和讨论,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传播和影响。同时通过对延安文化建设的全面介绍,让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群众有机会了解了中共文化政策,对革命圣地延安心生崇敬之情,让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文化人能够自觉紧跟延安的步伐,遵循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方向,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

《救亡日报》在桂林发行的这两年间,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目标、前途、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总结。夏衍在《戏剧抗战三年间》《论新阶段宣传工作》中,曾直接引用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倡导的“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指出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指标。《再论新阶段的宣传工作》一文中,夏衍指出“第一我们必须强调宣传与服务的不可分之关系,第二我们反对跑江湖式的流动宣传而强调在一宣传地点作长期的工作,第三我们反对宣传和组织分离而强调宣传组织这两种工作合在一起,强调“行动就是宣传”⑨,号召青年工作者实事求是地开展动员民众的有效工作方式。另外,还有邵荃麟的《我们对于现阶段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秋江的《论目前战局》等文章中,都有或者直接引用毛泽东论著中的原话,或者根据毛泽东的论著提出问题和建议,都有效地宣传了毛泽东的持久抗战、团结抗战等新民主主义理论,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贯彻与落实。

3 结语

总之,《救亡日报》(桂林版)在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维护了党的积极抗战形象,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救亡日报》当年在桂林为促进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人民团结救亡、坚持抗战、传播进步思想的卓越贡献。《救亡日报》(桂林版)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是源于党的正确指导,特别是周恩来同志为《救亡日报》(桂林版)明确办报方针,指明办报方向;其次就是桂林文化城积极投稿的进步人士以及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人员,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立足于实践、深入群众,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注释

① 1939年11月8日,《救亡日报》,第二版。

② 1940年11月6日,《救亡日报》,第二版。

③ 1939年3月10日,《救亡日报》,第四版。

④ 1940年2月19日,《救亡日报》,第四版。

⑤ 1939年5月12日,《救亡日报》,第四版。

⑥ 1939年5月5日,《救亡日报》,第二版。

⑦ 1939年5月20日,《救亡日报》,第二版。

⑧ 1940年5月22日,《救亡日报》,第四版。

⑨ 1939年3月15日,《救亡日报》,第三版。

猜你喜欢

桂林日报抗战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桂林行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乐!乘动车,看桂林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